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公務員申論模擬題及答案

  公務員考試把政府和廣大人民關心的熱點問題作為申論試卷的內容,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黑龍江公務員申論模擬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黑龍江公務員申論模擬題

  1、201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金融服務實體、資金投向實體的要求,並強調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迴圈和膨脹。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這個階段的生活消費需求決定了以工業製造業為主的產業仍然是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業、獲取財富的主要渠道。所以,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之本的理念。而且要看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年來發達國家輕視實體經濟,過度注重虛擬經濟,導致全球經濟與產業結構的整體失衡。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歐美國家造成了嚴重衝擊。反觀我國,由於長期一直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經濟仍然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即使如此,我們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始終把實體經濟作為根本,牢牢抓住並發展好。

  2、2012年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的一年,年初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持續負增長,直到9月才因國家穩增長政策顯效而轉正。因此,當前強調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經濟執行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工業執行減速的幅度較整體經濟還要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被認為是保證經濟增長8%的充分條件。然而早在9月初,工業和資訊化部就把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速從年初的11%下調1個百分點到10%。從已經公佈的前10個數據來看,最低的8月份只同比增長了8、9%。

  “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工業經濟整體上處於下行趨勢,而且增速下滑的幅度超出了預期。造成工業經濟下滑的原因,既有供給層面,也有需求層面。其中,供給層面主要體現為潛在產出增長率的下降。需求層面主要體現為產出缺口為負,而且偏離程度很高。”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說。

  從資料上看,9月份開始工業生產有所回暖,但是在企業層面生存狀況仍然較為困難,尤其是中小企業。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羅仲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他最近走訪的多家企業情況看,中小企業主認為當前經營情況確實已經到了低谷,但是何時能夠反轉還看不清楚,他們對明年形勢並不樂觀。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信研究院規劃所朱金周博士表示,我國金融體系脫離服務實業的本位、社會資本虛擬程度不斷高漲、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偏低、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實體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等問題,正不斷持續侵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基礎,進而導致我國實體經濟“空心化”的風險日益加大。

  據朱金周分析,制約實體經濟發展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很多,既有頂層設計不到位因素,又有市場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的問題,是多重因素互動影響的結果。但最根本的原因無疑是推進實體經濟的生產關係已經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當前我國實體經濟已經超越“供小於求”和“低成本優勢”的發展階段,而無論體制改革還是企業創新能力都沒有跟上實體經濟生產力的發展,由此造成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不匹配是實體經濟利潤率偏低、產業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國內經濟發展出現的新變化,要求必須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發展,則國家興盛;實體經濟衰退,則國家沒落。

 

  3、日前,一位剛從德國歸來的人士稱,對於一直未忽略製造業的德國而言,危機陰霾似乎依然遙遠,當地人的生活未受影響。

  “現在看德國和日本雖然同樣深陷危機,但是從經濟來講都是很穩定的,特別是德國,在歐債危機中一枝獨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過製造業和自己的比較優勢產業,也沒有離開過革新創造,所以它的經濟能夠保持健康的狀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也認同上述觀點。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認為:“玩金融、玩資訊等等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本輪金融危機也是這些國家片面突出虛擬化經濟的惡果。”

  上述兩位專家指出,不論是國外教訓還是國內經驗,都證明了永遠都要夯實實體經濟這個基礎。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等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理念,政策關注點再次轉移到製造業尤其是高階製造業上,企圖繼續鞏固與強化在傳統產業方面既有優勢的同時,在新興技術產業的角逐中搶佔制高點。這必然會影響全球製造業的產業佈局,國際競爭格局將產生重大變化。由於我國的傳統優勢也在工業,我國工業要在這個深度調整當中保持優勢,應對這種變化,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必須高度重視實體經濟,實現實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金融業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收益形成鮮明對比,激發了社會上“快富”、“暴富”、“省勁致富”的觀念,助長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觀”。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就是,許多曾經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企業家開始參與房地產、大宗農產品、奢侈品等的資本炒作。金融信貸的高利潤刺激著民間資本大量轉入民間借貸市場,引發***、***等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使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一方面要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一方面必須大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為踏踏實實幹實業的人提供良好環境。

  中國經濟要做到“穩中求進”,就必須充分認識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只有壯大實體經濟,築牢經濟的根基,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物價總水平穩定和大局穩定這一系列“穩”的目標。只有不斷做強實體經濟,提升經濟質量,才有可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為“進”創造條件。

  5、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理事長黃群慧表示,在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下,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步入寒冬,鑑於發展實體經濟已成為未來重大經濟戰略,我國經濟想要穩健發展,就要充分重視實體經濟,中國亟待制訂發展實體經濟的長遠戰略規劃,大力創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環境和制度安排,發展實體經濟要做好加減乘除法。

  目前中小企業經營難的問題非常突出,實體經濟經營環境惡化。不少資金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由於沒有核心技術,實際上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業績,真正的盈利是通過委託貸款等形式,做新興產業實際上只保留了一個殼。

