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招警申論寫作熱點
在廣東招警考試中申論是極為重要的科目,備考廣東招警申論考試需要考生關注社會熱點,提高申論的寫作分析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閱讀。
***一***
回顧3年來的“一帶一路”建設,正是由於抓住了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才使得相關工作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增加了沿線各國人民的獲得感
幾天前,一趟50車100個標箱、滿載浙江義烏小商品的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駛向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這是繼開通至馬德里、德黑蘭等地的班列後,義烏又一趟駛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集裝箱班列。東方列車,猶如一支遊走的畫筆,正在勾勒出“一帶一路”建設給沿線國家增加的動人景緻。
“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日前,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八項工作要求,並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而回顧3年來的“一帶一路”建設,正是由於抓住了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才使得相關建設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增加了沿線各國人民的獲得感。
國之交在民相親。有位中國記者曾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由於公路建設情況不佳,一些地方因積雪,一年有半年時間都很難出行。當地有位70多歲的老人,在公路修好之後,騎著毛驢到了首都比什凱克,要求面見總統表示感謝,因為“總統讓中國的工程師修了公路”.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第一個自貿區瓜達爾港,中國專案的進入大大加快了當地的發展速度,他們希望把這裡建成“巴基斯坦的深圳”.在當地人眼中,“中巴經濟走廊”不僅僅是連線兩國的一條跨境通道,更承載著巴基斯坦人民謀求發展的強烈願望。
“一帶一路”建設催生的發展故事,正在沿線國家處處開花。3年來,從成立絲路基金,到籌建亞投行;從“一帶一路”共建願景和行動檔案釋出,到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案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已步入務實合作階段。東西方文明匯聚的沿線各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建設這一有力紐帶,實現共同發展,為當代世界貢獻更多經濟機遇與文明樣態。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專案逐步落地。一條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正在得到沿線國家的廣泛認同和參與。
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也是消除誤解、求取共識的關鍵。“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國際上還有一些人士存在疑慮。比如,“一帶一路”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否充分,中國有沒有能力處理好與沿線眾多國家之間的關係,中國是否藉此轉移低端產能,等等。對於這些問題,3年來的發展已經給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一帶一路”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交通等市場機遇,既帶動了沿線發展中國家,也為發達國家提供商機。同時,中國也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絲綢之路”、突出生態文明理念,確保“一帶一路”專案給當地國家帶去先進、綠色的產能和技術。
回顧全球史,從泉州、廣州、西安到撒馬爾罕、君士坦丁堡、巴格達再到安特衛普、威尼斯,在遼闊的歐亞大陸上,一座座歷史名城早在公元1500年以前,就以駝鈴和風帆、港口和集市喚醒了這片古老大陸的勃勃生機。如今,“一帶一路”覆蓋了約44億人口,輻射了約22萬億美元經濟總量,這片產業結構互補性強、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將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續寫歐亞大陸的歷史與榮光。中國也將和沿線國家一起,致力打造共同發展、共謀繁榮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二***
好作品絕不會是一張“畫皮”,不管什麼時代,無論什麼題材,說到底還是“內容為王”
憨態可掬的熊貓在暖陽裡慵懶地嚼著竹子,俏皮靈活的小金絲猴悠盪於茂密叢林……最近,一部名叫《我們誕生在中國》的電影,在暑期檔中殺出重圍。
沒有巨集大的場面,沒有奇炫的特效,沒有云集的明星,這部電影以紀錄片形式,講述三種動物的成長與生活。這樣一部“冷門”電影,與熱騰騰的“大片”相比確實不夠奪目,然而靠著觀眾口碑和票房預期,卻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裡實現了排片量的逆襲。
口碑,來自影片的質量。精緻的鏡頭語言,呈現多樣壯美的“生態全景”;“萌萌噠”“帥帥噠”的動物,觸動觀眾柔軟的內心。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有“價值觀”的電影。熊貓“美美”渴望爬上樹頂來證明自己的獨立長大,金絲猴“淘淘”被父母冷落離家出走又重回家庭,雪豹母親“達娃”為子女拼死掠食最後悲壯死去……動物的抉擇與煩惱、關愛與疏離、背棄與堅守,引發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深思與自省。光影交替背後,能看到製作團隊的誠意與用心,也自然會真心點贊。
當下中國的電影市場,10億票房早已不是神話。然而,不少電影人篤信“吸睛”就能“吸金”,無所不用其極。將客串的演員宣傳成“領銜主演”,用俊男靚女糊滿整個螢幕,特效沒有節制且全無意義,觀眾吐槽不如多花“五毛錢”請編劇……貌似“大片”扎堆,實則“蜻蜓點水”“雁過無痕”的多,能夠產生廣泛社會影響、既有好口碑又有好票房的,屈指可數。
電影是工業時代的消費品,講求經濟效益,追求投資回報比,無可厚非。不過,“套路”太深,卻容易把自己套住。缺乏原創、粗製濫造,覺得市場運作就是一切,覺得明星出演就能成功,這樣的反例已經太多。相比之下,《我們誕生在中國》迴歸題材、雕琢細節,雖無熠熠星輝,卻也十分感人。其實,藝術作品不只是娛樂工具,優秀作品莫不有著濃厚的人文情懷。《可可西里》用悲壯故事展現人類保護自然生靈的堅持和決絕,《鋼的琴》用略帶幽默與辛酸的故事講述普通人如何面對被鎖定的命運,《推拿》以盲人的世界隱喻人心與人生的困境……不管是對社會暗角的觀察、對現實情況的關注還是對世道人心的洞察,好作品絕不會是一張“畫皮”.“空口袋立不起來”,不管什麼時代,無論什麼題材,說到底還是“內容為王”.
