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記敘文寫景

  在寫景記敘文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敘事中往往忽視寫景,在寫景過程中不能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的特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小草

  每立於校門口,看著祖國的未來逃命般的衝出教室,飛過操場,跨出校門,然後像出故障的飛機安全著陸樣籲口氣,完全隱匿了剛才那股闖勁,這時看著不斷湧出的莘莘學子,然後由詫異到窒息:這些人竟如此的相像,死氣沉沉的冷色校服,眼中流露出無力的光,眼皮紅腫,臉上漂浮著備受摧殘的後麻木的表情。看到花兒開了又敗了,敗了又開了,樹葉綠了又黃了,黃了又綠了,而人卻始終一成不變的僵硬走出來,就像轟鳴的機器裡成排輸送出來的機器零件,泛著金屬特有的灰冷光澤。

  又有些《等待戈多》的荒涼,恐怖的味道。

  不知漢武帝的太學生們,從太學裡走出來時會不會也是同樣的面無表情?明國子監下學時的情況呢?或許會更淒涼吧!一群學子腳步匆匆的向著一個冷酷的目標走去,而背景卻是一片殘陽如血的荒涼。

  向來自詡中華古國曆史悠久,如此這般,那機器般的教育想必也是“古已有之”。那些腳步匆匆的先人們,心中或許也是荒涼一片,他們也會想起自己凶吉未卜的前程,想起自己某個同窗好友如今已是前呼後擁,好不威風;而另一個而另一個在鄉村教書的卻窮困潦倒,備受凌辱。路過青樓,他們會想到那個倒黴的“奉旨填詞”沉淪脂粉的柳永,遊洞庭,他們會想起那個“端居恥聖明”。一如現在人們害怕下崗,將來去幹一個月累死累活卻掙不了幾個錢的苦力活。

  剪草機“突突”的開過草地,原本參差不齊的草兒立刻就規格一致了。“教育”——現行的,就如這機器,古今學子們就是被這樣的機器修剪成了規規矩矩的幾何形。不得不承認,修剪過的草地整齊劃一,看上去舒服多了,但草兒的個性呢?一棵草,它原本或許會生的曲折詭異卻別有姿態、別有韻致,但是這種姿態、這種韻致被扼殺了。甚至還有些倔強的小草被斬草除根了,殘忍——除了殘忍還能說什麼?提起“焚書坑儒”,大家咬牙切齒,其實始皇“坑”掉得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老師曾告誡我,現行教育制度就這樣了,誰也沒有辦法,所以你不要總和這做對,除非你給它找條出路。可是我終於在某天發現我沒有這能耐:一棵草,如果一直生活在剪草機的碾壓下生活,它怎麼會知道草原的天空有多高、多藍、多遠呢?

  我想要聽到草兒在“沙沙”地成長著,卻聽到一聲清脆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攔腰斬斷的聲音。

  有則呼籲保護小草的公益廣告詞:小草正在成長,請勿打擾!是的,我們是小草,我們需要陽光、甘露,但我們也需要獨立的姿態。

  ——小草正在成長,請勿打擾。

  篇2:情繫山水間

  山的呼喚,喊開我寂寥的心窗;水的撥弄,擾亂我平靜的心灣。蝶兒在花中起舞,鳥兒在林間歌唱;樹木搖擺著伴奏,昆蟲拉開了響亮的合唱。靜靜地傾聽,家鄉的山水共鳴;入眼之景,無不是渾然天成的詩章。

  泗溪的水是母親柔軟的發,輕輕一撩,髮絲便順滑地從手中掙脫。泱泱地恣肆著熱情,綿綿地矜持著雍容。斗折蛇行,雖比不上黃河九曲連環的壯闊,卻也有絲帶一樣清逸、樹藤一樣多情的身影,安靜地蜷縮在自然屏障的庇護下生長。靈巧的小魚兒機敏地穿躍在著溫柔的髮絲中,一擺尾,漾起一個個圓潤的暈,盪開在波光粼粼的溪面上,湮滅在潺潺流水的沖刷下。那水呵,又如江南的綢般順意,聯想至那傳說中的忘川,儘管是朝露曇花咫尺天涯,但也同樣能夠用水,讓人忘懷一切,沉浸在這份柔情中,抒出自己心中的夢想。面對這柔情,忍不住褪下鞋襪來踏入溪水裡,攬一片蒼碧,掬一捧清冽,拾一枚潤石,讓那水底光滑的凹凸摩擦著自己的腳心,魚蝦也來輕啄著小腿。慢慢走動,劃開一層層的水波,化在水面破碎的陽光下。

  覓水尋蹤,那與水相映生輝的,便是做為屏障的群山吧。清朝詩人袁枚的“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不正說明了這一美景麼?

