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

  成語一鳴驚人常用來比喻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你知道一鳴驚人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鳴驚人x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一鳴驚人的成語解釋

  【解釋】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

  1.《韓非子·喻老》: “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2.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的成語典故一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與王隱①曰:“有鳥止南方之阜②,三年不翅,不飛不鳴,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長羽翼;不飛不鳴,觀民則。來日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③知之矣。”又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貪臣五,舉處士④六,而邦大治。

  ——選自《韓非子·喻老》

  楚莊王臨朝執政三年,沒有釋出命令,也沒有什麼執行什麼政事。右司馬侍候在旁而給楚莊王打了個謎語說:“有隻鳥棲息在南邊的土丘上,三年不動翅膀,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名堂?”楚莊王說:“三年不動翅膀,將因此長成羽毛;不飛翔也不鳴叫,將因此觀察民眾的行為準則。雖然沒有飛翔,飛起來必然會直衝雲霄;雖然沒有鳴叫,但叫起來必然會驚動人世。先生你放心吧。我知道你的用意了。”就這樣過了半年,莊王便親自處理政事。所廢棄的法令有十條,所興起的事情有九件,懲處大臣五個,提拔讀書人六個,而邦國治理得很好。

  一鳴驚人的成語典故二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蜚則已,一蜚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震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選自《史記·滑稽列傳》

  淳于髡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齊王身邊近臣沒有一個敢進諫。淳于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都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裡,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隻鳥是怎麼一回事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長達三十六年。這些話全記載在《田完世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