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期末檢測複習試題及答案

  考試是檢測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語文期末檢測複習試題,請考生認真複習!

  高二語文期末檢測複習試題

  一、選擇題,請將前6小題的答案塗在機讀卡上。***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阡陌/纖細 稍息/稍許 量杯/量入為出 曝光/一曝十寒

  B相與/參與 行伍/道行 將才/挈婦將雛 爪牙/張牙舞爪

  C束手/戍守 胳臂/臂膀 數落/不可勝數 楔子/鍥而不捨

  D弓弩/駑鈍 洞穴/噱頭 中聽/中規中矩 揣度/度德量力

  2、下列各項中,錯別字最多的一項是*** ***

  A. 脈博 震憾 戶樞不蠹 探囊取物

  B.崛起 贏弱 急風勁草 出奇致勝

  C.疲憊 膏樑 明槍暗箭 揭竿而起

  D.藩蘺 燥動 雍榮華貴 毋庸質疑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 巴西從2014年1月起開始全面推廣新型環保汽油,進而減少硫排放,據稱可以減少94%的硫排放,幫助改善大氣質量。

  B.這位油畫家的高原風貌主題油畫雖然很受歡迎,但是他不輕易創作,因此,他掛在畫廊牆上待價而沽的作品並不多。

  C.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說,價格藏貓膩、快遞變慢遞等是電商面臨的共同問題,不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互黑”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

  D.在淘寶網上開服飾店三年多了,王芳一直誠實守信,一言九鼎,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信任,生意也越做越紅火。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人們通過網路進行搜尋無可非議,但當網路搜尋上升為“人肉搜尋”時,這已經不再侷限於網路行為,它給某些當事人帶來了物質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傷害,已與傳統暴力事件性質接近。

  B.很長一段時間,經濟效益滑坡一直困擾著這個有五千多職工的企業,誰也提不出使企業走出困境的靈丹妙藥。

  C.日前某知名環保組織釋出報告稱,抽樣調查發現,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室內灰塵樣本中均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劑等四大類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

  D.成都樹德中學為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專門開設展臺,展出了十多個學生製作的水火箭模型。

  二、文言文***22分***

  李斯論 ***清***姚鼐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於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於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

  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顰蹙於私家之居,而矜誇導譽於朝廷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於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後人,而彼宴然①無與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於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於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於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遊宦,而李斯諫逐客②,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於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後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①宴然:安閒的樣子。②諫逐客:秦始皇曾釋出逐客令,驅逐六國來到秦國做官的人,李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提出了反對意見。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一:完全

  B.滅三代法而尚督責 尚:崇尚

  C.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 勸:鼓勵

  D.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 易:交換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填然鼓之

  B.商君禁遊宦,而李斯諫逐客/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C.因秦國地形便利/因河為池

  D.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吾未見其明也

  7.作者寫作《李斯論》的用意是什麼?***3分***

  答: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了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4分***

  譯文: 。

  ***2***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於吾君,而不吾罪也。***3分***

  譯文: 。

  ***3***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於同者,豈其本志哉!***3分***

  譯文: 。

  9、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3分******限劃9處***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中庸》***

  三、默寫***6分***

  1、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義,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3、___________________ ,善假於物也。

  4、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___________________ 。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2、我們倒不怕承認自身的“弱”,愈知道自身弱在哪裡,愈好在各人自己的崗位上來盡力加強它。***聞一多***

  3、未經審視的生活是毫無價值的。***蘇格拉底***

  要求:讀完上面材料,你有什麼思考?請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第Ⅰ卷***選擇題,共24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A 2、D 3、C 4、A

  二、文言文***19分***

  5.【答案】D

  【解析】易:改變。《墨子·兼愛》“既以非之,何以易之”中的“易”即“改變”義。A項“一”作“完全”解,可聯絡《岳陽樓記》“而或長煙一空”中的“一”,義同。B項“尚”的意思與《墨子·尚賢》“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中的“尚”義同。C項“勸”義同《荀子·勸學》中的“勸”義同。

  6.【答案】C

  【解析】因:介詞,憑藉。A之:代詞,他/襯音助詞。B而:轉折,但是/因果,因而。D也:句中停頓/表陳述語氣。

  7、***3分***文章意在批評迎合君主心思、趨附世俗所好的惡劣風氣***2分***告誡人們,如果一國的臣子都善於窺探君王的喜好,用趨附時勢來迎合殘暴放縱的君主而加大對自己的寵幸,最終會導致國家的禍亂***1分***

