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災害練習及答案
高考對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有著其重要意義。對於地理來說,多練才是王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
1.2009年6月22日,第3號颱風“蓮花”在粵閩沿海登陸,造成廣東暴雨,受災人口達37萬,東亞地區重大自然災害造成損失較大的是*** ***
A.熱浪、風暴、熱帶氣旋、地震 B.洪水、熱帶氣旋、地震、滑坡
C.洪水、熱帶氣旋、流行病 D.地震、火山噴發、海嘯、流行病
【答案】 B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災害的發生屬於自然現象,與人類活動無關
D.自然災害損失存在空間差異,卻無時間差異
C.經濟越發達,自然災害的損失越小
D.經濟欠發達地區,自然災害的絕對損失較小,相對損失較大
【解析】 自然災害的發生既有自然環境因素,也有社會環境因素,前者主要是指地球各圈層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後者主要是指人類對地球生態環境進行的改造和破壞,故選項A錯誤。由於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同一強度的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在時間和空間上往往有很大的差異,故選項B錯誤。自然災害的相對損失與絕對損失不一樣。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自然災害的絕對損失嚴重,而相對損失較低;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自然災害的絕對損失較低,但由於人口較少,經濟總量小,抗災減災的能力弱,所以相對損失較大,故選項C錯誤,選項D正確。
【答案】 D
3.有關自然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成災強度在減小
B.人類活動可以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
C.人類活動可以減少或減輕某些自然災害的發生
D.自然災害損失存在明顯的時間差異、不存在地區差異
【解析】 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各種自然災害的成災強度日趨嚴重,故選項A錯誤。 自然災害的發生,既有自然環境因素,也有社會環境因素,因此,人類活動不可能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但可以減少或減輕某些自然災害的發生。例如,恢復和保護植被可以有效減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故選項B錯誤。 自然災害損失既有明顯的時間差異,也有明顯的地區差異。
【答案】 C
4.當今世界,自然災害發生的頻度和成災強度不斷增高。與之對應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環境破壞嚴重 ②地殼活動日益頻繁 ③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的密集發展 ④減災措施不健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解析】 由於人口快速增長和經濟密集發展,加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自然災害發生的頻度和成災強度不斷增高。
【答案】 C
5.不同區域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是不同的,同一種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下列關於災情大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災害強度越大,災情越大 B.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災情越小
C.災害強度越小,災情越大 D.抗災水平越高,災情越大
【答案】 A
讀1971~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的分佈情況表,回答6~9題。
地區 A B C D E 總計
死亡人數***%*** 59.5 4.5 34.1 1.8 0.1 100
6.造成A大洲自然災害死亡人數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在各大洲中,人數最多 B.在各大洲中,人口密度最大
C.在各大洲中,經濟發展水平最低 D.在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
【答案】 C
7.造成D大洲人員死亡最多的自然災害是*** ***
A.洪水和地震 B.地震和滑坡
C.乾旱和洪水 D.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 A
8.D大洲與A大洲相比,死亡人數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數量少 B.***密度小
C.經濟發展水平高 D.人口自然增長率低
【答案】 C
9.E大洲自然災害死亡人數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B.人口數量少
C.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 D.幾乎沒有自然災害發生
【答案】 B
讀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分佈圖,回答10~12題。
10.在各種氣象災害中,我國分佈最廣泛的是*** ***
A.乾旱 B.洪澇
C.暴雨 D.冰雹
【答案】 C
11.我國華南地區緯度位置較低,但有時也會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春季多陰雨 ②冷空氣勢力強大 ③農事活動較早 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A
12.為減輕圖中各種自然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建水庫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災害多發區居住
C.建立災情監測預報系統 D.建立健全保險救災體系
【答案】 B
讀1950~1999年世界特大自然災害發生次數分類統計表,回答13~15題:
分類 每10年累計數
1950~
1959年 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 1990~
1999年
氣象類 13 16 29 44 72
非氣象類 7 11 18 19 17
13.由表中資料可知,全球自然災害發生次數的變化趨勢是*** ***
A.保持不變 B.增長變慢
C.加速增長 D.逐步減少
【答案】 C
14.氣象類和非氣象類自然災害發生次數的變化趨勢不盡相同,主要表現在*** ***
A.氣象類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加速增長,而非氣象類近30年變化不大
B.氣象類自然災害發生次數的變化不大,而非氣象類在逐漸減少
C.氣象類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在增長,但增長速度變緩,而非氣象類基本不變
D.氣象類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穩中有升,但增長幅度不大,而非氣象類加速增長
【答案】 A
15.導致氣象類和非氣象類自然災害發生次數的增長趨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殼活動進入平靜期,地質災害發生次數減少
B.全球變暖,氣象災害的發生頻率呈現出加速增長的態勢
C.工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導致酸雨肆虐
D.人類填海造陸,導致海洋調節氣候的能力降低
【答案】 B
16.2006年2月17上午10時45分,菲律賓中東部萊特省聖伯納德鎮爆發泥石流,導致該鎮Guinsaugon村莊的大約500座房屋和一所學校被毀。菲律賓國家火山及地震監測中心主任雷內—索裡德姆則介紹說,泥石流爆發前,南萊特島地區曾於10時36分發生里氏2.6級地震。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試分析導致該地區泥石流多發的自然原因。
