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自我學習方法

  習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手段,這是國際社會對人類學習的基本共識,學習是社會獲得強盛和富足的手段,使個人得以適應、生存與創造。在已經到來的知識經濟、資訊爆炸的時代,“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就具有重要、緊迫的意義,是當今具有時代特徵的教育口號,而自我監控正是學會學習、自主學習的有效手段和途徑,是改變學生學習被動現狀的重要方法,也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以下小編蒐集整合了一些高中數學的自我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學會自測 瞭解自己

  既然學習方法對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判斷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就顯得很有必要。這是學習方法指導的第一步。由於學習方法有很多種,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學習方法的簡易自測法,可以先自答,再來評判。花10分鐘時間即可瞭解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

  問題:下面是20個問題,你實際上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就怎麼回答。每個問題有三個可供選擇的答案:是、不一定、否。請把相應的答案寫在題目後面。

  1.學習數學除了書本還是書本嗎?

  2.無論那個學期,你從來不做學習計劃嗎?

  3.課外的時間,除了一些有趣的書外,你對其他理論書根本不看嗎?

  4.你認為老師講解的內容一定是最典型的,方法是最簡潔的嗎?

  5.你考試的時候成績不理想,總是認為是粗心,而沒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嗎?

  6.你認為課堂上的數學基礎知識沒啥好學,只有看高深的著作,做難度很大的題目才過癮嗎?

  7.當數學學習遇到困難問題時,你認為因為高考未必就考這道題,先試一下,實在沒辦法就放棄嗎?

  8.你對數學書本的觀點、內容從來不加懷疑和批評嗎?

  9.對於有參考答案的習題,你一直都是先看答案,再自己動手做的嗎?

  10.對於看一下就有基本思路的問題,你不喜歡再做下去的嗎?

  11. 你讀數學書從來不做任何筆記嗎?

  12. 除了學會運用公式定理,你還知道它們是如何推導的嗎?

  13. 你能夠見縫插針,利用點滴時間學習嗎?

  14. 你常找同學爭論學習上的問題嗎?

  15. 上課或自學你都能聚精會神嗎?

  16.課本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是你每學完一個單元總會進行歸納和總結嗎?

  17.你喜歡數學老師,並想找機會與他進行交流嗎?

  18. 你能夠經常使用數學工具書或者數學參考書嗎?

  19.對於考試,你覺得數學考試是有信心的嗎?

  20. 做錯了題目,你有查詢錯誤原因,並及時糾正的習慣嗎?

  答案與使用說明:第1——11題回答“否”表示正確,其他問題回答“是”表示正確。正確的給5分,錯誤的不給分。回答“不一定”的題目都給3分。最後計算總分。

  總分85分以上,學習方法很好。

  總分65-80分,學習方法較好。

  總分45-60分,學習方法一般。

  總分40分以下,學習方法較差。

  二、自我分析 發現表象

  一個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總會有某些不正常的表現。只有找到這些表現,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加以糾正。

  1、沒有計劃 騎驢看本

  計劃可以分為長遠計劃,也就是人生目標,它是一個人的動力源泉;還有中期計劃,對中學生來說,它可以理解為年計劃或者階段性計劃;第三是短期計劃,一般是指周計劃,它是具體的可操作的;第四是及時計劃,一般是指日計劃,沒有通融的餘地,必須立即執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學習計劃就能夠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麼、做什麼、學什麼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麼”而不是“我要做什麼”, 騎驢看唱本,邊走邊瞧。把作業當作任務來應付,難免就會出現抄襲等不正常的現象。

  2、時間失控 安排不妥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缺少科學的安排,心中忙亂,拿出這個作業,又想到另一門的作業,拿來拿去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有的學生不善於擠時間,常常花時間在那裡胡思亂想,不知道立即行動,反而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認為還沒有開始,時間有的是,考試前對付一下就可以了,可是臨到考試時就手忙腳亂了。這些現象都是時間失控的反映。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有人這樣形容數學:“思維的體操,智慧的火花”。有的同學不理解數學學習的規律,機戒套公式,死記硬背各種題型,不加思索地重複,多次重複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他們不追求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採用效率最低形式的學習。這樣,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考試總算結束了。他們常常會把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忘得一乾二淨了。

  4、知識鬆散 不成體系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絡,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遊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有人說,“學習是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過程”。其中“由厚到薄”就是歸納、總結,形成體系的意思。

  5、不會聽課 事倍功半

  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抓不住重點和要點;有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有的同學上課只讓自己的記錄與教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教師保持同步;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6、閱讀乏法 廣種薄收

  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慾與學習熱情.

  但是,有的同學,沒有閱讀的方法,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個人興趣或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係,要麼廣種薄收,要麼精讀於一而漏萬;閱讀速度慢,不會快速閱讀,也不會略讀,任何情況下都逐字逐句;不善於帶著問題去讀,閱讀之後沒有什麼收穫。

  對於數學參考資料的閱讀有的同學對於例題採用看的方法,一帶而過,只知皮毛,不知本質;對於習題總是先看答案,再動手做,沒有自己的思考,被牽著鼻子走。達不到科學使用參考書的目的。

  7、不得要領 浪費精力

  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在看書和聽課時,不善於尋找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眉毛鬍子一把抓,全面出擊,結果分散和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學習有四個層次,對於不同的學習層次應該採用不同的策略。首先是“懂”,這需要抓住上課這個環節;其次是“會”,這需要進行練習鞏固;第三是“熟”,達到掌握的程度;第四是“悟”,體驗出道理,找到規律,獲得本質;還有是“變”,就是要學會探究和創新。

  8、不善用腦 沒有效益

  這主要表現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於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比如,有的同學在遇到難題時,雖然經過精心思考,但是還是沒有頭緒,總是一個勁的往裡鑽研,沒有靈活性,浪費時間,打擊信心。其實,應該轉幹其他的事情,因為這時大腦的隱性思維仍然在工作,說不定就會頓悟,來了靈感,解決了問題。不善用腦的同學,表面上覺得在勤奮學習,實質不僅沒有效益,反而影響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