  8.***1***【答案】李斯猜測試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這不足以投合那殘暴放縱的君主而擴大自己獲得的恩寵。

  【解析】關鍵點:逆探、非、中、張。

  ***2***【答案】他認為天下人將會諒解我對於我的國君的無可奈何***或沒有辦法***,而不怪罪我。

  【解析】關鍵點:狀語後置、賓語前置、句意。

  ***3***【答案】他開始的時候採用的是不同的治國方略,然而最終做法與商鞅相同,難道那還是他本來的心志嗎!

  【解析】關鍵點:其、卒、反問語氣、句意。

  【參考譯文】

  蘇軾認為李斯用荀子的學說擾亂天下,這是不正確的。秦擾亂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學說侍奉秦國。

  在秦國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燒《詩》《書》,明確法家治國的理念,設定藏奸不告之罪及連坐之罪,並且禁止他國來遊以求仕進的人。憑藉著秦國便利的地形,採用他的治國方法,富強了幾代,兼併了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時候,完全採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罷了,雖然李斯協助他,說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亂,然而假使李斯不說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來就會自己去做而不厭倦。為什麼呢?秦朝滿足於刻薄寡恩並覺得嚴峻的刑法帶來方便已經很久了,這之後世代便習以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測試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這不足以投合那殘暴放縱的君主而擴大自己獲得的恩寵。因此他完全捨棄了自己的老師荀子的學說,而實施了商鞅的學說;掃除去掉夏、商、週三個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為來實施統治,焚燒《詩》《書》,坑殺有學問的人,毀滅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來責罰眾人,李斯不是實行他的學說啊,不過時趨奉現實的主子罷了。假若他所經歷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國之法將不會從商鞅之法中出來,這不是因為他要做仁愛之事,也是因為他趨奉現實的主子罷了。

  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無論他們有沒有學問見識,就算學問見識很恰當的,他們看見自己的國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講正義,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皺著眉頭,卻在朝堂之上誇耀、迎合君王以追求聲譽,明知他不講正義卻勉勵他去做,認為天下人將原諒我對國君這樣是無可奈何的,而不會怪罪我;明知他將失去國家而去做的,是認為應該我身或許可以免於懲罰啊。況且小人雖然明知世道將會出現混亂,然而終究不因此改變眼前的富貴,而因為富貴的考慮,招致天下的混亂,本來就想終身安享富貴歡樂,而將禍患留給後人,他自己卻安閒得像沒有製造禍患的人一般。唉!秦朝還沒有滅亡李斯先遭受五刑滅了三族,這是上天要誅殺惡人,也有一定的時候並且是報應可靠的啊!

  況且人有做善事從別人那裡接受教誨的,沒聽說做壞事也一定要從別人那裡學來的。荀子稱頌先王並且讚揚儒學治世的功效,雖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體上還是找到了太平社會的關鍵。而蘇軾認為李斯為害天下、罪行涉及到公卿,不也太遠了嗎?實行他的學說而為害秦朝的,是商鞅啊;捨棄他的學說而為害秦朝的,是李斯啊。商君禁止遊學世族的遊歷,而李斯勸諫秦王不要驅逐客卿,他開始的時候採用的是不同的治國方略,然而最終做法與商鞅相同,難道那還是他本來的心志嗎!宋代的時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學,設定熙寧新法,他之後章敦、曾布、張商英、蔡京這些人,何嘗學習的是王安石的學說呢?因而認為王安石的新政促使了宋朝的滅亡,這和李斯的事情很類似,那世俗的說法法家的學說足以滅到別人的國家,本來也是。

  我認為做臣子的善於探察他國君的隱情,一切全部從滿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這樣的人是最可怕的啊!

  9.天命之謂性,率性之渭道,修道之渭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每3處1分,錯1處,扣1分***

  【翻譯】上天所賦予人的本質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著本性以做人處事叫做道,聖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來修正過與不及的差別現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於正道,這稱之為教化。這個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夠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就不是正道了。 所以君子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謹慎。在沒有人聽到的地方,更是恐懼害怕。最隱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發現的處所,最微細的事物,也是最容易顯露的,因此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特別謹慎。

  三、略 。

  四、略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