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雨人的成語故事

  “夏雨雨人”喻指及時給人以幫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西漢的劉向寫了部書《說苑》,講了如何做人、為政等。其中《貴德》篇中他舉了大量例子來說明德的重要。子路手拿寶劍保護著孔子。孔子問他:“子路,為什麼要這樣呢?”子路說:“對待善良的人,我自然會善待;對待凶惡之徒,我當然要自衛。”孔子說:“君子依靠的是忠厚,護衛他的是仁德。不用走出街口,千里之外的人就知道他。遇到凶惡的人用忠厚化解他、用仁德包圍他,何必要用劍呢?”子路就把劍收了起來。

  孟簡子擔任樑國和衛國的丞相,後來犯了事出走齊國。管仲來迎接他,問他:“你當丞相時,你家裡有多少門客?”孟簡子說:“有三千多人。”管仲說:“現在有幾個人跟來了?”回答說:“只有三個人。”管仲問:“為什麼這樣呢?”回答說:“其中一個人的父親死了沒錢葬,我給他葬了;一個人的母親死了沒錢葬,我也給葬了;一個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幫了他,後來人被放出來了。所以這三個人跟來了。”管仲上了車說:“唉!我一定會衰敗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風一樣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樣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會衰敗的。”

  【拼音】xià yǔ yù rén

  【釋義】雨:前一個"雨",作名詞,雨水;後一個"雨",作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相關人物介紹:

  管仲***公元前719- 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 "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管仲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書。

  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並因開創國營***制度而曾被中國性服務業供奉為保護神。《戰國策》、《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有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北宋蘇洵的《管仲論》對管仲的事蹟做出了分析和評價。

  孔子曾稱讚管仲:“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篇》***意思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蠻人統治下的老百姓了。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歷史上管仲相齊,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諸葛亮相蜀,使劉備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二人皆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而且居功至偉。

  子路問:“"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鉅著——《管子》。書中記錄了他的治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張法治。全國上下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以法辦事。他認為國家治理的好與壞,根本在於能否以法治國。管仲非常重視發展經濟,他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國家的***與不***,人民的守法與不守法,與經濟發展關係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他說“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對後代影響很大。

  至於管仲的人品,春秋裡面說到,鮑叔牙跟他做生意,他要獲利多,理由是有老母要供養,據說還當過逃兵,後來位居相位,納妾甚多,名為代替君主承擔惡名。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獨特想法,但從中也可以看出管仲是一個才過德的人,按儒家的說法,這跟和珅一樣,是徹頭徹尾的小人。

  但是,對於豪傑的評價不能停留在為人道德上面,正如曹操說,唯才是舉,尾生、許由註定不能平定天下就是因為這個理由,因為沒有必要苛責小節。

  換言之,管仲確為小人無疑,但確為豪傑,在肯定功業的同時,不否認他的道德示範,再現一個完整的管仲,才是後人應該做的

  管鮑之交的故事:

  管仲之所以能相齊成霸,是與鮑叔牙的知才善薦分不開的。管仲晚年曾感動地說:“我與鮑叔牙經商而多取財利,他不認為我貪心;同鮑叔牙謀事,我把事情辦糟了,他不認為我愚蠢;我三次從陣地上逃跑,他不認為我膽小怕死;我做官被驅逐,他不認為我不肖;我輔佐公子糾敗而被囚忍辱,他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有位好朋友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他們倆一起經商。在經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管仲三次參加戰鬥,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裡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