  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最為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個體經營投資總額出現大幅度下滑。2012年1~9月投資總額同比回落了16%左右,部分中小企業停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原因在於:一是總量性貨幣政策收縮導致資金投放偏向性效應加劇,使缺少資本金、抵押品和資信的中小企業融資難;二是資源性原材料和基礎產品價格的上漲進一步壓縮了部分沒有轉型的中小企業的利潤,使其內源性資金來源更為緊張;三是大量資金流向泡沫領域。

  分析認為,經濟泡沫的持續和數量性貨幣政策的調控,直接導致中國金融資源虛擬化,監管套利誘發影子銀行大行其道,中國金融資源的錯配與金融價格的扭曲快速惡化,資金對於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援大幅度弱化。經濟出現明顯分化——虛擬經濟大量侵蝕實體經濟的利潤,上游壟斷性基礎產業大量侵蝕下游生產性產業利潤,大中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在融資環境和財務績效等方面發生分化。

  因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源不在於貨幣政策收緊和成本上漲,而在於經濟泡沫和金融扭曲導致的套利收益遠遠大於正常經營的收益,導致中小企業資金搬家到泡沫領域。今後,金融機構應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號召,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

  ***同志認為,如何應對2012年的經濟困難,有兩個途徑非常重要,其中之一就是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在聽取各方意見的同時,***稱,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2012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實施細則制訂出來”。

  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看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實體經濟的競爭,其作用是其他經濟形式無法代替的。

  6、李磊在浙江義烏經營著大部分產品出口的飾配企業。但因出口訂單銳減,目前企業只能儘量調整開工週期,期待寒冬快點過去。

  “現在,原材料價格下不來、工人工資上漲、企業的訂單也不足,雖然國家鼓勵發展實體經濟,但是我們目前面臨的狀況,卻是為自己的企業是否能生存下去而擔憂。”李磊說。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企業仍強烈呼籲減稅減負。目前國家正在採取為小微企業減負的行動,但在此過程中必須明確,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要適應經濟轉型和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如果小微企業產品有競爭力、加上在稅收等領域有政策支援,企業的發展將獲得更大動力。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指出:“企業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主體,逐利是企業家的責任。促進更多的資本真正迴歸到實體經濟的第一推動力就是要讓企業在實體經濟中有錢可賺,獲得比虛擬經濟中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政府可以通過結構性財稅等政策工具對市場資源進行恰當的引導和配置。一方面要加大對實體產業的扶持力度,調節各類投資的平均利潤率,保護實體產業的積極性,為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要創新要素保障機制,防止原材料、資源與勞動力等多種因素過快疊加,從而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業“硬著陸”,提升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

 

  有預測稱,今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最大的一個改變是,財政上的擴張力度將有所控制,結構性減稅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增支,成為明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表示,結構性減稅尚有較大空間。結構性減稅的規模界定可從財政赤字規模、增支減稅對比、財政收入形勢等方面入手。在結構上,應以增值稅作為主要減稅物件;在路徑上,應使增值稅“擴圍”與“降率”二者並進。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企業成長的生命源泉”。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命題下,泉州本地企業勇立潮頭、轉變觀念,堅持創新驅動,用好了科技創新倍增器,找到了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從火箭助推技術獲得靈感,研發出的匹克三級緩震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並廣泛用於NBA球星戰靴中,在三級緩震技術不斷的更新升級中,匹克籃球鞋正跟著越來越多的NBA球員馳騁賽場,接受專業考驗”,匹克董事長許景南介紹,由於運動緩震方面的技術優勢,加上產品面料、生產流程也都採用國際先進技術,匹克的產品已經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銷售額已佔10、3%,居國內體育品牌之首。

  “中宇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下不斷髮展壯大,就得益於公司能夠及時根據不同時期市場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在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看來,歐美髮達國家是國際名牌衛浴水暖產品製造王國,要與這些重量級高手對陣,必須具備品質、技術等多種優勢,而只有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研發自主核心技術,才能加速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製造業的技術創新和勞動生產率提升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環節。我國製造業規模已經很大,正逐步由“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創新需要更多體制激勵、市場激勵,而不是政府直接干預。政府發揮作用的領域在於完善制度和加強監管。當前全球製造業的技術創新和裝置更新都與政府標準牽引相關,如節能減排標準帶動裝置更新改造、建築材料改進等。因此,在技術創新上政府應加強激勵性制度設計,建立更為嚴格的管制標準,推動企業技術裝置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再通過減稅、上市等市場方式激勵“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

  實體經濟要發展,必須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如果實體經濟創新不夠,就難以在國際市場有一席之地,也難以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要提升創新能力,一國基礎科學的發展、科研體制的改革、創新的文化都是其重要因素。就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而言,經濟政策應當力推實體經濟的發展,力推實體經濟領域的創新。現階段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政策走向將直接決定中國企業能否成功實現轉型升級。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升級,實現產學研體一體化,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開發新市場。