***2***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也可直接或間接地誘發泥石流。人類的哪些活動可誘發泥石流的發生?減輕其危害的針對性措施有哪些?
【答案】 ***1***①地殼活動頻繁,岩層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對高差大;③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砍伐森林,大規模的工程活動等。措施:①加強植樹造林;②大型工程建設,要注意保護當地植被,保持生態平衡;③建設一些護坡工程。
1.與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有關的自然災害是*** ***
①美國聖海倫斯火山爆發 ②長江上游地區泥石流頻繁發生 ③香港山地中部發生滑坡 ④20世紀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2.下列自然災害在成因上具有關聯性的是*** ***
A.地震——颱風——暴雨 B.暴雨——山洪暴發——海嘯
C.地震——山崩——泥石流 D.寒潮——暴雨——洪水
【答案】 C
3.同一強度的自然災害使經濟發達地區的損失*** ***
A.絕對損失大,相對損失小 B.絕對損失大,相對損失大
C.絕對損失小,相對損失小 D.絕對損失小,相對損失小
【答案】 A
***2008年浙江杭州質檢***自然災害在一定區域內的群發程度稱為自然災害災次比***ZC***,在ZC=m/M式中,m為某地域某一時段內自然災害發生次數,M為全國該時段內自然災害發生總次數。讀1949年~1990年中國自然災害災次比圖,完成4~6題。
4.圖中,最大的分異是*** ***
A.東西分異 B.中部向南北分異
C.南北分異 D.中部向東西分異
【答案】 A
5.圖中,發生災害次數最多的地區是*** ***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東北地區 D.江淮地區
【答案】 D
6.貴州、廣西喀斯特地貌區自然環境惡劣,但災害的次數發生少,說明*** ***
A.災害的發生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好壞關係不大
B.貴州、廣西可以移入人口,進一步發展經濟
C.經濟發展程度越低,發生災害的頻率就越少
D.貴州、廣西的自然環境保護得較好
【答案】 A
7.我國東部地區農業災情特別嚴重的原因是*** ***
①耕地集中 ②人口眾多 ③災種集中 ④農作物播種面積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讀世界某地區水平衡分佈圖***水平衡:年降水量減年蒸發量***,完成8~9題。
8.近年來,圖中A區域土地沙化出現了南擴速度加快的現象,其自然原因是*** ***
A.沙漠南側的農業生產方式要比北側落後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動物數量增加
C.位於東北信風帶,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動
D.氣溫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嚴重
【答案】 C
9.從圖中不難看出,水平衡數值呈負值的地區,正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土地荒漠化的發生地點也呈現出一定的帶狀和麵狀分佈的特點,即相對集中分佈於*** ***
A.南北迴歸線附近
B.北迴歸線附近
C.副熱帶大陸西部和寬廣的溫帶大陸內部
D.只分佈於有寒流經過的大陸西部
【答案】 C
10.***2006年廣東地理***從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確資訊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自然災害的統計
指標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災害數量/次 1 100 1 987 2 742 2 935
死亡人數/萬人 196 80 79 53.1
受影響人數/萬人 7.4 14.5 19.6 2.5
災害損失/億美元 1 310 2 040 6 290 6 550
①災害的強度減小了 ②人類社會抵禦災害的能力增強了 ③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增加了 ④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程度減小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下圖是我國東經110°以東地區的月等降水量線分佈狀況***單位:mm***,M、N、P、Q分別代表不同緯度帶的四個***地區。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回答11~12題。
11.用字母表示的四個地區中,最容易發生春旱的地區是*** ***
A.M B.N
C.P D.Q
【答案】 D
12.N地區最可能是我國的*** ***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長江中下游地區 D.華南地區
【答案】 C
13.讀下表,回答以下問題。
1975~2001年各大洲***南極洲除外***自然災害統計
災害型別 非洲 美洲 亞洲 歐洲 大洋洲 各型別總計
氣象類災害 11.9 19.0 27.1 10.0 4.3 72.3
地質類災害 0.9 3.7 7.8 2.7 0.9 16.0
生物類災害 6.7 1.2 3.1 0.5 0.2 11.7
各大洲總計 19.5 23.9 38.0 13.2 5.4 100
注:表中資料為各大洲各類災害發生次數佔全球總次數的百分比。
***1***表中資料表明,氣象災害居首位的大洲是________,該洲季風氣候區最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哪些?在夏秋季節該洲東南沿海地區出現的一種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是什麼?該災害所屬的天氣系統是什麼?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質類災害發生次數所佔的比重較小,試分析原因。
***3***非洲的生物類災害發生次數所佔的比重較大,試分析原因。
【答案】 ***1***亞洲 常見的氣象災害有:乾旱、颱風、暴雨、洪澇、寒潮等。颱風。熱帶氣旋。
