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的閱讀複習方法詳解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的學習難點,很多的學生想要知道有沒有什麼學好文言文的方法,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考文言文的閱讀複習方法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文言文的閱讀複習方法

  1高考語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讀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本。在複習時不要輕易捨棄課本,反而還要加強對課本的複習。只要認真分析一下歷年的高考試題就會發現,每年的文言文試題都和中學階段學習的文言文課文有著密切的聯絡,儘管選的文段我們沒有見過,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識點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也就是說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內容。因此,一定要加強對課本的複習。

  要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實踐證明,有效地訓練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或準確地解答文言文試題,最重要的就是要善於從整體上把握文義,或叫整體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則就會犯望文生義或斷章取義錯誤。面對一篇文言文,通過整體閱讀,應能快速準確地把握如下的資訊:寫的是什麼人,其生活在什麼時代***朝代***,具有什麼特點,幹了什麼事***起因、經過、結果***,這些事有什麼意義,文中還涉及了什麼人,人物之的關係怎樣等等。如果不能整體把握文義,那麼有時不僅會搞錯了主要人物,搞錯了人物之間的關係,甚至還會張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對煬帝和對太宗的態度***。

  1歸納文言詞語意義和用法

  在複習和整理文言詞語時,沒必要將常用實詞的每個義項都列出,弄得眼花繚亂。比如看“見”的“見”:只須強調“見”有表“被動”的意思以及“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相當於‘我’,詞性副詞”即可,記準兩個例子“信而見疑’’和“君既若見錄”,剩下的“看見”“拜見”“召見”“會見”“見解”等跟現代漢語中的“見”都有關係,容易理解。再比如危險的“危”,學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險”,其實在古漢語中“危”經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語“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詩歌“危樓高千尺”等。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險’,“危難’,“危害’’義項,大概學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難以掌握,那麼就要在複習時重點注意這些和現代漢語不同的義項,掌握了這些不同,其他的義項基本就可以應付裕如了。

  另外,還要歸納掌握一點基本的文言語法。學習古漢語語法,應重點了解古今語法的差異方面。因為古今漢語的一些基本語法規律***如主語在謂語之前,動詞,形容詞可作謂語等***古今相同,這些就不必死記硬背。而對古今差異方面***如詞類活用,特殊語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動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見的虛詞的用法等***應很好地掌握。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記住。

  所謂“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理解時不能分開、而需要按照某種固定模式來解釋的詞語。只有注意這些特殊規則,才能正確理解原文。比如“是以”“孰與”***和……相比,哪個更……***“無乃……乎”***恐怕……吧。***“得無……乎”***莫非……吧,恐怕……吧。***等。

  1特定語言環境推斷詞義

  在文言文綜合閱讀中,常常會碰到個別字、詞、句一時無法理解,就需要根據上文、詞義的慣性來順推,或根據下文的語脈、文義來逆推。俗話說,宇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篇***,只有將字、詞、句置於段乃至篇的整體語境框架內,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文言文中“言”的試題,由於側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語境因素。特定語境中的詞語往往有特定的含義。尤其是文言實詞,由於其具有多義性,離開語境可能會做出完全錯誤的判斷。因此,多掌握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對我們進行有效的複習是會有很大幫助的。

  另外,還可以藉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成語後,便可以根據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例如1995年全國高考題“在官清恪,未嘗問私”***恪,謹慎而恭敬***,成語有“恪守不渝”。

  高考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或常見成語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於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1區分文言虛詞常見用法

  複習虛詞,要注意近幾年考了哪些虛詞,考的什麼義項和用法,同時注意本年度要求掌握的虛詞有哪些。2005年的要求和2004年的《考試說明》只要求掌握18個虛詞一樣。但虛詞的範圍雖小,變化很多。因此在複習中,要掌握這些虛詞的詞性和常見的用法,以及當它具有某種詞性時可以翻譯成什麼。有了這種基礎再去做題,一般題目都能解決。首先應明確虛詞在不同詞性時的特點。比如經常考試的、用法也比較複雜的虛詞“以”,詞性主要有介詞和連詞等。作為介詞後面往往跟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構成介賓短語,在句中

  充當狀語,如“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以”後跟名詞性短語“一璧之故”作謂語“逆”的狀語。而當它作連詞時,後面通常都是動詞或主謂短語,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以”後是“其無禮於晉”,是一個主謂短語,所以“以”只能是表原因的連詞。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這兩個例句中,“以”都譯為“因為”,但因為所連綴的詞性不同,用法也明顯不同。所以“以”是介詞還是連詞,就須對它所連帶的詞語作具體分析。

  文言文除了考實詞、虛詞用法外,還考查句子翻譯、資訊把握、文義概括等內容。但相對而言,實詞虛詞是基礎,是根本。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1分析歸納概括題解題思路

