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孔子的作文素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漢族。孔子的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孔子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今說過自己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一書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社會中起著相當大的一個作用,,作為治國之本的“論語”被世人所推崇,在數千年之後的現在依然是萬人敬仰的聖偉人,因為他的經典儒家思想陶冶了整個中國的核心。簡而言之,中國的文化極大地受到了孔聖人的影響。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經歷時間的磨礪才站穩腳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並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張揚,它是慢慢潛入人們的思想之中,所以樸素的也只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實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會披上羊皮,迷惑人們,它只是支援著事物最根本的本質,而沒有半點虛假。

  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地心說雖被天主教支援但最終卻被日心說壓倒一樣。孔聖人便是真理的締造者,如果我們去看他的畫像的話,很易看出他具備著所有智者和長者的氣質,樸素無華,簡簡單單的衣著,就像個極普通不過的老人,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層次,因為他是安貧樂道之人且早已領悟天地人之道,應該說這就是君子的表現,所注重的是心靈世界,而凡人為名利操勞,圖的是物質世界,簡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由此一想,要是沒了孔子,這個世界將會怎樣?古典文化研究者——于丹在她的著書中這樣寫道: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也就是說,論語是人們通向幸福的航標。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變得靚麗了起來。

  二

  孔子是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歷史的塵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學高峰。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孔子是個謙虛謹慎的人。

  《列子·湯問》中曾經出現了兩小兒辯日,當兩個小孩詢問孔子關於太陽的大小時,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決也”,可見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與謙虛謹慎的品質。他是位在當時就享有“聖人”名號的人,完全可以對這兩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所說的話不予理睬或搪塞過去,可他不,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

  孔子在學習上有獨到的見解。《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連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雖與老子等各派掌門人物有著不同的觀點,卻總是不遠萬里地驅車前往他們的住處討論學習。

  孔子倡導以仁服人,固守君子節操。一次,在陳斷絕了糧食,許多孔子的學生倒下了,子路生氣地質問孔子:“你見過這麼窮的君子嗎?”雖然孔子也餓極了,卻還是對子路說:“君子在窮困時仍能固守節操,但小人在窮困時會做出傷害仁義的事;君子犧牲自己恪守仁義之道,小人因為窮困而做出違背仁義之道的事。”孔子的話讓子路一愣一愣的,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有殺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他可以說是在歷史中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人,他不僅加快了中國文明、文化的傳承,而且還推動了後中國的發展。他創始的儒家學派至今仍然興盛,他教匯出的學生都是具有仁德、禮節的君子,他還是個具有親民意識的“至聖”,注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哪怕見面禮只是一串乾肉,孔子也會“笑納”你為他的學生。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規模幾乎就能與官學媲美了,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偉人,他是代表中國文化的靈魂工程師。在他的啟發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充滿著墨香與仁義禮讓的美德。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三

  近來翻閱《論語》,我在其中瞭解、領悟。我想對孔子說,你的思想,在經歷漫長的千年隧道,依然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滋長著,不曾停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中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那博大精深的學問的來源。請允許我在此將筆稍微拐一下。縱觀世界文學史,最為悲壯、高亢的詩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慘痛的旋渦裡分娩。因為寫它的不是筆,是生命的孤注一擲。

  你是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在教 育實踐上您 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你認為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態度要端正。您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啟發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我想對孔子說,當你在世界的某處地方停駐,留下的是你的淵博,教出的是無窮的學子,我為你感到自豪。你渴望著統治者的賞識,可卻從不因此而違背自己的原則。你那談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品質,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學到的知識,別人是拿不走的,因為它已成為個人的財富,是心靈的智慧。只有用自己的才智觀察周圍的世界,並認真地思考,得到的答案才真正屬於自己。正如一個人的氣質,不能拿別人的一樣,必須經過個人的學習,長期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通曉世界的人。

  孔子,在你的弟子整理出的《論語》中,記錄了你一生的言語,不管是道德,學問,還是品質我們都得到了昇華,如滾滾的江水永不止息,你的知識已貫通中外古今,你的博大胸懷令你那上千個弟子臣服,更令我驚歎。孔子,我想對你說,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當老師在傳授知識時我想起了你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呀!只有這樣才能讓知識得到鞏固,得到更新,獲得更深的體會。你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我銘記於心,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還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讓我明白: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奮鬥的方向和生命的目標,如果奮鬥方向錯了,就應及時調整,人生座標定位錯了,就要移動生命的座標。如果所面對的無法改變,那我們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

  歷史千百次的昭示,千百次啊!當困難絆住你成功腳步的時候,當失敗挫傷你進取雄心的時候;負擔壓得你喘不過氣的時候,不要退縮,不要放棄。我想對孔子說,是你讓懂得怎樣處事,怎樣去學習,怎樣去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