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寫景散文

  學習寫景散文,不僅要讀出散文的語言美,還要體會文字的韻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美麗的青海湖

  在夢裡,我曾多次幻想她那神祕的容顏,展望那一望無垠碧藍的湖水,望見她帶著面紗,使我情不自禁的向她走去…..一覺醒來,本以為身處湖邊,卻發現這只是如此逼真的夢境,她,是我魂牽夢繞的炫彩世界。

  記得不久前,我曾看過青海湖的一個神話故事,更平添了幾分對她的嚮往之情,促使我早早的去一探究竟 。“古時青海湖美麗而寬廣,但這裡的部落頭人肆意欺壓百姓。有個叫庫庫淳爾的英雄,解仇釋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族群眾團結和睦,親如一家。他死後被天帝封為團結之神,保護善良,從此蒙古族稱青海湖為“庫庫津爾”***即庫庫諾爾***……我剋制不住對她的思念,便收拾好行囊與她來一場初夏的邂逅。

  大巴車駛入剛查縣境內時,映入眼瞼的便是遙遠的天邊飄蕩的朵朵白雲,它白的一塵不染,猶如少女的面紗遮擋在半空。車內放著韓紅高亢嘹亮的“青藏高原”,這湛藍的天空、青青的草地使我感到分外新鮮。一下車熱情淳樸的藏民兄弟捧著哈達和美酒向我走來,讓我也更加感受到藏族朋友的盛情和好客,也加深了我對高原的熱愛和崇敬。終於來到青海湖畔,波浪微漾,一望無際的湖水和天空融為一片,碧綠的湖水盪漾著粼粼的波光;在陽光的照射下她是那麼的純潔乾淨,晶瑩而透徹,就好像一塊藍寶石般鑲嵌在湖中央,她像海,卻沒有波瀾,像湖水,卻一望無際。湖水是寧靜的,恬靜且神祕的。三五隻小黃鴨在湖中嬉戲,白色的海鷗在空中翱翔,這更為青海湖平添了幾分生機。青海湖的美是需要用心靈去感悟,用靈魂去觸控的。

  美麗富饒的青海湖,浩瀚縹緲,波瀾壯闊。她雖沒有西湖的嫵媚,東湖的清麗,少有玄武湖的槳聲,昆明湖的燈影,但青海湖的美是原始雄渾的,不是雕琢的自然之美,她是大自然賜與青藏高原的瑰麗珍寶。

  置身湖畔,你會為她的美怦然心動,看,那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搖曳,那被神祕色彩所籠罩的美麗的大草原,還有那隨處可見的耗牛飲水,羊群吃草,構成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高原畫卷。

  站在碧藍純淨的湖邊,當你身穿藏族服裝,身披雪白的的哈達,伸開雙臂,好想去擁抱這夢幻般的湖,她真的太美了,美的那麼純粹,那麼自然。好想讓時間靜止在這一刻,就讓我沉浸其中,離開城市的浮華與喧囂,使我的心靈得到釋放與洗滌,美麗的青海湖啊,你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恩賜,我將牢牢把你的美麗銘刻在心靈深處。

  二:雨後的山裡

  自過了年後就一直忙,工作、家庭整天繁重的事物纏身,筋疲力盡,好在終於忙完,暫告一段落。星期天為自己放了天假,偷得浮生半日閒,遠離城市的喧囂,呼吸清新空氣;尋覓一清淨遊玩之地。帶著老婆、孩子直奔蒙山而去。

  剛進蒙山,原來晴朗的天,突然就變了臉,烏雲密佈下起雨來,無奈只得等雨停後再登山。好在雨下得急,停得也快,只一個多小時雨停天晴,於是兒子撒著歡的向山上奔去,我們也緊隨其後。

  雨後的山裡空氣特別清新,不愧是天然氧吧,吸一口特別暢快。在山下,遠遠望去,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由於剛下過雨,山中雲霧繚繞,嫋嫋娜娜,繚繞山腰,凝而不散,高峰、巨石、青松若隱若現,遠遠望去,彷彿人間仙境,又將是另一番滋味。在雨水的洗禮下,整個山景猶如添墨增釉一般,呈現出嶄新、豔麗的色彩。那飄渺夢幻般的雨後的山景,令我不禁感嘆,真是美到了極致!

