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的方法

  如何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一、要了解和理解孩子

  父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天天都在看著孩子成長、變化,好像是最瞭解和理解孩子的,其實如果父母沒有與孩子進行很好的交流與溝通,那麼父母與孩子的心理距離會很遙遠。

  父母要了解孩子,就要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摒棄自己對孩子教育的陳舊觀念和落後思想,這樣才會縮短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父母與孩子交談,必須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聽他們的體會,從他們的立場聽他們的呼聲,瞭解孩子的情感,瞭解孩子的愛好與興趣,體貼他們的困難,肯定他們的長處。父母若能透徹地認識溝通的物件,使親子關係更加密切,孩子一旦有問題,就能順利得到解決。

  子是天真、幼稚的,父母是理智、成熟的。大人與小孩認識能力會有一些差異。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的心,用孩子的思想去探討琢磨他們內心的感受。

  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必須基於良好的環境關係。父母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為平等關係,若能把孩子當作朋友看待,孩子就會在父母面前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敞開心扉表達他們的想法和願望。由此可見,良好的溝通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關係上。

  父母與孩子是相互深愛對方的,但他們對愛的需求不一樣。父母喜歡全方位地、包攬式地疼愛孩子;而孩子則希望父母是一種平等的朋友。父母用無私的愛去關心和保護孩子,孩子卻未必接受;孩子所希望的美好情感,卻難以從父母那裡擁有。有很多孩子認為父母是以愛為藉口來約束自己,這種無私約束,實際在束縛孩子手腳,有許多父母則認為孩子真是不懂事理。

  當家長與孩子在兩個背道而馳的情感軌道里越走越遠時,父母與孩子雙方是難以理解、瞭解的,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代溝,要想抹平這個代溝,雙方就必須進行很好溝通、磨合,才能真正走進對方的心靈。

  愛是發自心靈的,同時也是有藝術的,父母在關愛孩子的同時,多考慮孩子的情感需求。人的情感需要經常不斷的交流與溝通,求大同存小異,這樣才能逐步達到較好的境界。

  有些父母認為工作或做生意太忙,以沒有時間為藉口,不能經常和孩子溝通,這樣是對孩子不負責的表現,家長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進行交流談心。奇怪的是有許多家長給孩子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毫不吝嗇,但對與孩子溝通卻不願意去做。若要想和孩子相處得更好就得進行有效的溝通,只有和孩子溝通才說明了家長對他的關心和愛護。也有些家長因自己打麻將、跳舞、應酬等原因,藉口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一旦孩子出了問題,就採取訓斥懲罰的方式來管教,可想而知這是得不到應有效果的。

  二、要尊重和信任孩子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或聽到有些父母對孩子說:“你們懂得什麼?大

  人說話不要亂接話茬兒,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你知道啥?”“我是你爸爸,對錯都得聽我的,你有什麼發言權?”如果我們大人能用對待我們所尊重的人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溝通,那就不容易出更多的問題。其實,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權利。

  父母還要尊重孩子的社會行為。比如:孩子願意參加愛國衛生運動,到社群和同學們去做宣傳講衛生、講秩序的宣傳工作,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以耽誤學習為理由進行干涉和阻止。

  三、及時進行溝通

  有的父母是當孩子出現了問題,才著急找孩子溝通談心,缺乏防患於未然心理,而和孩子交談的內容多是責備與批評;有時是心不在焉的,浮皮潦草和孩子談了幾句,就自己做別的事去了,使孩子感到非常掃興;還有時則是資料性的溝通,給孩子買幾本書,交待幾句像是例行公事式的談話,而非是重視的交流與溝通。孩子很少有機會單獨跟父母溝通,尤其是父親,就更難得有此心思和機會。這樣長此下去,孩子有想法、有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和教育,那麼他就很有可能出現問題。

  有質量的溝通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應採取及時的溝通,使孩子得到及時的教育。父母如養成能經常與孩子面對面地談心交流,就能更好地掌握瞭解孩子的全部情況,以便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