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範文

  在高考作文漸趨時代化生活化的現在,作文還是有法可循的。高一作文教學中應著手記敘文的落實訓練,細節與真實則是記敘文的命脈。 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每次回到家裡,總想解讀母親的深情厚意。她的每一次眼神與每一次問候。都會勾起我無限的思緒。

  早在去年寒假臨近期間,母親便隔三差五的打電話來詢問我的歸期,等到我把日期準確告知以後,母親才安下心來,並祝福我一路平安。這麼平凡的事情。似乎不值得犧牲筆墨,可是一等我回到家後父親告訴我,母親在我回家的那天差點得了風寒。原來,母親盼兒心切,每當聽到有人從門口經過的腳步聲就開啟房門,出來看看,幾次三番下來,母親並未見到我的身影,可她不灰心,索性坐在家門口等待我的歸來!那時已是寒冬天氣,而那天又正巧下雨,冷風刺骨,寒氣逼人,向來怕冷的母親竟然無視環境的惡劣-------,聽著父親的講述,我沉默了,並非無言,可一時,叫我說什麼才好呢?我望了望正在廚房忙碌的母親,突然感悟:母親其實就是一種歲月。

  是的,母親是一種歲月。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歲月,從江河向大海的歲月,從沙漠走向綠洲的歲月,也是從苦難走到幸福的歲月。在這些歲月裡面,究竟包含著什麼,包含了多少,我想,縱使最偉大的詩人也無法抒寫出詩篇,最優美的音樂也難以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只知道,隨著歲月的流逝,我慢慢地由幼年長到了童年,再從童年長成了青年,也告別了花季、度過了雨季,現今的我正如日中天;我也知道,這種歲月值得我時時回味,值得我用一生來感激!

  母親是一種歲月。因為在人世間忍受最多苦難、嚥下最多淚水、包容最多無知、體貼最多心靈的是母親,是偉大的母親。

  歲月無情,而母親有情。小的時候,當別家的小孩起早摸黑起來放牛的時候,母親卻叫我起來上學;長大後我成了壯小夥子,而別的夥伴都紛紛背起了行囊南下打工,母親卻囑咐我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本該在畢業後好好孝敬父母,可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援我、鼓勵我爭取繼續深造的機會。歲月的流逝總是無情的,它奪去了母親的青春,還在母親的額頭刻下滄桑的印記。這是怎樣的一種歲月啊,我把她解讀成愛的象徵!

  母親是一種歲月。因為歲月沒有輪迴,也不著邊際,而母親的愛正是這樣的浩無涯際。母親有時甘願做一根甘蔗,任憑兒女吮吸著甘甜的蔗汁;母親有時又是一座大山,用堅實的臂膀撫平兒女的創傷。母親為了我的將來,曾兩度搬遷:從農村搬到城郊,再從市郊搬到市中心,而唯一的理由是為了我讀書方便。此時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孟母三遷”的故事,也頓時明白,這種母愛其實更是一種拯救。它拯救孟軻於頑劣的孩童之時,將他引向知識與思想之路。它是人類的搖籃,也是引導人性至善至真的北斗。即使人性的墮落如高山滾石,母親也會用她的身軀攔住,並用愛心去鼓舞它、激勵它、並陪伴它遠離深淵,重新攀登。

  當然,這種浩無涯際的母愛,也是女性自身的拯救者。當她為世俗所誘或為生計所迫而喪失本性時,當她囿於環境沉湎於聲色犬馬而難以自拔時,只要她想到兒女,想到要做兒女的榜樣,想到兒女決不能過自己這樣的生活,她就會升騰起戰勝自我的力量,從善從真從美。雖然我成不了像孟子那樣偉大的人物,但是我的母親,乃至普天之下的母親,都可以與孟母相媲美……

  母親是一種歲月。歲月如歌,母愛無限……

  二

  林黛玉在《紅樓夢》裡是一個悲劇,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紅顏薄命,一葉閨閣也為之黯然。

  黛玉與寶玉的愛情在文中是一個線索。他們同屬叛逆之人,而寶玉是獨子,這種行為於封建禮教是不準的。而黛玉那種敏感、直率和略帶小心眼的性格自是不討人喜歡。所以這也註定了她與寶玉的愛情悲劇。在面對愛情,黛玉是犀利的。寶玉看望生病的寶釵,黛玉看見了卻說自己應改日再來。其妒意自是明顯的。這也顯示了她的“利嘴”。可是這又與熙鳳那略帶蠻橫的不同。她是優雅博學的。可就是這張利嘴所說的話使寶玉感到了不被信任。而一旦寶玉生氣,黛玉便又哭哭啼啼。可以說,黛玉的一生是和著淚水走完的。

  有人說,黛玉是驕傲的。可是那些驕傲是因為她自卑。黛玉不同於三春,她是外孫女;不同於寶釵,她是個孤兒,無依無靠;不同於史湘雲,她無權無勢,寄人籬下。這些都促成了黛玉的傲骨。黛玉剛進賈府時不過七、八歲,卻步步小心,時時在意,唯恐被他人恥笑了去。這就顯示了她那過度的自尊。試問,若在尋常,一個那麼小的孩子能懂什麼呢?

