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記敘文高中作文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1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一直不太喜歡熱鬧,總是擔心太熱鬧的生活會佔據生活的全部。

  然而心裡又很明白,不管世界有多麼的熱鬧,熱鬧也永遠佔據著生活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有我的一個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

  而安靜的地方當然不僅是靜夜,靜夜裡也會有輾轉反覆不能入睡的人,關鍵的是能否做到心靜似水。

  多數時候,自己是做不到心靜的,那些遠遠近近的朋友,那些煩煩擾擾的鎖事,更容易在安靜的時候湧上心頭。而越是這樣,就越容易想靜下心來,心無旁騖的看看書,寫寫字。心裡很清楚,捧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的妙處了。但是心靜又怎能強求呢,它是一種境界,一個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必定總是在心轅意馬的狀態,或者是強作歡顏。

  梭羅的生活只需要三把椅子,淡泊而純粹;居里夫人的生活只需要兩把椅子,寧靜而專注,多餘的椅子,會讓我們的心靈深陷於人事的侵擾、盛名的渲染而無法突圍。我想對我的生活來說只需要一把椅子,那就是簡愛,簡簡單單的學習、簡簡單單的處世、簡簡單單的去愛一個人。我所追求的那份安靜,就調皮的躲在這徜徉的簡單身後對我微笑著。而我要做的,就是慢慢的向她靠近...

  忽然想起小時候看古裝的武俠電視劇,就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其中很多老尼姑都叫“靜心師太”,想來,大概這些師太也都難做到心靜如水吧。只有心難以平靜的時候才會想要靜心...以後如若有機會,也給自己起個法號,就叫——靜逸和尚吧。

  劉若英是我唯一喜歡的女歌手,她的歌大多數都是靜的,娓娓道來,每一首歌都像在講述一個故事,需要細細的聽,靜靜地和著她的節拍。因為這是一個用心唱歌的女人,安靜而清靈,在繁俗的外面,唱自己的歌,愛自己的愛,表述著一種“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無奈。所以心靜未必安靜,安靜也未必心靜。

  也曾拜讀過很多文人騷客的筆絮,一生中多數時間流離的陸游,在他的一首不太知名的小詩中讀出了少有的悠閒,“兒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黃花插滿頭”,不由的讓我看到在那個開滿黃花的鄉間,一個老翁與兒童共折黃花嘻戲流連的情景,這也許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心靜之時吧。

  淡泊而又純粹的安靜,是一份瞭然於胸的坦然;

  寧靜而又專注的安靜,是一種一絲不苟的態度;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是大多數人的追求。

  篇2

  淡泊名利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題記

  世界上沒有不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而那些智者之所以能夠善待名利,是因為他們有著一種常人不及的品質——淡泊。

  淡泊的體現是寵辱不驚,拋開名利的誘惑與腐蝕,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稱得上淡泊。一個人如果把名利當目的去做事,他往往會事與原違,只有當你保持著一顆淡泊的心時,名譽自然會來。

  中國的博學鴻儒錢鍾書,他是一名踏踏實實的學者,在他身上,有著不務虛名,落落自甘,淡泊自守,寵辱不驚這些優秀品質。他潛心讀書研究,不好拜客訪友,也討厭受採訪。他經常閉門謝客,避之惟恐不及,有一次,一位英國女士慕錢先生之名來中國,在電話裡向錢鍾書表示要去拜訪的意思。錢先生在電話裡風趣地說:“假使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認識那下蛋母雞呢?”這些事例還有很多,錢老淡泊是學界榜樣,也只有淡泊如他的人才能專心治學。

  身殘志不殘的著名人物張海迪獲得各部門所授予的各種獎狀及各項榮譽稱號可謂不計其數,但她在這些榮譽面前仍保持了可貴的平常心,從不以這些炫耀自己,在她生活的地方,人們看到的只是書籍,她自己撰寫的文稿,關於她榮譽的東西一點也看不到。要是別人早就被這些榮譽衝昏頭腦了。可是張海迪仍堅持淡泊,靠的是她寵辱不驚的人格。所以她不斷向更高峰邁進。

  時光匆匆,是非成敗轉頭空,名利如過眼雲煙,何必再苦苦追尋呢?不如淡泊一些,也做一個善待名利的智者吧!

  篇3

  淡泊

  一個從上帝那兒傳來的聲音:人生命的需要——一顆清淨淡泊的心!

  在物質極其豐富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在忙忙碌碌中贏得了金錢、跑車、別墅、山珍海味、玉盤珍饈……而靈魂卻在紛亂的塵世中變得喧譁、浮躁、虛偽……心靈被庸俗的汙垢遮蔽,從而一顆心變得再難平靜,為外物所役,在不斷追求豐厚的物質生活過程中變成了一個不停奔跑的加速器,而我們生命中所需要的不是讓一顆心在繁華的人間變得疲倦而是讓它變得清淨淡泊。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志遠。擁有一顆清淨淡泊的心就擁有了一份雖口中粗茶淡飯卻仍能醉然吟詩的雅緻;擁有一顆清靜淡薄的心就擁有了一份樂觀、豁達的胸襟;擁有一顆清淨淡泊的心就擁有了一種永恆的安寧與悠然。擁有有一顆清淨淡泊的心:蘇軾泛舟遊於東壁之下,李白悠然攀上蜀道之巔;陶淵明厭棄官場,選擇了清淨淡泊,因此有了:“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與飛鳥作伴,“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便是他的淡泊;“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是常建的淡泊;“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管心自閒”,這是……他們享受著那份屬於自己的清淨與淡泊,他們超越了物質,他們褪去了生命的浮華,他們在精神的境界裡享受淡泊。

  擁有一顆清淨淡泊的心,便能“平凡中見雄奇,渺小中見偉大”,面對困難就有一種“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的無畏與豁達。心靜如水波瀾不驚,以淡泊的心樂觀的對待生活,迎接每一次挑戰,無謂於得失,淡泊會讓我們內心春風洋溢。面對名利,一顆淡泊的心能摒除一切私慾,讓我們擁有笑看過眼雲煙的超然和輕鬆。擁有一顆淡泊的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把靈魂引入一個寧靜的天地,擁有這份淡泊,會“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惱”,這真可謂一種人生的大境界。

  一顆淡泊的心彷彿是無價的寶石,讓心靈的宮殿永駐光輝,讓生命因淡泊而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