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和寶寶溝通變簡單的妙招
你能順利搞定傳說中的熊孩子嗎?你能讓性格內向的孩子,在你面前大聲的歡笑嗎?你能讓犯錯的孩子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進入孩子的世界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抱怨,責怪孩子不聽話,沒規矩。其實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自己的話呢?如果自己是孩子,又會這樣做呢。
想要了解孩子,首先要進入孩子的世界。
幼兒園老師總是提醒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個動作的主要目的在於與孩子的目光接觸。在孩子說話的時候,你要用你的目光去接觸孩子的眼睛,讓孩子感覺你很在意他的講話,這樣孩子的說話慾望就很強烈。
和孩子交談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孩子,因為這樣會使孩子的思路被打斷,讓孩子不想交流。
學會做孩子的朋友
當一個人只有很有限的時間供自己支配時,他自然會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麼忙、怎麼累、怎麼不舒服,我總要抽出一些時間和我的兒子一塊兒玩,一塊兒讀書。――印度 甘地夫人
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保護、指導和自立幾個階段,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更重要的是保護他健康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角色應該從一個保護者,轉變為一個指導者和教練,千萬不要再拿家長的權威來干涉孩子,一定要與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樂於與你交流。
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
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你講的話,孩子無法理解,那麼這次的溝通就無效的。
有時候爸爸媽媽從來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會一廂情願地喋喋不休,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注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
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孩子能夠理解,還要採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
一味地用說教、命令、強迫等方式讓孩子聽你的話,孩子必然產生反感。
每一個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喜歡在故事中聽道理;有的孩子習慣在聊天的時候,聽爸爸媽媽的教誨,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把教育道理融到聊天過程中去。
學會無聲勝有聲的溝通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尊的需要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需要。對於孩子來說,這種需要也存在。
孩子們都有較強的自尊心,他們希望父母尊重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情感,尊重他們的隱私,等等。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或者是孩子沒有及時回答你的問題是,千萬不要著急呵斥孩子。這個時候,讓孩子安靜地自己呆會,等到他主動或者你覺得孩子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在與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孩子會感覺受到了尊重,也會樂意與你溝通,接受你的建議。
切莫揭孩子傷疤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揚,而非批評。
孩子希望自己的行為得爸爸媽媽的認可。這種認可,可以給孩子巨大的成就感,讓他們獲得快樂,同時也會讓孩子知道認為自己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好孩子,會朝著把媽媽希望的樣子發展。
而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習慣批評孩子,揭孩子傷疤,那麼孩子就容易產生失落、沮喪的情緒。所以積極正面的引導遠遠重要於負面的傷疤揭露。
以上都是爸爸媽媽該如何和孩子溝通,當孩子想和你溝通時,爸爸媽媽又該做些啥呢?
讓孩子善於說話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語言是帶情緒的,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給孩子帶來溫暖,也可能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
在談話中選擇用信任的語氣。父母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予他們鍛鍊的機會,凡是孩子能夠做到的,都能用充滿信任的語氣鼓勵他們,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難,他們也能夠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地進行自我調整,把苦難轉化為促進自己努力進取的動力。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基礎。聰明的父母善於抓住每一次機會,讓自己和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