  走入林間,晶瑩剔透的水珠隱藏在樹葉上、草叢裡,恰如幼童們淘氣地做著遊戲,又如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水晶項鍊。兩邊植物經過水洗就顯得更綠了。山路上青青的石板、石子乾淨明亮。

  繼續前行,轉過山,前面出現一條瀑布,瀑布從崖壁傾瀉而下,嘩嘩聲不絕於耳,飛洩時如銀河倒掛,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瀑布急下,水落石上,水珠四散如急雨,有如銀珠落盤,飛花四濺。石下一清潭,潭中水草如絲,青色的小魚兒在水裡嬉戲。還有不知名的小鳥在上空翱翔。

  再往上走,青松翠柏,松濤陣陣。滿眼蒼翠。迎客鬆伸展枝葉歡迎我們這些來訪者。登高遠眺,蒙山壽星危坐山頂,正微笑著看著自己庇護的山川大地。

  不知不覺間,天色漸晚,不得不踏上歸程,卻又不時止步回望,雖有不捨,但我已盡情地享用了這大自然所賜予的心靈盛宴。在每天行色匆匆的生活之餘,我們應該學會放慢腳步,讓心靈跟上。忘卻所有的煩躁和忙碌,認識到自己只需在這多彩的世界中做好自我就足夠了。

  三:三道堰

  依照預先的約定,石柱離退休在蓉的部分老同志,周繼水、譚祥金、陳世垓、李華,何爾烈、周興智、王鬆吉、向緒蘭、黃啟裕、沈長智、向華生、熊大芳等。即先後從市區轉車,趕到成都市郊著名的川西風景區,譽為:“古蜀水鄉”、“西部最美水鄉”——三道堰。

  然而,考慮到我既是這個社團的會長,又是這次遊覽活動的具體組織者,況且參加此次遊覽的人員,大多是七、八十歲高齡的老人,責任在肩,自然我不敢懈待。所以,我則是在前一天的下午,就趕到三道堰。以便先行觀察踩點,做好遊覽路線觀賞景點的選擇,確定中途休息與就歺地點,瞭解返程交通情況等亊項。力圖使此次遊覽活動,既要做到愉悅、舒適、健康,又要達到安全、快捷、平穩之目的。

  上午十時左右,十四位老同志先後陸續到達集合地點,待人員聚齊後,我們既正式開始遊覽了。首先映入視野的,是一座十分雄偉壯觀飛簷趐壁的風雨廊橋,聳立在柏條河的兩岸。橋頂繪有與水鄉堰水相關的歷史彩圖,橋柱則是各地文人罣客們書寫的對聯,而橋下則是清澈見底湍湍流過的河水,河面較為寬獷約有三十米,兩岸則是樓臺水榭,賓館茶館。

  微風吹拂,揚柳依依,白鷺飛翔,漣漪浪翻。猶如一位多姿多彩且嫵媚多情的少女披灑的美髮一樣,格外地讓人養眼,逗人喜愛。

  顯然,如此美妙無比的絕色景緻,頓時使大家的遊興驟然倍增。有幾對老伉儷興致昂然,選擇了堰橋與河畔及文化廣場不同的視角,愉快地拍下了多張照片。見此,我也順勢提議,以美麗的堰橋為背景,拍下了參遊人員集體合影照。

  隨後,大家跟隨我這個義務“導遊”,穿過公路邁上石栱橋,抬首從書有“惠裡”二字的高大木牌坊下穿過,進入惠裡商情街。這時,人們又見一條不見寬的引渠沿街中心蜿曲曼延過來,一道道清澈的水浪從眼前流過。一處處古色古香的飛簷進入視眸,古橋、古坊、古屋、古肆,小橋、流水、人家,飛瀑、葭草、鮮花,美食、美色、美景,以及商販的叫賣聲,人流的腳步聲、遊客的嘖嘖讚美聲。都一一展現在眼前傳入耳畔,心中不由激盪起無限地讚歎與感懷,真使人格外地陶醉!

  剛遊覽完惠裡,走到古商情街的邊沿,就被沿柏條河岸打造的,集休閒、美食、觀景、親水的仿古景緻所吸引。寬敞的河岸公園,濤濤流過的柏條河水,多姿高跨的彩虹鐵索吊橋,一排排川西特色的民居,一疊疊各色彩各異的太陽傘。以及一塊塊青石板與鵝卵石餔成的街地面,又再是街中間引導的水渠緩緩流過,精巧絕侖的景緻使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而瀏連忘返。儘管感覺似曾相識,但又寓含厚重地歷史文化底蘊,顯然有不同於它處景色的別樣韻雅之感。

  雖然,我們此次三道堰的遊覽,時間倉促,只進行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下午三時左右既返程了。而遊覽的景點,也侷限於堰橋、惠裡、河畔公園等,這隻佔三道堰風景區的一角,或許只是它“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更美地景緻未融及到。然而,既使就是這“冰山一角”,卻在我們人生地忋憶中,留下了極為美妙地深刻印像!

  由此,人們對三道堰這座千年巴蜀水鄉古鎮,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濃濃地興趣,促使您要去關注它,欣賞它,研究它。而這座美麗古蜀水鄉的歷史文化的典傳,自然會滿足人們對它渇求渇知的慾望!