其實,內容和形式也好,拍攝和宣傳發行也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好,都並非此消彼長的關係。2014年國產電影《親愛的》,聚焦打拐和尋親的嚴肅主題,眾星雲集的陣容,講述關於親情、關於家庭的感人故事,讓影片收穫了美譽度,也收穫了不錯的票房。其實,從《心迷宮》到《山河故人》,從《烈日灼心》到《師父》,很多質量頗佳的電影,雖然沒有那麼高的知名度,但也都能通過市場收回成本、實現盈利。這些作品就像是一股沉穩的“清流”,講品位、重藝德,觀眾會不吝掌聲,市場也會給予回報。
好的作品多了,觀眾才會更懂得欣賞;觀眾更懂得欣賞,則會催生更多好作品——這是良性迴圈的邏輯。而一味放任低端供給,難免會形成每況愈下的惡性迴圈。期待《我們誕生在中國》以及其他好電影,既為結果也為過程,以“清流”澆灌更好的市場、涵養更好的作品。
***三***
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讚美這精神、弘揚這精神,挫折中前行、不磨滅初心,未來再遠也終將抵達
這是“逆襲”,更是“進擊”。
中國女排的里約之旅,在北京時間21日上午以一枚金牌畫上圓滿句號。小組賽接連失利,跌跌撞撞才晉級;交叉賽越戰越勇,一路拼搏終奪冠。正如美國媒體的評論:中國隊證明重要的不是怎麼開始比賽,而是怎麼結束比賽。
“一個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盡全力衝過去”,這是老女排留下的遺產;“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來”,這是新女排寫下的精神。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奮鬥,才彌足珍貴。曾振奮整個國家的中國女排,再次用一次跌宕起伏的奪冠,振奮了我們的精神。
有人說,中國女排從來沒有過“統治地位”,幾乎每一次奪冠都靠艱難的拼搏完成。而在最困難的時刻,呈現出最頑強的精神,或許就是女排精神的實質。這恰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競技體育本來就不僅是身體、技巧的比拼,也必然會包含“精神力”的較量——有賽場上對勝利的強烈渴望,更有賽場外向著夢想默默的堅持。郎平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的確,“女排精神”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日復一日的強化訓練、一點一滴的艱辛付出凝鑄出來的。有記者就觀察到,女排隊員在訓練局很少能碰到其他運動隊吃飯,因為來得最早、練得最久、結束最晚。
無論賽場成敗,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從上世紀80年代“五連冠”,到成績滑坡陷入低潮,“兩起兩落”卻始終目光堅毅看著前方。從起步到巔峰,從巔峰到低谷,從低谷到崛起,從崛起再到巔峰,張蓉芳、樑豔、馮坤、趙蕊蕊、惠若琪、朱婷……輸過贏過奮鬥過,哭著笑著堅持著,30多年來,這支隊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現體育的本質,讓人看到了不畏競爭、永不言敗、執著堅持的精神魅力。
今天,我們正需要重新叫響“女排精神”。從個人看,有機會、有舞臺,但也只有一步步地往前走,才能收穫夢想;從國家看,發展不易,前行維艱,中流擊水之時,更需要鼓起精神、振奮意志。無論我們走了多遠,無論我們怎樣改變,那種理想主義不能丟,那種創造歷史的精氣神不能變。正因此,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讚美這精神、弘揚這精神,因為只有有了寶貴的“精神力”,才能寫下更燦爛的詩篇。
沒有一場勝利可以唾手而得,沒有一個冠軍無需風雨洗禮,恰如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而是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但是,挫折中前行、不磨滅初心,未來再遠、夢想再大,也終將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