  8、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是基於貨幣、信用、未來收益索取權證等與實體經濟相關聯的虛擬經濟或符號經濟體系。物物交換產生貨幣需求,波動平抑產生信用體系,資源配置產生未來索取權證如股票等金融工具,這些符號體系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用好了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經濟發展。但倘若虛擬經濟不是根據實體經濟的需求而發展,而是與實體經濟脫節,導致過度發行貨幣或準貨幣,就會推動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引起投機,形成自我推動、自我實現預期的資金迴圈圈,與實體經濟越來越遠,直至發生危機。自虛擬經濟出現以來,人們都希望馴服它,但仍然危機不斷,而且每一次危機的發生和結局都大致相同:一般是肇始於經濟繁榮之後實體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創新不足,實體經濟中大量貨幣析出進入虛擬經濟體系,金融監管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又推動私人、企業、政府過度負債。如美國在經濟“大繁榮”後,因私人過度負債投資房地產而導致次貸危機以至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從中可以看出,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和金融制度的完善健全是平抑虛擬經濟膨脹最有效的方法。

  世界上成功的製造業中心如德國和新加坡,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堅決壓低房地產價格,保持製造業人力成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強化人力資本優勢。而很多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的國家,大量產業已經轉移出去。我國要保持製造業大國地位,進而成為製造業強國,就必須抑制房地產泡沫,消除市場投機行為。

  “只有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經濟增長才能平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說,實體經濟的投資主體是基礎設施、房地產、製造業。房地產調控後持續回落,基礎設施也不可能再大規模擴張,因此就是要扶持製造業發展,提高競爭力,通過創新也好,通過稅收的扶持也好,通過結構性減稅也好。這也屬於“穩中求進”中“穩”的部分。

  9、“中國經濟網—騰訊網之夜”聯合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重振企業家精神,把企業家請回中國”為主題,探討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所面臨的問題、困境和出路,呼籲重振企業家精神,把企業家請回中國。全國人大辜勝阻、全國政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及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及人大代表共8人等參加了論壇。

  辜勝阻認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冒險和創業精神,還有創新精神,他非常擔憂企業家的實業精神在衰退。他說,日本“失去的十年”就是因為產業空心化,歐洲也是這樣,希臘基本上沒有實體經濟,“我們要防範實體經濟尤其是產業空心化的潛在風險”。辜勝阻分析說,大量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成了殭屍企業,實體平臺的最後轉向非實體經濟,企業家的實業精神在衰退。

  保育鈞也認為,民營企業的困難,首先是市場準入難,第二是融資難,第三是稅負重,第四是權益得不到保障。而這些困難遇到金融危機問題更加突出。他認為,目前舊體制迴歸,權力配置資源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拿不到優質資源,尤其是金融資源,做實業非常困難。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2009年以後,中國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許多民營企業被從一些競爭性的領域擠壓出來,國有經濟長驅直入,民營經濟節節敗退,原來在夾縫中求生存,現在連縫都非常小,溫州非常典型。他說,中小企業融資在中國難上加難,金融體制設計層次上不合理,其次是民間資本進入不了金融服務領域。

  保育鈞認為,“呼喚企業家迴歸”就是兩句話,“政府要改革,企業要創新”。他建議民營企業要進行創新,在新的形勢下要換一個思路,換一個活法,通過制度創新,通過資本合作,建立股份制企業;此外,還要在管理和經營方面創新,呼籲民營企業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到現在970萬戶民營企業,真正的股份制企業才3萬多戶,比重太小。”

  國家應該站在很公正的立場上做一點“民進國退”的事情。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建議,國家對符合產業政策的實體經濟,應該予以基準利率,或者低於基準利率的財政金融政策的支援。

  中國經濟網的總編輯崔軍說,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營企業在利益博弈中不佔優勢,但現在民營企業的環境確確實實有一定的改善。周德文說,企業家首先要有誠信,有良知,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這才是新時期企業家的形象,所有的企業家都應該往這個方向努力。

  和訊網總編輯王煒在致辭時總結說,企業家不是孤膽英雄,不是無所不能。當他們失敗和落寞的時候,我們需要呼籲和幫助這些曾經的英雄搬開路障、撥開荊棘,看著他們再次邁過艱難的門檻。全社會立定“實業為本”的發展理念,創造實業能夠致富的良好環境,促使企業家迴歸。

  10、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基礎,是真正創造財富的經濟形態。***在報告中指出:“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支援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

  在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困難的當下,尤其應當少一些浮躁情緒,多一份從容心態;少一些投機思維,多一份實幹精神,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氛圍,重振實業精神,再築實業繁榮之基。

  三、作答要求

  ***一***根據給定資料1~4,概括當前我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必要性。***15分***

  要求:概括準確、語言簡練,不超過200字。

  ***二***根據給定資料,談談對“發展實體經濟要做好加減乘除法”這句話的理解。***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條理清楚、語言簡練,不超過300字。

  騰訊網要主辦“重振企業家精神,把企業家請回中國”的專題論壇,結合給定資料,請你就討論結果寫一份觀點評述。***25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楚,語言簡潔,不超過300字。

  ***四***根據給定資料,結合當前實際,以“發展實體經濟,重振實業精神”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觀點鮮明,內容充實;

  2、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3、字數800~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