有關文明禮儀手抄報的內容

  在現代社會的交往活動中,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們是禮儀之邦的國人,我國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幼兒期的教育培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待客禮儀

  1、客人來訪,要事先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要熱情接待,幫助父母排座、遞茶後可告辭離開,待父母送客時應與客人說“再見”。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應熱情迎接,初次來訪,應給父母逐個介紹,然後把最佳座位讓給客人,可用茶水、水果、圖書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帶小孩子來訪,應同小孩一同玩,或給他講故事,和他們一起看書、聽音樂、看電視。

  4、吃飯時,同學、朋友來訪,應主動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過,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書報或雜誌給他看後再接著吃飯。

  5、接待老師應像接待長輩一樣熱情莊重。

  6、送客要送到門外,並歡迎客人下次再來。

  圖一

  圖二

  圖三

  2:名人名言

  文明禮儀對於我們來說,就像是盞指路明燈,引領著我們健康成長,不斷前行。

  文明禮儀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門面,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明禮儀,不僅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品德高尚、有素質的人,還能給他人一種溫暖的感覺,樹立自己的高大形象。

  小時候,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個五歲大的小男孩,牽著爸爸的手,另一隻手攥著剛剛買來的糖葫蘆。小男孩高興地遞給爸爸,說:“爸爸,您嘗一口吧,真甜。”爸爸笑了,高興地說:“我的寶貝,爸爸不吃,你吃吧。”男孩會心的笑了。當他吃完這串糖葫蘆時,隨手就要把竹籤扔到地上,爸爸那張笑臉收斂了,立刻嚴肅起來,“好兒子,你不是愛乾淨嗎?土地爺爺也愛乾淨,你要是把它扔在土地爺爺的臉上,那他不就很難受了嗎?”聽了爸爸的話,孩子明白了什麼,馬上把竹籤扔到垃圾箱中,父親又滿意的笑了。

  回想起這個場景,我覺得十分慚愧——我還不如那個五歲的孩子,每天放學,我總是向父母吵嚷著要好吃的小食品,還隨手把廢物扔到地上,這個孩子教育我在家、在社會上都要做一個懂文明禮儀的學生,文明禮儀就是從點滴做起。

  每天上學前我都會主動向父母道一聲“再見”,每天放學我都會做一些拖地,洗碗之類的家務,為勞累了一天爸爸、媽媽沏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為他們揉肩捶背。這時,父母總會欣慰地笑著,誇我長大了,成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了。

  在社會上,我會看到有的小朋友不愛護花草樹木,把植物弄得枝折花落。我總會果斷地走到他們面前去阻止,並教育他們應愛護花草樹木,才能有一個溫馨美麗的家園;若每個人都像他們那麼做,世界上就沒有了植物,保持不了生態平衡,導致人類滅亡。就這樣,我自己以身作則,並教育其他小朋友做一個有素質,講文明的人。

  實際上,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看過這樣一條公益廣告:一個玩滑板的時尚青年撿起路邊一個一次性口杯扔到附近的垃圾箱;一個男孩的羽毛球落在了樹上,他會把一張紙鋪在椅子上,踩在紙上去取樹上的球;有一個老人拄著柺杖,蹣跚的追趕著公交車,司機面帶微笑地等著,等老人上車坐穩才將車開走;下雨了,一個女青年淋在雨中,一臉無奈,旁邊的婦女打著傘毫不猶豫地把傘挪了一下,傘下兩個人會心的笑了,這是畫面由黑白變成了彩色,正如我們的生活,源於這些細小的關愛,是我們的空間更加多姿多彩。

  也許,文明禮儀就是這樣一小步,可你的愛心卻為社會道德發展做出了一大步。如果人人都這麼做,世界上就沒有了庸人,都會自覺成為一名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文明禮儀規範,從我們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少扔一片紙,少吐一口痰,多孝敬父母,不踐踏花草,多關心他人,多為他人著想,少索取多奉獻。這樣做,怎能給清潔工人帶來麻煩呢?怎能給父母帶來麻煩呢?怎能給他人帶來不便呢?

  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我們確實應該注重禮儀規範了,對於我們來說,這些都是小事,也許會不在意,但我們這樣做不但能做一個有素質的人,而且還能給他人帶來快慰,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文明禮儀伴我行,文明禮儀應該從點滴做起。只有養成了文明做事,有道德做事,才能擁有一個文明的校園,文明的城市,文明的國家。作為新時代的主人,讓文明伴我們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