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是練好太極拳的根本

  太極拳是在我國廣為流傳的,適合不同年齡段和人群健身的優秀拳種之一,也是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首選推廣運動專案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沉”是太極拳的本質,鬆是方法,沉是目的。至於氣和腰檔勁、圈、圓、球等等,都是在沉的基礎上的附加品。人生除了腦袋以外,所以肢體和部位都應練出沉勁來。簡單的說,就是手臂沉,並作用到肩,肩往後撐,從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撐勁,也就完成了手臂力由脊發。如若沒有手臂的沉,手臂就不會有撐勁。通過鬆腰,使得腰以上的體重作用到胯上下沉,作用到腿上,從而完成腰襠勁下沉。通過鬆腿腳,把腳以上的體重作用到腳底下,從而能完成力發於根而下沉。

  小沉要服從大沉,小沉要輔助大沉。身體各個部位是有重量的,通過鬆,要體現出這種重量來,就自身的重量來說,手臂就屬於小沉,軀體屬於大沉。舉例說,右轉體抱球,右手臂是小沉。當右轉體下沉時,就會把小沉的右手臂通過胯被翹起來,右手臂屬於服從地位。而左手臂會隨著身體下沉也朝下向右下沉,完成輔助身體下沉的作用。




 

  練太極拳就要把身體練沉,就如同死物與活物的結合體一樣,從有力的下沉,練出無力的沉,蓄力時,全身沉造成身體的壓縮,並作用到地面上,造成腳的下蹬力非常大,這種下蹬,通過大地的反作用力,把下沉的身體給摧盪出去。腳的沉就是要不斷的增強身體的肌肉力,來彌補下蹬力量的不足。太極拳論雲:其根在腳。足是全身之最下部,為全身是之根源。腿足動則全身動,腿足停則全身停。練太極拳者,務必認真刻苦從腿腳練起。

  總之,“沉”體現在上,手臂始終要有沉的撐勁;在中,腰胯有下沉的腰襠勁;在下,要有發於腳跟的蹬勁。“提綱契領”,是指楊澄甫先生的“太極拳說十要”,故稱為綱。這個綱特別突出強調這個“沉”字。

  相關閱讀:

  太極拳的特點

  趨於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而其對於武德修養的要求也使得習練者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提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融洽與和諧。同時,太極拳也不排斥對身體素質的訓練,講究剛柔並濟,而非只柔無剛的表演、健身操。太極拳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雲流水的拳術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

  太極拳基本內容包括太極陰陽養生理論、太極拳拳術套路、太極拳器械套路、太極推手以及太極拳輔助訓練法。其拳術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單刀、雙刀、單劍、雙劍、單鐗、雙鐗、槍、大杆和青龍偃***yan一聲***月刀等。

  太極拳這中華武術瑰寶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普遍推崇。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級政府及廣大民眾對太極拳這一古老文化體系的保護意識日益強化,各級政府相繼制定保護措施,以太極文化為主的各個地方先後舉辦了11屆國際性太極拳交流大會。傳承人、民間傳承組織也加大深入推廣的力度。2006年5月,太極拳被中國政府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太極拳逐漸成為連線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文化紐 帶,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傳播重要載體之際,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太極拳文化,武當山鍾雲龍,陳師行等道長相繼開辦武當武術傳統訓練班,21世紀開始,吸引諸多海外人士,來武當山學習武當武術,太極文化。又著手新建太極館,對來武當山尋求太極文化的人士,提供一個完善的,核心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