  “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分析就是把整體分解為部分,並且對這些部分作獨立的研究;綜合就是把部分結合成整體,再現事物各部分多種多樣的、豐富的內在聯絡。分析是細節性的、區域性性的研究,只針對某一點進行獨立研究;綜合是整體性的、全域性性的研究,既要忠於原文又要超越原文,進行通盤思考。分析綜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開的,分析以對事物的整體認識為前提,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認識。一般思維是先綜合後分析再綜合。

  “篩選文中的資訊”。就是要求考生能夠在基本讀懂原文的基礎上,根據要求準確把握文中所寫的人、時、地、言、事、理、情等資訊,篩選出來對選項的表述加以正誤的判斷。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指對文中資訊進行提煉和綜合,對所述事件或所說的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與推理,要求考生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某種發展導致的結果等等。這種考查經常採用多角度提問的方式,要求考生做出較為全面的內容歸納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指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讀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單純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容。文章中,作者的觀點、看法、態度有時表現得直露而顯明,有時卻表現得含蓄而曲折,因而這類題的難度也往往較大。它要求考生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並進而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或概括。

  “歸納概括”題常見出題方法。一是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義思的選項”的方式出現。二是採用對某一問題提問的方式出現。對第一種,究其各選項的出錯方式,大致可歸納為“誤用因果”、“事件雜糅”、“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和“詞語誤解”幾種型別。但不論是什麼型別,只要認真讀懂原文,理清脈絡,深入思考,仔細辨析,從句間關係,條件限制,原文有無表述、表述是否恰當以及詞語解釋等方面人手,對照選項逐一篩選,最終就會做到去偽存真。第二種考查方式要求學生要有全面理解材料內容的能力和推理判斷的能力。這中間的關鍵是要準確理解題乾的提問點,吃透選擇項的內容含義,緊緊抓住人物和事件的內在聯絡,合理考慮“情理”“事理”的因素,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

  高考文言文的常見錯誤選項

  縱觀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題,“歸納概括”題一般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義思的選項”的方式出現。究其各選項的出錯方式,可歸納為“誤用因果”、“事件雜糅”、“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和“詞語誤解”幾種型別。

  ***一***誤用因果。這類錯誤是指原文上下兩件事不構成因果關係,而選項卻以因果關係處理。

  ***二***事件雜糅。這類錯誤是指把兩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狀語、定語或其他條件。

  ***三***無中生有。這是指原文無此意,而選項中虛添了內容。如1997年全國高考題第19題C項中說“***狄仁傑在勸諫時***使得高宗感到十分為難,為此不得不接受狄仁傑的諫勸。”這裡又有兩處不符合原文,即“為難”和“不得不”,高宗“為難”原文並無表述,而“高宗意乃解”一句充分說明高宗在接受諫勸時並不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一題的錯誤就屬於無中生有。

  ***四***顛倒是非。這類錯誤是指原文有相關的表述,但選項中的表述恰恰與原文相反。

  ***五***詞語誤解。這類錯誤很細小,因為往往僅是一個詞解錯了,而其他表述完全無誤。

  高考的文言文固定句式

  1、其……之謂:可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如:

  ①野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莊子秋水》

  ②《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史記》

  高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識點,各科知識點都包含了知識專題、學習方法、解題技巧等內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複習知識點請檢視<<<高中總站>>>,高考知識點頻道有你想要的珍貴複習資料。歡迎訪問高三網,高考生的專屬網站。

  2、孰與:表示比較選擇。翻譯為“與……相比”或“誰與誰比,哪一個更怎麼樣”。如: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3、無乃……歟***乎***:表示委婉商榷語氣,相當於“豈不是……嗎”、“恐怕……吧”。如:

  ①求!無乃爾是過與? ——《季氏將伐顓臾》

  ②舉兵伐之,無乃妨於義乎 ——《魏文侯書》

  ③無乃毀滅先聖,自是非他歟?——《榴窗隨判》

  ④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殽之戰》

  ⑤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 ——《勾踐滅吳》

  4、得無……乎***耶***:表示推測性的疑問語氣,翻譯為“莫非”“恐怕……吧”或“該不會……吧”。

  ①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②日食飲得無衰乎? ——《觸龍說趙太后》

  “得無”本是一個表示測度的語氣副詞。但在《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得無”是兩個詞,相當於現在說的“能不”,以反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

  5、何……為:表示詢問或反問。翻譯為“為什麼……呢?”“怎麼……呢?”或“還要……幹什麼呢”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論語》

  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鴻門宴》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史記·項羽本紀》

  6、奚以……為?:可譯為“哪裡用得著……呢”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莊子·逍遙遊》

  7、所以:①表原因,可譯為”……的原因“;②表手段和目的,可譯為“用來……的人***物或手段等***”。如:

  ①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表示原因***——《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表示原因***——《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 ***表手段***——《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表手段***——《師說》***

  8、無以——有以

  一般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有用來……的辦法”。例如: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勸學》

  ②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鴻門宴》

  ③非學無以致,非問無以廣識 《問說》

  9、比及:等到……的時候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論語·侍坐篇》

  10、如何、何如、奈何、何若

  “如”“奈”“若”是動詞,“何”是疑問代詞,它們組成固定格式,相當於現代漢語“怎麼樣”、“為什麼”、“什麼樣”等。例如:

