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禁忌

  冬季的時候是適合養生的季節,但是多數人不知道在冬季養生的時候也是有些禁忌的,那麼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冬季4大養生禁忌

  1、少吃薑

  古代先賢說“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針對秋燥提出來的,就是說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可以補充水的丟失,是秋冬進補養生抗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祕,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2、少熬夜

  中醫養生特別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為了適應“冬藏”,此時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

  3、少宅家

  要注重鍛鍊身體,如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以便養筋健骨、舒筋活絡、暢通血脈、增強自身抵抗力。出練前一定要選擇好天氣,並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如慢跑、擦面、浴鼻、叩齒、轉腰、揉腎等健腎活動。

  4、少吃肉

  進補之前,要把脾胃調理到適應進補的最佳狀態才行,除了到醫院找中醫調理之外,我們要注意先進補一些富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物來加強脾胃的功能。然後再進補。要多吃奶製品、豆類以及新鮮蔬菜水果。多吃山藥能補脾健胃。此外,菱角、板栗也是調胃的佳品。

  冬季進補禁忌

  1、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肉類在消化的過程當中的某些“副產品”,比如說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這些又通常是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

  2、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品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蔘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量服用維生素C,可導致噁心、嘔吐和腹瀉。注意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3、忌越貴越好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檔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

  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物件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4、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分為偏寒和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那些偏熱者,就是出現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症狀的。不能大補,如果不分寒熱亂服藥膳,很容易就會得不償失。

  5、忌重“進”輕“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祕。

  所以,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6、忌以藥代食

  不要胡亂進補。中醫認為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但是應該注意日常進補時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的濫補,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

  因為很多的食物也有治療作用。比如多吃芹菜能夠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能夠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而多吃山藥則具有補脾胃的作用。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7、忌過度貼秋膘

  肥胖者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冬季進補的一些常見誤區,如果你也有一樣的想法,那麼就趕快修正吧,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況和醫生的建議科學進補才能夠真正達到補身體的目的。

  8、忌常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一種補品會影響身體內的營養平衡。

  其次為了保證飲食多樣性,人們每天最好吃夠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紅色食物包括紅豆、紅薯、番茄等;黃色食物有玉米、黃豆、橘子等;藍色食物多指藍莓和海藻類海產品;白色食物包括大米、茭白等;黑色食物的代表有黑芝麻、黑木耳、香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