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蹴鞠習俗的由來是什麼
每年清明節時,大家都有很多很熱鬧的習俗活動,比如有掃墓、放風箏、吃寒食、蹴鞠、插柳、踏青、盪鞦韆等等活動。那麼大家都知道清明節習俗中蹴鞠的來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清明踢蹴鞠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蹴鞠習俗的由來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有種叫蹴鞠的體育遊戲,有好事者稱此藝乃現代足球的鼻祖。其實,只能說蹴鞠與足球很相似,從球本身的構成及運動遊戲規則來看,二者並非一回事。晉人郭璞在《三蒼解詁》中稱,蹴鞠是一種毛丸,可蹋戲。漢朝劉向認為,蹴鞠為黃帝所創,是當時的一種軍中游戲。劉向的話當然是信不得的,蹴鞠大概起源於戰國時代,《史記》曾記載戰國時山東臨淄一帶就流行蹴鞠。
漢高祖劉邦的父親早年曾是一踢球高手,劉邦當了皇帝后,其父一天到晚踢不著球十分鬱悶。《西京雜記》記載:“高祖竊因左右問,***劉邦父***正以生平所好,皆屠販少年,鬥雞蹴鞠以為欣,今皆無此,故不樂也。”劉邦也不是當年的街頭蠱惑仔了,端著高皇帝的架子放不下來,宮中好手又太少,自然不好組織一支皇室球隊來娛樂自己的父親。
相比之下漢武帝就比較放得開。漢武帝在東部巡狩,封禪泰山之後,意興所致,也喜歡踢上幾腳蹴鞠,還讓文官們寫賦來讚頌自己。據說漢武帝平定西域***大概是匈奴藩屬下的西域邦國***後,得了一胡人俘虜,身長善躍,蹴鞠技藝十分了得,“蓋炫其便捷跳躍,帝好而為之。群臣不能諫。”看來這位胡人很有範巴斯滕的手段,他也許是歷史上最早引進的外籍球員了。
曹操也是踢球高手,至少是位超級球迷。《魏略》稱有個叫孔桂的,蹴鞠玩的實在太好,“故太祖愛之,每在左右。”三國時蹴鞠也很盛行,《會稽典錄》曾說:“三國鼎峙,互興金革。士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所以,如果有人大話歷史,稱鄉村地主出身的張飛是超一流的鋒線殺手,倒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唐人踢球場面甚為火爆。唐朝仲無顏寫了篇《氣毬賦》,文中說,“廣場春霽,寒食景研,交爭競逐,馳突喧闐”,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冬春之交,永珍更新,正是唐人踢球的好時光,場面上對抗激烈,節奏快捷。賦中還說“或略地以走丸,乍凌空以月圓”,看來唐人對低平球和高空球的控制技巧掌握的很熟絡。
中國歷史上,自戰國以來,漢、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有不少人蔘與蹴鞠活動,高手也很多,後來到了清朝不知怎麼回事就完全失傳了。到了清末民初,全中國都找不到一個會踢蹴鞠的。所以到了現代,中國足球很魚腩,長年與雄起無緣。一切都從零開始,起點太低,後天努力又不夠,自然技不如人。蹴鞠在中國古代雖然很流行,也沒有做到這麼普及。
蹴鞠的介紹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
《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
《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XX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其他習俗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盪鞦韆
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鞦韆之戲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於高木,士女衣彩服坐於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鞦韆。”唐代盪鞦韆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由於清明盪鞦韆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為鞦韆節,皇宮裡也安設鞦韆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