  家鄉的山猶如一個龐大的酒罈,將一切的景色釀入,又用歲月將壇蓋封存。當人們偶然掀開壇蓋時,萬物生靈頃刻便醉了醉在安詳裡,醉在沉寂中,醉在連綿不斷的畫廊裡。仰首眺望,山的這一邊是濃密的大樹叢林,偶爾可以看見露出的星點屋簷;山的那一邊是風情獨特的開墾出來的梯田,立上幾棵小孤樹,樹上幾個稻草人。春秋的曼季,漫山遍野都是明晃晃的繽紛的花兒,採些來晒晒,可以泡一杯香濃的花茶。蜜蜂也是不閒地四處奔波,用它那熱情,親吻著每一片花朵。風和山總是最親密的,一個風的旋,山上的草樹便如海浪似的,一波一波地向上湧,許久不曾停下,驚開了深居在老林中的鳥,排隊直叫著衝上藍天。遠處,那山延綿不絕,連成一片濃郁的青綠色,訴說了大自然獨到的創意,恍如幻境。

  這峻山雅水是一幅清秀的天然山水水墨畫兒。幾點淡濃的墨,勾勒出偉壯的山形;清水沾筆,描繪出幾流交錯的清溪;再細點幾個墨痕,那是驚山的鳥。就這麼地欣賞,旅人歸去魂已失,匠師歸來滿錦囊。那是大自然躍動的清麗的音符,是萬物生靈哼唱的樂章。

  篇3:親近草原

  嚮往草原,那是真的。

  久居都市的心飽受了緊張與困窘,以至有一種像在迂迴顛簸的山路上行車——想要逃離的感覺。逃開那陰冷的混凝土,逃開那無聊的電視節目,甚至是逃離那些熱切關注我的期待目光,還有——丟掉那無用的軀殼,我想做一隻蒼鷹,能飛翔在自由的天空;做不成蒼鷹也好,做株苜蓿吧!至少可以平凡到別人不屑打擾——。我竟然現在才發現自己對草原的嚮往已到瘋狂。真的,只是——怎麼會隔了那麼久才發現?我迫切地想去草原,渴望親近草原。

  終於去成了!

  草原是平靜的,她有自己遼闊和茫茫的資本,幾乎不須睜開眼看看來者,便算定他必會被她所傾倒,普天之下彷彿都是凝固了的風景。當我們驅車在草原上飛馳時,被驚動的卻只有身後飛起的些許沙塵。草,那一望無垠的草啊!綠,那生命的綠啊!眺望,那被碧綠,蔥綠盡情揮灑過,並以柔和而連綿的線條所勾勒出的遠山;嗅著,這泥土與青草的芳香混合成最本真的空氣;遠處的野馬悠閒的身影穿梭於雲朵投下的陰暈間——我還能說什麼呢?這不就是那個我從夢中就開始愛上的地方嗎?現在的我只願化作空氣,融入這藍天碧草之間——

  草原的美,不但蘊於靜,也蘊於瞬息萬變之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打消了我們下午的行程,大家聚在蒙古包裡喝著茶,人人心頭一團火氣——為草原的不解風情。雨過天晴,我走出蒙古包,發現天邊竟然懸著一道淡雅的彩虹,就那麼幹脆的,在明朗的天空中畫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半圓。我望著她,驚訝於她讓人怦然心動的美,竟幾乎要掉下淚來。啊!好久沒有這種貼近自然的感受了,從何時來,又是在何時離去的呢?忙於生活,心裡對於自然那份深深眷戀,竟漸漸忘卻了!可這是生命之源,是死也不能忘記的啊!——我轉向天際,黃昏的草原正敞開襟懷,納進那碩大的金黃太陽,整個草原一片生機勃勃,但卻又萬籟俱靜。這大概是草原一手導演的美景吧?為的,是引導我們心中奏響震撼心靈的樂章——到底是我們發現了草原的溫存可棲呢,還是草原終於發現我們的孤獨無奈呢?我笑著搖搖頭,彷彿尋找到了那斷了線的風箏,抓住了一道陽光;彷彿平生第一次感到胸襟的輕快。

  草原或動或靜,都以它的溫存與博大印證著生命的生生不息。或許,每個人該有一片自然,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源。生活,可以忙碌到夜以繼日讓人無法喘息;心靈,可能麻木的聽不見自己的聲音;人,也可以把自己關在四面冷冰的泥牆裡,但卻無論如何都阻隔不了生命之源對本能的呼喚。——來到草原的我意在追尋一道於深灰色中閃耀的光明。

  我那平凡定格的影子,是否已經離去,無關輕重。且讓我的心靈留在這廣闊的草原吧,在這裡親近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