  ①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 ——怎麼樣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奈何取之盡滋銖,用之如泥沙?——為什麼 《阿房宮賦》

  ③此為何若人? ——什麼樣

  ④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 ——怎麼辦 《廉頗藺相如列傳》

  還可以將上述固定形式擴充套件,變成“如***奈、若***……何”,相當於現代漢語“對***把***……怎麼樣***怎麼辦***”。如:

  ⑤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

  ⑥奈並累若屬何——把你們一起牽累了可怎麼辦呢***1996年全國高考試題***

  11、其……乎

  表示測度、反詰、婉商等語氣,視情況可譯為“大概……吧”、“難道……嗎”等。例如: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表測度*** 《莊暴見孟子》

  ②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表測度*** 《師說》

  ③其孰能譏之乎?***表反詰*** 《遊褒禪山記》

  12、其……其……

  表示選擇關係。翻譯為“是……還是……”。例如:

  ①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逍遙遊》

  ②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13、誰……者 = ……者誰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為大王為此計者誰?——替大王出這條計策的是誰?

  14、寧……耶***乎***

  表反問語氣,可譯為“怎能……呢”

  ①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呢?

  ②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寧可致意耶?——可是洞庭水深啊,我只能在人世間來往,怎能到龍宮裡去送信呢?

  ③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臧於巖穴邪!——我已經成了宦官,怎麼能夠自己引退,深探地隱居在山林巖穴呢?

  15、豈……哉***乎***

  表反問語氣,可譯為“怎能……呢”“哪裡……呢”或“難道……嗎”

  ①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古人說:“死生是件大事。”這怎能不讓人痛心呢!

  ②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③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於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於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果嗎?

  ④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裡想到他會有這種境遇呢!

  ⑤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供給,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

  ⑥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麼敢反叛呢!

  ⑦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這樣的嗎?

  ⑧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趙國哪敢留著寶玉不給而得罪大王呢?

  ⑨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趙王難道會因一塊寶玉的緣故欺騙秦國嗎?

  16、不亦……乎?

  表示反問,“亦”沒有實在意義,加強語氣。翻譯為“不是……嗎?”

  17、是以……

  “以是”的倒裝句。翻譯為“因此……”

  18、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問***詢問辦法***。翻譯為“對……怎麼辦”或“把……怎麼樣”

  19、得無……乎?

  表示某種情況的推測。翻譯為“莫非……吧?”

  20、然則

  表示連貫關係。翻譯為“既然這樣,那麼”

  21、“何其”“一何”

  表示感嘆。翻譯為: “何其”***多麼***、“一何”***這麼***。

  高考語文語序不當的病句

  多項狀語順序排列不當:多項狀語的通常順序:時間狀語+ 處所狀語+ 情態或物件狀語,其一般規律是: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b.時間狀語,要放在最前面;c.處所狀語,應放在時間狀語後面;d.範圍副詞做狀語,應放在表情態的狀語之前;e.表情態的形容詞狀語應靠近中心詞;f.如果有表物件的介詞短語做狀語,應和中心詞緊連在一起。例如:許多代表[昨天***時間***在休息室裡***處所***都***範圍*** 熱情地***情態***同他***物件***] 交談。有時,命題者故意把本應用作狀語的詞語放在定語的位置上,致使語法結構上產生紊亂。

  多項定語順序排列不當:主、賓語中心語前若有多個定語,一般要按相關的語法要求排列,多項定語的通常順序:領屬、數量、動、形、名,即***領屬性定語***+***時地定語***+***數量定語***+***限制性定語:動詞、動詞短語*** + ***性狀情態定語:形容詞***+***性質定語:名詞*** + 中心詞。例如:我們學校的***領屬性的***兩位***數量***有三十年教齡的***動詞性短語***優秀***形容詞***語文***名詞***教師也當上了代表。

  多項謂語順序不當:多項謂語一般要按照某種邏輯關係排列,否則,就會犯不合邏輯的毛病。例如:今年廣東天氣形勢複雜,西江、北江可能出現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險在前、預警在前,確保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謂語順序不符合邏輯順序,“排查在前、排險在前、預警在前”應該改為“預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險在前”。

  前後呼應不當:有時,選項中會出現兩組有對應關係的並列短語***或句子***,如果其中某組並列短語中的詞語順序顛倒,就會產生呼應不當的毛病。如:對調整工資、發放獎金、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等問題,文章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法。

  虛詞位置不當:①關聯詞位置不當。在複句中,如果兩個分句的主語相同,那麼主語應置於關聯詞之前;如果兩個分句的主語不同,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應放在關聯詞之後。記憶技巧為主語“同前異後”。如:在剛剛落幕的倫敦奧運會上,中國的金牌總數儘管跟北京奧運會相比有明顯差距,中國體育代表團仍然贏得了全國人民的肯定和讚揚。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