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及答案

  面試試題練習對考生面試能力和答題思路會有所提升,因此備考公務員的考生必須要多練習試題,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河南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幫助你提分。

  河南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一

  【熱點概述】

  國家網際網路資訊中心日前釋出資料,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民總數已達6.88億,其中年齡低於10歲的網民超過1800萬。一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釋出報告稱,有56%的兒童初次上網年齡低於5歲。

  久看螢幕視力下降,不良資訊誘導犯罪,沉迷網路性格孤僻……網際網路對孩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讓不少家長為之焦慮。而這些家長恰是手持遊戲手柄、盯著熒光屏,在父母的焦慮和嘮叨中長大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電視機的普及與今天的網際網路一樣,也曾引起社會焦慮——到底讓不讓孩子看電視,看什麼,看多久?人們還沒來得及找到正確答案,一塊塊大大小小的液晶屏,就在一夜之間把我們拉進網際網路時代。

  【預測題目】

  國家網際網路資訊中心日前釋出資料,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民總數已達6.88億,其中年齡低於10歲的網民超過1800萬。對於網路低齡化現象,你怎麼看?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智慧手機的興起,熒光屏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智慧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衍生出了一些問題,就如它也成為孩子的玩具,出現了手機使用低齡化的現象,不容忽視。

  網路低齡化時代確實已經到來,就如調查反映出的中國網民中年齡低於10歲的超過1800萬人,一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也釋出報告稱,有56%的兒童初次上網年齡低於5歲。兒童上網,玩手機打遊戲如果不加以引導,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不容忽視。第一,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指出,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視力降低等健康問題。第二,長期玩手機,會使孩子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流,沉迷於遊戲,容易讓孩子變得怯懦、孤獨、偏執。第三,受不良資訊的誘導,可能影響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會因手機而產生攀比心理。這讓很多家長不得不想的問題,如何應對網際網路對孩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我認為應該多方合作。

  一方面,家長要引導兒童安全上網。為孩子做一個很好的表率,多跟孩子親近,多陪伴孩子,如果兒童已經對玩手機感興趣,那麼就規定時間,加以引導。學校也可以在家長會上或在家長群裡告訴家長們,孩子長期玩手機的危害及如何做好孩子家庭“老師”。另一方面,國家應針對兒童上網方面加強立法層面的保護,不能讓我們的網際網路成為良莠不分、利害難辨的實驗田,更不能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他人的“小白鼠”。

  河南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二

  熱點背景: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指出,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包括允許科研人員從事兼職工作獲得合法收入和允許高校教師從事多點教學獲得合法收入。***11月9日 新華網***

  模擬題目:

  近日,國辦引發《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意見支出,允許科研人員從事兼職工作獲得合法收入和允許高校教師從事多點教學獲得合法收入。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允許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在完成本職工作後,適度兼職這是一件大好事,不但讓知識價值增值,還可以讓清貧的教育和科研從業者增加收入,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值得去積極探索、。

  長期以來,教師和科研工作者都是清貧的代名詞,經常會看到某老師或科研人員半生兢兢業業工作,卻仍然生活困苦,這樣的敬業精神當然值得我們稱讚,但是如何能讓大家合理的增加收入,同樣是我們應該去探索的事情。與此同時,在現實生活當中也並不乏一些人員利用手中的資源和便利條件,通過兼職來謀求私人利益。所以通過法律規定來將事情合理化,一方面可以使敬業的工作人員合理的獲得收入,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積極探索機制,使得兼職更加規範化。而要想讓制度有效落實,這個兼職的“度”如何進行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控制好這個“度”,就需要多方共同去努力。

  首先,作為教師和科研從業者,在去兼職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本職工作和兼職工作之間如何進行協調,不能因為兼職工作影響到本職工作,更不能只看利益,而枉顧本職工作和職業道德,堅持道德底線,才能讓兼職更順利,收穫利益的同時,也發揮個人的最大價值。

  其次,相關單位,如學校和科研單位,也要制訂好科研人員兼職的實施細則,既要鼓勵人才的合理利用和開發,也要確保對科研人員兼職工作的監督,保障單位科研工作的正常進行。

  最後,對於個別違規的教師和科研人員,也應該予以一定的警告和處罰,保證單位和個人雙方面的利益,爭取能做到共贏。

  河南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三

  【背景連結】

  裝修好的辦公樓大門緊鎖,門前卻成了菜地、廢品場;主樓空著,既不敢搬又不作他用,幾百人依然擠在小配樓裡;曾經的豪華政府辦公樓,如今改建成了敬老院……2016年5月,有記者再次跟蹤調查廣受關注的新建辦公樓閒置問題,不同地方的差異景象,令人深思:如何喚醒“沉睡”的辦公大樓,盤活利用好閒置的公共資源?

  黨的之後,中央出臺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明確“嚴格控制新建和裝修辦公樓”;之後,又印發了《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許多已經規劃好的、在建的、剛剛建好的地方辦公大樓一時成了“燙手山芋”。閒置起來不敢用,又沒有合理的處置,造成許多“不亮燈大樓”的尷尬。問題也隨之而來,公共資源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棄而廢之。如何盤活閒置資源並最大化利用?考驗著地方政府的責任擔當和施政智慧。

  【綜合分析】

  辦公大樓被閒置,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喚醒“沉睡”的公共資源,雖然是各地基本的共識,但還多是停留在認識層面而缺少行動。從不少地方的情況來看,真正被重新使用起來的“沉睡大樓”太少,要麼始終荒廢著,要麼重新改造後也因故不能“入駐”。同時,針對“如何處置”也存在不少分歧,如市場化招租或拍賣、用於公益事業或公共福利等,都讓這個難題沒有“確定解”。實際上,在沒有認定清責任,甚至沒有根據不同情況對閒置樓堂館所進行“體檢”,只是“一封了之”或“想辦法甩貨”肯定不行。哪些確實是地方政府必需使用的?哪些可以讓渡給社會使用?哪些可以成為新產業的“孵化器”?這些都需要重新評估認定,細化標準,分類處置,物盡其用。

  公共資源被閒置,本質上也是一種庸政懶政。一些地方政府在新建樓堂館所上從規劃之初就顯出“簡單思維”,或是“一把手拍腦袋”的“形象工程”,或是為了追求所謂“標誌性”,或是為了追求豪華氣派……似乎只要建起來就是一種“政績”,既不考慮自身形象和實際需求,又不把公共財政用在“刀刃上”。同理,面對“中央禁令”,對那些不符合規定的樓堂館所就一味閒置,在處置上態度不積極、辦法不創新,總是透著“躲一躲”“避一避”“拖一拖”的心理,自認為“我不用,就沒錯”。實際上,任由其荒廢,不僅浪費公共資源,更是一種庸政懶政、政治失責。說到底,如何對待和處置閒置的辦公大樓,體現著一個地方政府的作風和行政擔當,否則,公共資源未合理利用或不能保值增值,就有瀆職嫌疑。

  【參考對策】

  閒置的辦公大樓,從新到舊,就像一個大大的問號,在拷問著政府的執行力。對此,地方政府決不能抱著僥倖或惰政的心理,應儘快結合實際出臺政策規定,合規合法地切實解決公共資源閒置的問題。

  而從長遠看,從一開始就掐滅“大興土木”的苗頭,從審批和制度管理入手、從紀檢和監管上著力、從問責和追查上突破,用制度真正杜絕更多違規新大樓的出現,才是解決各類公共資源閒置的釜底抽薪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