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關於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複習提綱

  高二政治內容繁多,學生需要整理出複習提綱才能有依據的進行高效複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二政治關於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複習提綱,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複習提綱

名 稱

原理內容

方法論

具體運用

社會存在社會意識辯證關係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有時會落後於社會存在,有時又先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

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唯心主義。

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反對錯誤的社會意識。

1.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反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傾向。2.深入開展黨的先進性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等。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原理及方法論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變化,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我們要通過調整生產關係,改革生產關係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建立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力從而解放生產、發展生產力,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各類改革:如: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關係原理及方法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政治、法律制度、設施等。)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築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後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的進步。

改革不僅要改革生產關係中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部分,也要改變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發展不相適應的部分,使上層建築更好地促進經濟基礎的完善和發展,更好地為經濟基礎服務。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性變革的決定力量。

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自覺地投身社會實踐,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2.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

3.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為衡量政績的標準。

4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包容性增長、“民調時代”。

人生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奉獻

人生的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

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通過自己的勞動,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的承認,從而實現了對自我的滿足。

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條件

1.社會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2.人生價值的實現還需要具備主觀條件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指引。(要求: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對每一個人的價值進行評價時應該主要看他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作出的貢獻

要求: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根本途徑: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勞動和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1.全國道德模範人物評選活動。

2.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論

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必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1.含義

2.特徵

3.依據

1.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2.黨政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3.為什麼企業家要流著道德血液?

4.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反對地方保護主義,小團體主義。

5.樹立和堅持科學的生態價值觀,(低碳理念、創新理念、合作理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6.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7.應試教育價值觀向素質教育價值觀的轉變等。

個人

利益

和集

體利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相

互促進而共同發展。

把集體利益放首位,同時也要求集體更好地滿足個人正當利益,反對個人主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集體主義,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