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秋天優美寫景散文

  編者按:故鄉的秋天是美麗的,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近兩日東莞的氣溫終於有所下降,清涼的空氣中有了一絲秋的況味,令我想起記憶深處的故鄉的秋來。

  記憶中故鄉的秋是沉甸甸的,充滿收穫的勞累和喜悅。

  最初是花生。故鄉的人喜歡種花生,家家戶戶都要在同一片山地上種點花生。花生多子,一株藤上,多的結有近二十顆花生,少的也有八九顆。那每一顆花生都凝聚著大地母親肌肉的力量,要把它們和母親分離,得花費好大的氣力,常常需要出動鋤頭來挖。花生出土後輕輕的抖掉泥土,或用繩索捆,或用簸箕摞,不管怎樣,都是沉甸甸的一擔,全憑人力挑回家,真的很累人。不過,有累也有樂,拔花生時,整個村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那一片地就像開大會般鬧騰。大人們一邊挖花生,一邊吹牛扯淡;小孩們瞅準大人不注意,便湊在一起逗弄那些從剛翻開來的泥土裡逃奔而出的蟲子。

  然後是晚稻。幾陣秋風後,晚稻便可以收割了。收割稻子比拔花生更累。記憶中,故鄉人彎腰曲膝、揮舞著鐮刀,“唰唰唰”的把稻杆割倒,碼成一垛一垛的,然後再“嗡嗡嗡”地踩動打穀機脫粒。在秋日的暖陽下,故鄉人踩得打穀機的滾筒“呼呼呼”的轉動,稻粒被強行從稻穗上脫離,如同一發發金色的小子彈,“沙拉沙拉”的擊打著打穀機的桶壁,然後沉歸桶底。一片鬧騰中,穀粒越堆越高,彷彿在神氣地告訴故鄉人:我要讓你們豐衣足食的夢想變得圓滿!

  最後是紅薯。收紅薯的時都快入冬了。紅薯也種在不甚豐饒的山地上,但紅薯不計較,它們卯足勁膨大,以期圓滿農人溫飽的希望。收紅薯得先把藤割掉,再用鋤頭挖。紅薯們最愛躲在泥土裡和人捉迷藏,它們大概是還想賴在母親的懷裡撒嬌吧!所以判斷它們藏身的位置也是考人眼力的活,不注意便會誤傷到這些調皮的小傢伙。收紅薯的勞作亦是沉重而又辛苦的,然而勞作雖苦,但勞作的人民都是苦中作樂的高手。你說奇聞,他說異事,孩子們打打鬧鬧,歡聲笑語此起彼伏,直上雲宵,震得山上的鳥兒們都撲愣愣不敢歸巢。

  記憶中故鄉的秋是美麗而又富有詩意的,猶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卷。

  在故鄉平緩的山坡地上,隨處可見火紅的辣椒從綠葉中探出頭來,大紅配著深綠,對比強烈而又鮮明,像熱力四射的火花在秋風中怒放。吃多了這火紅的辣椒,故鄉人的性格也變得鮮明、熱辣起來!

  記憶中故鄉青瓦紅牆的房屋前有一格一格的金黃,那是故鄉人種的晚稻成熟了。一粒穀子看上去很微小而不足道,一穗、兩穗、千萬穗聚集在一起,便成了世界上最炫目耀眼的壯觀景象。稻穗們飽滿而又謙遜,像在低頭沉思,又彷彿在和大地母親深情脈脈地對視,它們一定是在抓住最後的時機在和母親告白!秋風吹拂,稻穗們起起伏伏,如浪花般在田野裡翻飛,故鄉人的心也跟著那浪花翻騰、雀躍。

  絢爛奪目的楓葉,是記憶中故鄉的秋天裡最攝人心魂的精靈。當深秋的風吹起時,楓葉們一生中最美麗的時光便來了。它們有的緋紅,有的金黃,但又不是純粹的紅,也不是單一的黃,彷彿每一片都是大自然用巧手精心暈染而成的。楓葉們大概也是有感知的,所以不捨短暫的美麗後便和供養它們的樹媽媽分離,但是,秋風怎能容忍楓葉的強留,它們一遍又一遍的刮過山嶺,每一遍都要刮落一層楓葉。那些葉子,就象無數只美麗的花蝴蝶在風中翩翩起舞,飛累了,便被秋風裹挾著打著旋兒落到地上。那最後降落的身姿,妙曼輕盈而又美麗,讓人恨不得也和它們一起在風中起舞。

  記憶中故鄉的秋是天高雲淡、芳香沁鼻的。

  每到秋天,故鄉的天空便格外高遠澄碧,藍得剔透,乾淨得到找不到一絲雜質。白色的雲朵也是有的,這個季節裡,它們更像一朵一朵的大棉絮,儘管隔了不知多少千萬裡,但每一絲一縷的脈絡都清晰可見。偶爾也會有雁陣劃過天幕,轉瞬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聲洪亮的雁鳴讓人回味。這個季節,總會有個少年人躺在將要枯黃的草地上,靜靜地望著天空發呆,秋風從她的耳邊吹過,將她那滿懷的愁緒帶到高遠的藍天之上……

  故鄉的秋天裡總是有桂花醉人的芬芳。桂花樹的葉,碧綠而挺括,似鎧甲,護著金色米粒般的桂花兒。桂花兒不起眼,卻能釋放出十分醇厚、悠長的香味兒。那香味兒最是調皮,它們乘著秋風不注意便融入其中,隨著秋風一起直往人鼻子裡鑽,直把人迷得神魂顛倒、煩惱頓失,直道“天涼好個秋”!

  少小離家至今,已客居南方二十多年,雖也喜歡這邊秋的恬淡,不過,卻還是忘不了故鄉的秋。

  作者|念奴嬌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