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人際關係

  天人關係雖然是《易經》哲學的主題,但《易經》探討天人關係目的還是為人處世建立原則。是怎樣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指導不同的人能更好地相處

  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許多差異。正因為有差異,人類社會才如此的豐富多彩,但同時又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衝突。如何才能使人們做到異中求同、求同存異、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並最終實現天下大同,這就是《周易》第十三卦同人卦所闡述的主題。

  所謂“同人”,就是與人和同。“同”字有呼應、協同之意。這個卦名取自該卦的“卦辭”***“卦辭”有“同人於野”之語***,從“卦辭”和“爻辭”中抽取一個或兩個字作為卦名,是《周易》的慣例。“易者,象也”,“卦辭”中出現“同人”二字,當然與同人卦的卦象有關。從卦形來看,同人卦的上卦是乾卦,下卦是離卦。漢代一些易學家認為,乾卦在先天八卦方位中居南面,離卦在後天八卦方位中也居南面,兩者有共同點。所以荀爽說:“幹舍於離,相與同居。”《九家易》稱:“幹舍於離,同而為日***離卦代表太陽***。天日同明,故曰‘同人’。”近代易學家尚秉和也持這種觀點。宋代易學家程頤認為:“天***幹為天***在上者也,火***離為火***之性炎上,與天同也,故為‘同人’。”這種觀點也有一定代表性。

  :君子應明察同異 ,最終和而不同

  根據卦象,“象傳”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提醒“君子”應區分人物的異同。“大象”說:“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意思是說,天***幹***與火***離***組成同人卦,“君子”觀此卦象,應效法天的無私和火的光明,明察各種事物的同異,以便異中求同,求同存異。“大象”所傳達的思想很明確,就是實現天下大同並不意味著要消滅個體和文化的差異性,而是在保留差異性的前提下追求和同,即和而不同。就像天與火本來風馬牛不相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兩者之間也有相同之處。天與火尚能組成同人卦,人與人之間為什麼不能實現和同呢?

  既然以“同人”作為全卦的主題,作者在寫“卦辭”和“爻辭”時,必然圍繞著這個主題做文章。“卦辭”說:“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所謂“野”,就是曠野之地。《爾雅·釋地》稱:“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可見古文中的“野”是指離城邑很遠的地方,在這裡則泛指“天下”。“卦辭”的意思是,與人和同,要以天下大同為目標,儘量擴大其範圍,這樣才能亨通,有利於克服最大的困難***在古代,“涉大川”是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有利於大公無私的“君子”踐行天下大同之道。

  這裡所說的“君子”,是指組成該卦的離卦和乾卦的中爻,即“六二”和“九五”。“彖傳”解釋說:“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離為火,代表“文明”,幹為天,代表“健”***即自強不息***。“中正而應”是指下卦***離卦***的中爻與上卦***乾卦***的中爻,均居中正之位而且陰陽相應。“彖傳”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一卦的上下“二體”,不僅代表著人類追求文明和自強不息精神的融合,而且其主體互相呼應,這正是“君子”所踐行的正道。

  :在求同的開始要主動與人溝通

  當然,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同,是漫長而艱難曲折的過程。同人卦的“爻辭”,用非常形象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這一過程,並給出了種種提示。

  同人卦第一爻是陽爻***“初九”***,這一爻與相對應的第四爻***“九四”***同性相斥,不能和同,但與第二爻***“六二”***靠得最近,可以求同。“爻辭”說:“同人於門,無咎。”即言出門就可以遇到知音,不會有過失。這條“爻辭”提示:在求同的初始階段要主動與別人溝通。

  第二爻***“六二”***是全卦的主爻,是上下五個陽爻都想爭取的目標。“爻辭”說:“同人於宗,吝。”“宗”即宗族、宗派等。與宗族內的人保持和同,本是好事。但本卦的宗旨是求大同而不是求小同,追求大同不能有狹隘之心,所以“爻辭”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是“吝”***事情不好辦***。從對應關係來說,“六二”與“九五”相對應,且陰陽相配,為“正應”。但“六二”與“九五”和同,必然會引起其他陽爻的嫉妒,尤其是第三爻和第四爻,所以不能有厚薄親疏之別,應當大公無私,與人和同。

  第三爻陽爻居陽位,象徵剛暴之人。又在“六二”的上位,表明他不會像第一爻那樣順勢而為,而是有和其他人一爭高下的野心。“爻辭”說:“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意思是,為了與其他陽爻爭奪“六二”,他潛伏在林莽之中,還時不時爬上高陵觀察周圍的形勢,但一直找不到機會,以至於浪費了三年的時間。這條“爻辭”給出的提示是:與人和同不能勉強別人,要以自願為原則。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條“爻辭”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