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習俗的由來是什麼

  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民間甚至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冬至吃餃子習俗的由來: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山東威海、天津、北京等地冬至都要吃餃子,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這時正值隆冬,他在回鄉路上,看到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窮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裡更加難受。

  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裡老惦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凍傷。

  他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到火候時再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每人一大碗湯、兩個“嬌耳”,這藥就叫“祛寒嬌耳湯”。人們吃後,頓覺全身溫暖,兩耳發熱。從冬至起,張仲景天天舍藥,直舍到大年三十。鄉親們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現在,河北地區及全國許多地方都流傳著”冬至吃餃子“的說法。嬌耳湯”之恩。這一習俗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其實冬至是紀念張仲景。至今冬至節氣仍是非常重要的。

  冬至吃餃子——五竅門餃子不粘皮

  第一招:民間關於煮餃子有幾句俗話:“煮餃子先煮皮,後煮餡”,“蓋鍋蓋煮餡,敝鍋蓋煮皮”。這幾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大家知道水的沸點是100℃,把露出水面的餃子皮“蒸”破而餡卻還有熟,並且湯色渾濁不清。若是敝開鍋蓋煮,蒸氣會很快散失,水溫只能儲存百度左右,餃子隨滾水不停地攪動,均勻地傳遞著熱量;等餃子皮熟了,再蓋鍋蓋煮餡,蒸氣和沸水能很快將熱量傳遞給餡,不用多久餃子餡就煮熟了。採用該方法煮出的餃子,皮不容易破,湯色也清,餃子既不粘,又好吃。

  第二招:水燒開後放進適量的鹽,待鹽溶解後,把餃子下到鍋裡,再蓋上鍋蓋,不用翻動,不用點涼水,直到煮熟。這樣煮出的餃子,不粘皮,不沾鍋,剩在鍋中的餃子也不會發生粘連。

  第三招:在煮餃子水燒開之前,先放入一些大蔥尖,水開後再下餃子,這樣煮出的餃子不易破此,也不會粘連。

  第四招:為防止餃子粘鍋,和麵時可加1個雞蛋。另外,如果想讓肉餡熟得快些,可以在水裡加些醋。

  第五招:如果是吃剩下的餃子,想留做下餐吃的話,最好拿個大點的碗裝上冷水,然後把餃子一個個放在冷水裡過一下,之後攤開放在盤子裡,稍傾可隨你怎麼放,都不會粘了。

  冬至吃餃子——羊肉大蔥水餃的做法

  原料:羊肉750克,豬肉250克,麵粉600克,清水360克,大蔥4棵、鹽、料酒、老抽、花椒水、橄欖油、香油、餃子餡調料,薑末。

  做法:

  1、製作餃子餡的祕密武器,花椒水,提前用開水把花椒泡上,涼後即可用;

  2、羊肉餡,買羊肉時讓店家給絞好了,羊肉豬肉混合一起,也把大蔥給絞裡面了,回家就省事多了,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筋,邊攪拌邊新增花椒水,這樣做出來的餡汁多鮮嫩,還沒有羶味;

  3、把薑末、料酒、調味料、老抽、香油、橄欖油和鹽,放入餡中,攪拌均勻;

  4、麵粉中放清水,和成麵糰;搓成長條,切成小擠子;擀成麵皮;包入餡,做成餃子;鍋中加水,水開後放入水餃,中間點兩次涼水,煮熟即可撈出享用了哈。

  冬至吃餃子——吃什麼餡的餃子最好?

  這個時節吃什麼餡的餃子可有講究。專家表示,羊肉大蔥餡的餃子最適宜在立冬吃。

  北方有俗語:“冬季進補,來年打虎”,就是指在寒冷的冬天,通過進補來抵禦嚴寒的侵襲。所以冬至節氣到來,也即意味著人們可以吃一些陽性的東西來增加熱量,比如溫性的牛、羊肉。北方有冬至這一天吃餃子的傳統,要論各種餡料哪種最適合冬季進補,羊肉大蔥餡無疑是上上之選。

  按中醫的說法,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實在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不過,若本身就有“上火”的情況,則不宜過度食用溫熱食物。要判斷“上火”與否,一些小症狀有提示作用,如舌紅、舌苔黃或黃厚、黃膩、口脣乾燥、咽乾咽痛、口渴、口瘡、鼻流黃涕、便祕、煩躁易怒等,有這些情況時最好少吃或不吃羊肉餡餃子,以免火上澆油。當然,是不是上火還是醫生的診斷最可靠。

  對於老人來說,吃的餃子最好以素餡為主,而且不宜多吃。年輕人在吃肉餡餃子時最好不要喝太多涼的飲料。其實,煮餃子時,糧食中除含有碳水化合物外,還有一定數量的蛋白質,它們也會流失在湯裡。所以,吃餃子最好把湯也一起喝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