  不得不說,黛玉的悲劇與整個社會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在那汙濁的世界裡,容不得任何真善美的存在。有緣人從此,天各一方。

  黛玉是極其靈性的,才華橫溢。可是從她的詩風中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是何極痛苦、惆悵!終是在寶釵出閣之日,吐血而死。

  林黛玉,一個充滿詩意與柔情的女子,一個滿懷心事去葬花的女子,一個對封建禮教做鬥爭的女子,她告訴我們,太美得事物總是有著悲慘的命運,比如繁花,比如紅顏。

  一江煙花終散去。

  三

  四月,日色漸暖。

  春風拂檻,漸次褪去了冷冬的蕭索疏離,偶爾走過鋪滿花蔭的校園小道,就能聽到簌簌的聲響,花枝搖曳著,彷彿在呢喃低語互訴衷情,醉了流鶯,也緩了路過行人的匆匆腳步。

  教學樓前的幾株玉蘭已經開敗了,花期已過,再如何高貴的景緻也只能再待來年。忽然想起前次清明節放假之時,還曾嚷著要去看長安街的玉蘭。據說,那是一種很莊嚴的肅穆,靜謐之中美感自現。只是那個在我看來很偉大的計劃卻終究在襁褓裡生生夭折,僅僅因為怕了這個城市的人潮擁擠,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在節假日絕對是難耐的煎熬,而我,一直不喜歡與人,特別是陌生人有緊密的肢體碰撞,即便是不小心碰到,也常常會在胃裡翻起一股濃重的噁心感,然後,抖落一身的雞皮疙瘩。

  這不是一個好習慣,卻是我喜歡並一直堅守的方式。

  公寓前一排紫荊花正爭先恐後地抽出一串串的花朵,是極豔的紫紅色,遠遠望去,都有快要晃到眼睛的錯覺,那樣大紅大紫的色澤,輝映得旁側灰色的樓層黯然失色。也有梨花,近乎透明的白色花朵開在小小的枝幹上,在些許綠葉的點綴下,呈現出一種病態的美感。

  這是我在北方度過的第一個春天,比起記憶中的煙柳垂楊,來得晚了許多,卻總算是來了。

  沒有南方的氤氳溼氣,這裡大多時候是乾燥的,我常跟同學笑說,怕也只有在這種環境才能深切領悟到何謂“春雨貴如油”,雨傘在這裡都變成了多餘的道具。並非完全無雨,只是那細小的雨點飄落下來時,少了幾分壯闊,不用幾個時辰,地面上便再也找不到溼漉漉的痕跡。如此,自然也見不到雨後初晴地面平滑如洗天空湛藍如鏡的景觀。那樣讓人心曠神怡的澄澈,早在我一人北上之時,被落在了身後漸行漸遠的朦朧家園。

  曾經是極為厭惡梅雨季節的,淅淅瀝瀝的雨,一下就是好些天,連天色都是陰沉沉的,罩在心頭,墜成沉甸甸的重量。落花天氣,聽雨心情,總是無端惹出幾許為賦新詞的愁緒。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自古文人筆下,雨季總是詩意的,適合重逢,也常常離別。曉色雲開,星沉落寞,上演一出出悲歡離合。含笑明眸,帶雨容顏,如同一幅幅暈開了的水墨畫,在明暗漸變中輾轉來回。駐足停留,便恍然能聽到遠古時候傳來的輕叩柴扉的動靜,靜謐暗生。

  只是那樣的婉轉,終究變成詩文中才會出現的景象,停留於歷史深處,在茶香嫋嫋間升騰成典雅的底蘊。今人庸庸碌碌,早已失卻了吟嘯且徐行的雅興。更多的時候,我們都習慣了抱怨陰雨連天。

  雨天出門的確是極為不便的,姑且不論身上行頭得多加上一把雨傘,單是道路上坑坑點點的水窩,就讓人避之不及。間或有車駛過,便帶上一圈泥水,愈發顯得整個世界都髒兮兮,沒有明朗的快節奏。

  記得曾經在雨天摔了一跤,弄了滿身的泥濘,周圍人群匆匆,我手足無措,那樣的場景,至今讓我心有餘悸。

  所幸,我遠離了那個雨季綿綿的地方,來到北京開始另一段旅程,一開始,我真的就是這麼想的,離開,是一種幸運。以為前景美妙,連走,都是走得義無反顧,只是滿心期待著北方高遠的天空。

  那時的我不會想到,待到如今真的越走越遠,當回頭遙望都變成只能在夢裡出現的奢望,卻開始倍加懷念霧氣縈繞的煙雨。

  十里長堤,杏花煙雨。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杳沓無跡。

  窗外的紫丁香開得正燦爛,卻再也無法在雨巷中,邂逅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北京,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