***2***地質災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往往與板塊的交界地常聯絡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的大陸部分分別在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內部,因此發生地質災害的機率較小。
***3***生物類災害往往與氣候聯絡在一起,非洲乾熱的氣候特別適宜害蟲的生長和繁殖。
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A中可以看出,對我國農作物成災面積影響最大的是________,影響最小的是________。
***2***在四種主要災害中,對我國農作物成災面積影響力逐漸減弱的是________,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請試舉一例說明。
***3***從圖B可以發現,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結合A、B兩圖說明我國農作物成災面積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你認為導致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出現該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降低我國農作物受災、成災面積,你認為下列措施合理的有***雙項選擇****** ***
A.大量減少我國農作物的播種面積
B.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降低旱澇災情
C.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退耕還林,恢復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災性
【答案】 ***1***旱災 霜凍災
***2***水災 我國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發揮了作用。三峽大壩。
***3***不斷擴大波動上升 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劇災情 ***4***BD
位於南亞的孟加拉國是一個土地十分肥沃的國家,然而災害卻極為頻繁。正常年份,全國國土面積的18%會遭受洪水襲擊。2008年2月孟加拉國再次遭到特大風暴潮災,使30 003人受災,淹死10餘萬人,500多萬人無家可歸。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孟加拉國主要屬於________地形。這種地形對水災的形成起什麼作用?
***2***孟加拉國屬於________氣候,降水集中於________季。當西南季風來得早、退得晚,且勢力強大時,對孟加拉國有何影響?
***3***流經孟加拉國的最大河流是________,孟加拉國位於這條河流的下游地區,對形成水災有什麼影響?
***4***有人說,孟加拉國的水災與海潮有一定關係。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
【答案】 ***1***平原 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易引發洪澇災害。
***2***熱帶季風 夏 降水持續時間長,強度大,易引發洪澇災害。
***3***恆河 河流下游干支流匯入的水量大,導致水位上漲,易發生水災。
***4***孟加拉灣北部及沿海是熱帶氣旋集中區,熱帶氣旋引起風暴潮使海水漫溢上陸,引發水災。
全球自然災害的多發地區
由於自然災害具有關聯性和群發性,所以,在發生的空間位置上,大多數是相對集中的。就全球而言,自然災害的多發地區主要是構造板塊的邊緣地帶、水熱交換活躍和人口、城市密集的沿江臨海的山區、平原。這些地區相對集中在世界的兩大區域內。
①環太平洋自然災害帶。在環太平洋沿岸幾百千米寬的環形地帶裡,集中了全球75%的火山,80%以上的地震,67%左右的颱風、海嘯和風暴潮,以及大量的地質災害和海岸常發災害。而環太平洋地帶又是世界人口、城市集中、經濟發達的地區,這就決定了它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帶。也有人稱它是世界的“災難環”。
②北緯20°至北緯50°之間地帶。這是一條環球性的東西向自然災害地帶,集中了世界90%的大陸地震和大多數大陸火山,也是全球潮災、浪災、颱風最嚴重的地帶;這一地帶,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相差大,地形複雜,因此該地帶也是世界上地質災害和冰雪災害最嚴重的地區;而且由於這一地區受信風、季風和西風強烈影響,以及地表狀況複雜,冰雹、乾旱、洪水、大風、凍害等氣象災害和生物災害也相當嚴重。
另外,南北走向的東非大裂谷、南半球中低緯度的大陸內部和島嶼,也是地震、火山、暴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較嚴重地區。
自然災害給窮國帶來的損失遠遠超過富國
2004年2月3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報告《減少災難的危險》指出,自然災害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損失遠遠超過發達國家,如果加強對自然災害的評估、分析、研究和預防,可以大大減少損失。
報告將發展中國家面對災難的脆弱性與貧困聯絡起來,指出自然災害並不是真正的殺手,而是貧窮。報告說,在全球暴露在自然災害中的人當中,貧窮國家只佔11%;但在死於災害的人中,貧窮國家佔53%。
報告指出,在過去20年中,全球有150萬人死於自然災害,平均每天有184人死亡,大多是貧窮國家的人民。每年因自然災害而造成的死亡率高的國家是:朝鮮每100萬人中有606人死於自然災害,莫三比克328人,亞美尼亞324人,蘇丹275人,衣索比亞273人。1991年以後,有報道的自然災害有一半以上發生在中度發展的國家。然而,死亡人口的2/3發生在低度發展國家,僅有2%的死亡人口發生在高度發達國家。
報告強調,如果發展中國家對自然災害的規律進行分析並提前做出計劃,而不是在災害發生後被迫應對,可以大大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特別是可以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免於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