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作文

  篇1:

  很慚愧的,孔子身為我國乃至世界永垂不朽的一代聖人,但我並不瞭解他什麼。一提起孔子,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幅畫面和,那一句至理名言。

  一個晚上,孔子獨自一人站在一塊小山坡上,就是這裡的黃土啊,深深得埋葬著他的一位故友。皎潔的月光披灑在他滿溢的回憶之中。他的眼神變幻著,彷彿是天上飛舞的雲彩,然,卻清澈如水。漸漸地,他像悟出什麼道理似的,雙眸變得像被一層溫暖的月光籠罩一般柔和。然,卻深不見底。此刻,連徐徐清風也不願打攪這般靜謐。終於,孔子的雙頰滑下兩滴晶瑩的淚珠,悲喜交加,長嘆一句。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

  這句話的意思是時間就像是汩汩湧動的江水一般,不分晝夜地奔跑,奔跑,永不停止。

  但我更寧願相信他是在上面我所描述的畫面中吟出這千古名句的。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

  把玩著手中的鋼筆,我打了個小小的哈欠。在抽屜的裡面,還有一大堆的複習資料在等待我關切的眼神。看來,不上演一場新的愚公移山已不可能。努力吧,離期考已經沒有多少天了。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

  “呀,七路車來了。”我張望了一下。為了趕車,我也顧不得那麼多了。這時,不知從哪兒冒出一輛摩托車,它飛速前進,離我越來越近了。我頓了頓。恍惚間,我彷彿看到自己倒在地上,滿地都是妖異的紅玫瑰,煞是豔紅,甚至到了刺眼的地步。此時,摩托車已從我面前掠過,只留給我一陣風,一陣冷徹入骨的風。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在許多偉人的筆下時間總充當著無情而強大的角色。那麼,對於時間,我們只能把握了。

  該奔跑就奔跑吧!該停下來就停下來吧!

  篇2: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苟,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

  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昇華!

  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衝突”隨處可見,區域性的戰火瀰漫著硝煙,紛亂的動盪使生靈塗炭。

  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並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篇3: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今說過自己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一書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社會中起著相當大的一個作用,,作為治國之本的“論語”被世人所推崇,在數千年之後的現在依然是萬人敬仰的聖偉人,因為他的經典儒家思想陶冶了整個中國的核心。簡而言之,中國的文化極大地受到了孔聖人的影響。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經歷時間的磨礪才站穩腳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並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張揚,它是慢慢潛入人們的思想之中,所以樸素的也只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實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會披上羊皮,迷惑人們,它只是支援著事物最根本的本質,而沒有半點虛假。

  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地心說雖被天主教支援但最終卻被日心說壓倒一樣。孔聖人便是真理的締造者,如果我們去看他的畫像的話,很易看出他具備著所有智者和長者的氣質,樸素無華,簡簡單單的衣著,就像個極普通不過的老人,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層次,因為他是安貧樂道之人且早已領悟天地人之道,應該說這就是君子的表現,所注重的是心靈世界,而凡人為名利操勞,圖的是物質世界,簡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由此一想,要是沒了孔子,這個世界將會怎樣?古典文化研究者——于丹在她的著書中這樣寫道: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也就是說,論語是人們通向幸福的航標。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變得靚麗了起來,

  篇4:孔子的煩惱

  嘿!告訴你們一個特大新聞:孔子要穿與時空隧道,來給我們當老師啦!

  一大早,孔子就來到學校。只見他頭上扎著一個高高的髮髻,留著一把長長的白鬍須,穿著長袍,腳蹬一雙黑靴子。他走路非常慢,後面還跟著兩個弟子,一個抱著一大捆竹筒,另一個拿著筆、墨和戒尺。孔子一進學校,很是驚訝:怎麼滿院子有這麼多又高又大的“石頭怪物”?校長見了,連忙上前迎接,十分熱情地說:“哎呀,這不是大思想家孔先生嗎?快裡面請!”說著就伸出手想和孔子握手,孔子卻忙把手往回縮,十分嚴肅地說:“男女授受不親,這萬萬不可呀!”校長只好無奈的把手放下來。領著孔子去教室。一路上,孔子每上一個臺階都要提一下長袍的下襬,走著走著,腳踩住了衣服,孔子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長嘆了一聲:“嗚呼哀哉!”他又怕別人看見了笑話,連忙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接著走。

  終於到了教室,這時的孔子已是鼻青臉腫!他把弟子拿的東西放在講桌上,看見牆上有一大塊黑色的木板,不解的問學生:“這是何物?”我們說:“那是黑板呀!是老師用來寫字的。”孔子點點頭好像明白了似的。開始上課了。孔子開啟竹筒,給我們讀上面的文章,我們卻什麼也聽不懂。孔子見讀學生們聽不懂,那就寫吧。於是,他就拿出筆墨紙硯,讓弟子磨好了墨,他拿起毛筆往黑板上寫字,字還沒寫出來,墨水卻灑在了衣服上。我們實在憋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起來。整個教室嘈雜得如同戲院裡一樣。孔子拿起戒尺,裝著要打人的樣子走下講臺,一邁步,腳又踩住了衣服,幸好一位同學扶住了他。

  無奈之下,孔子只好來到校長室,對校長說:“時代發展太快了,我還是回去吧!”說完,穿越時空隧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