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及答案

  面試在當前雲南公務員考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想要取得面試高分,試題模擬練習必不可少,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雲南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幫助你提分。

  雲南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一

  【熱點題目模擬】

  據報道,《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已一個多月,大多數居民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沒有多大改觀,全市也沒有開出一張垃圾分類的***。早在2000年,建設部就公佈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作為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然而,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大都舉步維艱,陷入原地踏步、名存實亡的境地。對於垃圾分類的困境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究竟是什麼阻礙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推廣呢?應該從政府、企業和市民多個層面找到原因。就政府層面而言,有的沒有制定詳細的分類標準,導致居民不清楚該如何進行分類;有的沒有建立完備的垃圾回收體系,使各種垃圾經過分類後很難進入不同的資源回收產業中;有的沒能解決好垃圾末端處理問題,導致源頭的垃圾分類徒勞無功;有的宣傳和監管不到位,隨便扔垃圾的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戒。在德國、瑞典、日本等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國家,垃圾處理業是個高利潤的行業。在我國,由於垃圾前期分類不到位等原因,垃圾處理產業普遍存在投入大、週期長、獲利少的特點,企業不免對進入垃圾處理行業望而止步。對市民來說,一些市民對垃圾迴圈利用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相應的知識,同時環保意識不強,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不高;一些市民覺得垃圾分類太麻煩,沒有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將垃圾裝在一個袋裡扔掉。

  在垃圾分類實踐中,我們不妨學習借鑑國外成功經驗。比如,在日本,政府制定了詳細的垃圾分類標準,分為可燃類、不可燃類、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五大類,每大類再細分為若干子類。政府通過法律法規限制居民隨意丟棄垃圾,對不同種類的垃圾確定專門的收集日,在日曆上面用黃、綠、藍等顏色標註清楚哪天可以扔何種垃圾。此外,日本的垃圾分類教育從娃娃抓起,兒童從小就受到正確處理垃圾的教育,就是一個塑料瓶,也要將瓶蓋、瓶身以及外包裝商標分開放置,並將瓶身用水涮乾淨、壓扁後才能放進專用垃圾箱。德國對垃圾分類回收制定了專門的管理制度,對於違反垃圾分類的最輕處罰是警告,警告無效則***,如仍未奏效,清潔公司會馬上對違反規定者提高收費標準。瑞士法規也規定,放錯垃圾會被處以高額的***。

  做好垃圾分類,需要政府、企業、市民共同努力。這其中,政府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政府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對垃圾分類獎懲分明,加大處罰力度;增加垃圾整治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備的資源回收體系,完善垃圾回收的產業鏈條;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投身垃圾治理;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從娃娃抓起增強公眾的環境保護、垃圾分類意識,提高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雲南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二

  【面試模擬題】

  近日,***院長周強在全國兩會上作工作報告時指出,防範刑事冤錯案件,必須嚴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和制度,真正做到有罪則判、無罪放人。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分析】

  黨的以來,伴隨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各級司法機關秉承“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司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誠心和決心主動糾偏,讓公眾重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在當前背景下,牢固樹立“疑罪從無”理念,讓遲到的正義不再缺席,其意義巨大。

  近年來,冤假錯案頻發,從內蒙呼格案,浙江張氏叔侄案,河南趙作海殺人案……他們有的人等到了冤屈洗白,而有的人卻已離去永遠無法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綜觀這些冤假錯案,儘管其證據疑點重重,但最終還是被作出有罪判決,其根源無不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傳統觀念和“有罪推定”的陳腐理念息息相關。在此種理念的影響下,個別辦案人員視“絕不放過一個壞人”為最高準則,即使相關事實和證據疑竇叢生,也還是作出有罪推論,使很多人蒙冤。此時,對於危害司法公信的刑事冤錯案件,開出嚴格落實“疑罪從無”理念的藥方,可謂一針見血,切中要害。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刑事冤錯案件的再次上演,充分釋放司法公正的正能量。

  刑事案件事關個體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主觀猜測式的“有罪推定”,必須貫徹落實“疑罪從無”理念,破除與法治精神相悖的“有罪推定”理念,強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觀念和精神,做到立足事實,秉承客觀公正的態度,對相關證據去偽存真,確保法律的適用不出現任何偏差。此外,要破除冤假錯案,仍需要繼續落實檢察長帶頭查案制度,需要司法工作人員提升辦案能力,需要人民群眾的監督,只有在思想觀念改變的基礎上,多管齊下,冤假錯案才會不再上演,公平正義才能充分得以實現。

  雲南公務員面試考試模擬題三

  【模擬題目】

  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研究生人口比例為3.9%,而官員的研究生比例為79%,超200倍,落馬的81位省部級老虎裡就有25位博士、39位碩士,對此,你怎麼看?

  【解析】

  教育之意既包括知識的傳授,更包括教誨人們對法律規則、對道德規範的遵守和敬畏,而這些高學歷的落馬者,曾是國家花了很大力氣培養的人才,他們非但沒有利用專長回報社會,相反卻急功近利、恣意妄為,這些問題的出現值得我們警惕和深思。

  究其原因,首先,這些“博士”“碩士”的真實“含金量”值得懷疑。如果仔細看,這些碩博士學位中,很多是“在職”的,是在他們走上工作崗位甚至是走上領導崗位之後獲得的。並不是說“在職”的碩士博士就是假的,但不可否認,社會上有一種花錢買學位的不正之風存在,入學和畢業都可以用錢搞定,花錢買學位很容易,更何況花錢的人還手握權力,所以,此博士已經非彼博士,這也是人所共知,他們的“碩博士”學位就像案發前擔任的職務一樣,不代表學問和職責,甚至只是他們官場包裝的“標配”之一。

  其二,即便是真的獲得了碩博士學位,也未必代表就擁有了高素質,知識與道德必須相互聯絡、相互造就,缺一不可,如果沒有道德對知識的造就,後者可以成為殺人的利器,就像***是知識的產物,但失去了道德的駕馭和約束,就可以成為危害人類的武器。所以有人說,“凡是在知識上有進展而在道德上沒有進展的人,那便不是進步而是退步。”當知識沒有用在正路上時,知識和學歷就可能成了這些人在道德反向道路上的“加速器”。

  這也是高學歷犯罪或者說領導者追求高學歷更加可怕的地方,作為護身符、擋箭牌,知識和學歷對社會的欺騙性更大,人們對學識對知識分子的特殊信任,給了他們違法犯罪更大的空間,如果連知識這一最崇高標準都踩在腳下,為物慾所利用,這就不僅違背了人們掌握知識的初衷,也玷汙了人們藉以提升自我、澄清靈魂的知識。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迫在眉睫,這種看似比較小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都有不小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個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在招錄碩士博士和教學的過程中要嚴格把關,從德才兩個方面入手,另一方面政府內部也應該完善相應的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加大對官員德行的考核,可以通過暗訪、民主調查的方式進行。同時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比如定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活動,樹立先進人物典型等,讓官員從思想上獲得比較大的提高。此外,政府也應該開通一些反饋問題的渠道,比如投訴舉報的郵箱、熱線,一定要有專人負責,讓群眾發現問題後能及時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