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讀後感五百字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論語十則主要講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講學習方法,二是講學習態度,三是講修身做人。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第一則講的學習,不是學過了就算要多次複習,在學習中還要有體會,有心得,正因為學了有體會,所以感到喜悅。學習時有朋友來共同切磋,比一個人學習好,所以說有朋友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也不必怨恨。孔子認為有道德的人是這樣的,所以稱不亦君子乎這樣,孔子講的學習,不光講學習書本知識,還要跟德育結合,提高品德教育。第二則講溫習,溫習舊的知識,卻有新的體會,新的認識,可以做老師了。老師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使學生得到啟發,老師要自己溫故而知新,自己溫習舊的知識,有新的體會,才能使學生得到啟發,所以要溫故而知新。
舊的知識,有的在新的社會裡還有借鑑作用。那需要對新的社會有所瞭解,知道新社會裡需要什麼,才能分別哪些舊知識還有借鑑作用。第三則講學和思的辯證關係。學習而不思考,如學習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有時不正確,若不加思考,把不正確的知識也接受了,就會受到欺騙。正確的知識,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地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只有學習與思考結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於胡思亂想。
篇二
本學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雲裡霧裡,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幹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裡,古人的經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
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裡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麼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著它細細品味,細讀之中,也讀出了一點點自己的心得.
為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於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有些人刻苦兢業,舍已為公;有些人無為頹廢,胸無大志.這些型別,我覺得都和自己對不上號,我自己卻是挺喜歡真實,不太會耍弄心機,也不善於推卸任務,也許源於老師對我的教導: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係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偽,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
這本書還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細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出時間去細品的,看著書櫃里長年作為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識它們,就像《論語》裡說的,為人之道,貴在真誠。
篇三
不同於春節紅紅火火,讀書要心自然涼,要的是專注修心,火候不可太過。
似乎曾經見過,一千年前也許與他品過茶論過學;他對世俗施教對人民的教誨不難看出;看他風情淡雅學富五車書,那和睦之下更沒有更深之意。如何想如何做又不溫不火,如他是船伕不需錢直接渡河也許還能改變人心修教。
似乎與論語而從他相見,又于于丹更深領悟,更喜歡翩翩君子而不是莊重面孔,孔老夫子為何賢德賢能為何寬巨集大量飽含其中,並不是在品書似乎更能親人,似乎不是誦讀而是直接對調,他為講師,吾為學生,于丹為聚緣人。
妙句不說,精髓片面何處不在,置身仙境之處的人何不嘗知道內也如凡塵一般。從偷窺者到勝任只一步之遙,只是否到情到義是否為灑汗好男兒亦或是郎才小書生時代隨於變化,本心質不變便天變樣,一千年前教書知道又豈是今日草草二十章能理解?解字解意最重要為解心,人又七情六慾但並不會看一字有同樣體會,那些感覺豈豈不過千張便收尾?她所之事不可能只出於于丹之口但于丹之說定位他心之所向眼之所見只不過不同之意不同之人領罷。
如何?手捧竹卷書頭扎髮帶盤頭嘴裡唸唸有詞身旁是等石桌伸出桃園世外桃花緩緩落下,此處美景何處有?志心中心如神明便若斯飛天也不覺如讀書來的輕盈,聽他談國家大事何治何說何學何親,似以為朦朦欲睡安心睡便可,一切如他所說如果能一張嘴說完所有人睡熟無人高議自己飛上一片寂靜又豈不是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