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冊第五單元優秀作文寫我心中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下面小編整理推薦了,希望大家從中能夠有所收穫!

  篇1

  春秋末期,有一位聖人。他有著“仁”的思想、“儒”學的精華。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標。雖然離我們有2000多年的距離,但是,這個名字我們終生不忘——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剛剛學習的《論語》就是記錄了他和弟子言行的一本古書。書中所講的,關於思想品德修養的內容,讓我受益匪淺!而孔子這位聖人,在我的眼中,更是高大、尊嚴的形象!

  孔聖人教導“誠實守信、厚道人意、堅守節操”的思想品德,他所倡導的思想也正是我們如今最需要的。象他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聖人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道德的修養和心態。讓我們的品德高尚,昇華。也正是這一點,讓孔子,一個平平凡凡的人,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孔聖人”。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對孔子的話瞭解了一番,對他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深切的感悟。這就是我們應有的做人根本!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能施加給別人。也正是孔子的這一翻令人受益匪淺的話,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順利前行!

  我也十分敬佩孔子。因為孔子對我的幫助則是勝過一切的!我的一切成功都離不開他的幫助。孔聖人不但對我有著莫大的幫助,對整個中國的“現代文明”都有著重大幫助。所以,孔聖人就像是一盞明燈,不僅把我的人生照亮,還把整個中國的歷史照亮,讓我們的文明達到了高點。

  在我的眼中,孔子、孔聖人是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的。他的每句話都是對我的極大的感觸!如果說,秦始皇是對我們國家發展產生了重大貢獻,那孔子就是我們文明發展不可缺少的貢獻人!

  篇2

  推人道,復周禮,功比三皇五帝;

  創儒手,育桃李,才領萬世風騷。

  “復八百載先周禮之樂,創五千年華夏之瑰章。”孔子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文化,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之中,雖經無數風雨洗禮,但仍熠熠生光。

  在一個禮樂崩壞,征伐不止的時代,孔子放棄了隱退歸林的消極做法,以一顆赤誠的社會責任心,帶領著他的弟子們,積極用事,推行改革。“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用來形容他或許再恰當不過。

  他走在世人的最前列,倡導只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方會使百姓“有恥且格”;他奉行以信取天下,認為“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他憎惡僭越之行徑,痛恨“八侑舞於庭”的大不敬做法;他嚮往燦爛的周文化,堅信“文王既沒,文在茲矣”;他遠離小人,主張“道不同,不相為謀”;他悔恨“沒世而名不稱”,感傷“鳳鳥不至,河不出圖”。

  “攬五美於一身,屏四惡於萬里”,聖人以其高尚的精神品質,為萬世之楷模。“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是他堅持真理、永不放棄的品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是他嚴於律己、非理不為的品質;“正名、順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他正己修身,模範帶頭的品質;推“三年之喪”,行“孝悌”之名,是他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告的品質;“以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是他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品質……“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樣讓人遵循”。孔子以一種孜孜不倦的精神,問心無愧的頑強,一路走來,並將繼續走下去,永遠不停歇。

  篇3

  孔子這一位聖賢,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爭議的,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至今仍有爭議,但是在我眼中,他無疑是一個普通的老師,而且喜歡妄下結論,甚至使用一些錯誤的結論來欺騙學生。想知道為什麼嗎?請往下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想必孔子缺乏創新意識,屬於保守派,一直維持著這種思想,最終只會走向滅亡。整本《論語》都只是叫人學習,恭敬守舊,讓人們不能擁有一點自己主觀上的思想,培養出一群中庸附和逆來順受的儒生,等待著別人發號施令。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種所謂的“仁政”其實不過是一個被統治階級利用的工具而已,孔子要求***,要求不同階級要有明確的禮儀,這正合了中央集權***的統治綱領,讓這種思想禁錮文人的手腳,打造出一個看似和諧的天朝。所以,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一直作為官方正統思想至今。但在士人階層,又有何人會尊孔呢?我認為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國君很聰明,沒有被孔子的言行左右,而聽取各方意見,才形成門庭若市的格局。

  有一言可以終生害人呼?其“學而優則仕”也。孔子為了避免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及民眾形成反抗勢力,選官而推行。把知識分子用《論語》《中庸》《大學》等洗腦,再挑選唯命是從的書生做官。這種做法不知毒害了多少先進的文人騷客,也包括孔子在內,多少年輕人被摧殘終生,更可笑的是,這種做法竟然維持到新世紀,我們還在背誦他的《論語》應付考試!

  在古代,想當孔子的學生可不容易,那可是要送禮的,如果你送一斤豬肉,他送三斤牛肉,久而久之,這種行為也就流傳下來,也轉換成現在的“行賄”和“受賄”,不得不說,這招在官場特別好使,這也算孔子的一項壯舉吧。

  這就是我們尊敬的孔聖人,可能他在你眼中至高無上,可在我心裡卻沒有一席之地!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