  三道堰,因水得名,因水而美。水,是人類和萬物的命脈,有水,才會有生命,才會滋潤萬物,才會使其有靈氣。而千年古鎮三道堰,自然亦是如此。據史料記載,其得名,概因古蜀國的望帝和從帝在柏條河治水期間,用竹簍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頭導水灌田而來。而原名,並非是現今的名稱,而是叫“三導堰”,後來逐步演化才叫“三道堰”的。

  然而,千古以來,當地民間對“三道堰”的得名,與史料的記載不相一致,則有著既帶有神奇色彩,而又頗具美麗地一種傳說。相傳,在古代開發治理柏條河之初,因未得科學合理的辦法,不但河水長期得不到引用,而且河水到處氾濫,經常淹沒農田和房屋。幾經治理都不能解決,群眾苦不堪言,當地縣令也一愁莫展。

  正當此時,怱一夜望叢二帝託夢與縣令,教其用竹條編織三個簍子,裡面裝滿鵝卵石,分別投放於距離不遠的河中導流河水,即可解決河水氾濫,不能引水灌溉的農田的問題。縣令一夢醒來,茅塞頓開,立即召集民眾照此辦法操作,果然靈驗。從此,水患得以治理,農田得以灌既,確保了五穀豐登,造福於這一方的百姓。

  顯然,這個傳說,自然是無法考究的,但它囗囗相傳,千古流傳至今。或許,這是古代蜀國的民眾崇敬望叢二帝,而編造的一個神奇而美好的傳說吧?

  然而,三道堰水資源得天獨厚,有都江堰內江的兩大支流——柏條河、徐堰河,縱貫鎮域全境。水源豐富,水質清澈,親水性好,生態環境優美,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鎮域內無工業汙染企業,鎮內的柏條河和徐堰河兩大河流,是全國水質最優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來水廠——成都市自來水六廠的水源提供地,承擔著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量。

  而三道堰,則充分利用了這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築成依河而居、傍花隨柳的居家環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鄉特色”的生態風格。以“親水性”為主題的呤詩樓、品茶樓、書畫樓、棋牌樓、飲食文化樓、觀景樓,沿柏條河兩岸鱗次櫛比。

  鎮內錯落有致的青瓦屋頂,高低有序的封火山牆,青石河欄傍河護佑,卵石小道逶迤彎曲,盡顯了傳統與現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結合,豐富多變的典型川西民居。古鎮的青瓦、白牆、小橋、流水、白鷺、垂楊,鳥語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寧祥和的自然風情畫卷。遊客可在生態農業園區採摘蔬菜,置身其中,定會令人妙趣橫生。

  1996年11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2002年9月,被成都市政府確定為“成都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2007年1月,被成都市政府列為全市60個優先發展新市鎮之一,發展為獨具特色的古蜀水鄉休閒旅遊新市鎮。

  先後榮獲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級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優美示範鎮、省級園林城鎮、省級衛生鎮、省級綠化模範單位、市級二星級平安鎮、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和成都市十佳休閒旅遊城鎮等殊榮。

  2014年4月29日,三道堰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並被譽為“西部最美水鄉。

  同時,三道堰文化特色突出,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兩河並流、且已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水鄉古鎮,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古鎮靜靜地躺在百里長河,千年流水帶著岷水的情感梳理著古鎮秀美的容顏。

  只因有這一河好水的滋潤,才使得古鎮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著悠長古韻,積澱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蘊。城鎮建築以親水性為主題,臨水而築,以灰瓦白牆、小青瓦屋頂、高低錯落的風火山牆、挑樑等為特徵的徽派建築與川西民居風格溫情結合,是古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年農曆端午節舉辦的龍舟會,以賽龍舟、搶鴨子、放河燈、歌舞表演、川劇座唱、書畫展覽等活動為主要內容,熱鬧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鎮久負盛名的傳統文化節日。

  鎮域內有堰橋、惠裡情境商業街、導堰公園、水鄉文化廣場、“三道堰”休閒公園、樂水公園、“三道堰古鎮”大牌坊、“水鄉坊”、“濱河坊”等仿古牌坊。建於1923年的永定橋、中共郫縣第一個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縣革命的發祥地――青塔寺。充滿傳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陸碼頭、望江樓、聞水閣等特色景點,反映水鄉圖語的牆體畫耐人尋味。正逐步恢復建於明朝的“五省會館”***湖廣館、廣東館、福建館、江西館、陝西館***、字型檔等特色景點。

  三道堰鎮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黃辣丁”、“炒大蝦”、“戴大肉”等特色菜名揚千里,招徠八方美食家紛至沓來。河畔的休閒港、飲食樓、水上人家更是節假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處,三道堰遠離了大都市的喧囂,在綠草茵茵、鳥語花香的秀水河畔,讓人產生意境瑕想、平和安詳的情趣。

  每年五月端午節的“龍舟會”,是三道堰鎮久負盛名的傳統文化節。以賽龍舟、搶鴨子、歌舞表演、川劇座唱、書畫展覽等文體活動為內容吸引很有遊客過來觀光旅遊。除了每年都要舉行的眾所周知的活動外,還新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潑水節、迎春燈會等。造出一幅怡人的水鄉風情畫卷,講述了三道堰優美的農耕故事,展現了蜀人超凡的生活智慧!

  三道堰,這顆川西平原上的古蜀水鄉明珠,它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定會迎來更多地中外遊客去關注、青睞、欣賞它。在此,祝願它宛如潺潺綿延的岷江水一樣,永世綿長!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