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科學期末複習資料

  有哪些?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

  第一節:新生命的誕生

  1、人類的新生命是從一個 受精卵 發育而來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 卵細胞 結合而產生的。

  2、人的精子和卵細胞分別是由人的睪丸和卵巢產生的。

  3、男性的生殖系統中睪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精子的形狀像蝌蚪 ,外形可分為頭部和 尾 部兩部分,長度約為 0.05 毫米。

  4、女性的生殖系統主要由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器官組成。其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成年女性大約 每個月會排出一個成熟的卵細胞。子宮是孕育新生命的場所。卵子的外形像球形 ,直徑約為0.1毫米。卵細胞是人體中最大的細胞。

  5、精子和卵細胞 在輸卵管 中結合,這個過程叫做受精。

  6、受精卵形成後,一面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胎 ;一面沿輸卵管下移,進入子宮 ,並附著在子宮壁上,即懷孕了,也稱妊辰。

  7、受精卵形成胚胎後,會在子宮內繼續發育。

  ***1***植入子宮後,胚胎通過胎盤和 臍帶 與母體相聯絡。

  ***2***母體血液中的營養和氧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胚胎,胚胎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再由母體的排洩系統排出體外。所以胎盤是胚胎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器官。

  ***3***胎盤中的血管與子宮中的血管是不相連的,即胎盤的血液與母體的血液是分開 的。

  ***4***胎盤在子宮內被羊水包圍,可以使胚胎免受震盪,對胚胎有保護作用。

  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樣,從此稱為胎兒 ;大約要在母體內孕育9個多月***約280天***,然後從母體體內產生。

  8、胎兒從母體內產出的過程叫 分娩 ,產出的胎兒叫嬰兒。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大哭能 除去嬰兒鼻、口腔和肺部的液體,並促使呼吸系統工作 ,從而獲得氧氣。

  9、剛出生的嬰兒主要靠母乳餵養。母乳內含有嬰兒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還含有抗病物質 ,因此 母乳 是嬰兒最好的食品。

  10、試管嬰兒是先人工完成受精過程,然後將受精卵植入子宮內繼續發育。***本質上是種有性生殖***

  第二節:走向成熟

  1、人的生長過程的順序排列應是:嬰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2、從書中人類的生長曲線圖中可以看出,人一生中有兩個迅速生長的時期,即嬰幼兒期 和 青春期,生長的速度快。進入成人期後,人基本上就停止了生長。

  3、青春期是兒童逐漸成為成人的過渡時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從11歲到17歲,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2年左右。

  4、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一性徵。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異稱為第二性徵。進入青春期後男孩出現的第二性徵有 ,男孩出現的第二性徵有 。

  5、青春期是人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在人體外表變化的同時,最大變化是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

  ***1***進入青春期,女孩的卵巢發育成熟後,大約每一個月有1個成熟的卵細胞從卵巢 中排出。如果卵細胞沒有受精,子宮內膜會自然脫落,就會引起子宮出血,這就是月經。

  ***2***進入青春期的男孩 , 睪丸已經能產生精子,因此有時在睡夢中會排出精液,這種現象叫遺精。

  6、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大腦興奮性強,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尤其對 菸酒 、不健康書報刊 、 音像製品、網路遊戲 之類的誘惑,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7、總之,青春期是人一生中 身體發育 和 心理髮展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它。

  8、新生命誕生後,經過生長髮育,最終都要死亡 。衰老的實質是:身體各部分器官系統的功能逐漸衰退的過程。衰老的最終結果是死亡,它是生命的終止。它的主要特徵是心臟、肺、大腦 停止活動,其中腦 停止活動是死亡的主要標誌,即判斷人死亡的標準是腦死亡。

  第三節 動物的生命週期

  6、通過 精子 和 卵細胞結合,形成 受精卵 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有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 卵細胞 結合,直接由母體產生新個體 的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

  1、蛙的各個生長髮育順序是:受精卵→ 小蝌蚪→大蝌蚪—→ 幼蛙→ 成蛙 。蝗蟲的一生要經過 受精卵 、 若蟲***幼蟲***、成蟲 三個時期。家蠶的一生要經過受精卵、 若蟲、蛹 、 成蟲 四個時期。

  4、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 出生 、 生長髮育、 生殖 、 死亡 等生長時期,這些生長時期的時間就是這種動物壽命 。但是,氣候、 食物、 敵害 等生活環境因素的變化,對動物的壽命會有較大的影響。

  7、受精方式不同①體外受精的有 魚類 、 兩棲類 、 許多無脊椎動物 等;②體內受精的有 昆蟲 、 爬行類 、 鳥類 和 哺乳類 等。

  8、胚胎髮育方式:①卵生的動物有 昆蟲 、爬行動物 、 兩棲類 、 魚 和 鳥類 等;它們的胚胎髮育場所在 體外 ,營養來源是 卵黃 。②胎生的動物有哺乳類 ,胚胎髮育場所在母體子宮 內,營養來源母體。③ 卵胎生***也叫假胎生***的動物很少,如 鯊 、 蝮蛇 是卵胎生動物,它們的受精卵在體內發育,但營養來自卵中的卵黃 。

  9、變形蟲等單細胞動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即一個母細胞通過細胞分裂變成2個子細胞。水螅進行的無性生殖方式是 出芽生殖 。即母體發育到一定時候能產生一些芽體,這些芽體從母體上脫落下來,就可以長成新個體。

  第四節 植物的一生

  1、菜豆種子由 種皮 和 胚 構成;其中胚由 胚芽、 胚軸、培根 、子葉***兩片***組成。

  2、玉米種子由種皮 、 胚 和胚乳構成;胚也由四部分組成,但只有1片子葉;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上 碘液 ,能看到變藍色,說明種子內的主要成分是 澱粉。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在結構上的相同點是:都有種皮和胚,這是植物種子的基本結構。其中胚又是由胚芽、 胚軸、培根 、子葉四部分組成;胚是新植物的 幼體 。不同點是:菜豆種子無胚乳,有2片子葉;玉米種子有胚乳,有1片子葉。

  4、***1***根據種子裡有無胚乳分為:有胚乳種子和無胚乳種子。***2***根據種子裡子葉數目分為:單子葉植物種子和雙子葉植物種子。一般在單子葉植物種子中 有 胚乳,雙子葉植物中無 胚乳。

  5、種子裡含有豐富的 澱粉 、 蛋白質、脂肪 、無機鹽等營養物質。在有胚乳的種子中,營養主要貯存在胚乳裡,在無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重要貯存在 子葉 裡。

  6、種子萌發的內部條件:胚必須是 活 的,它是將來發育成幼苗 的結構基礎,子葉 或 胚乳中的 營養物質 是胚發育需要的 營養物質的來源。

  7、影響種子萌發的環境***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上述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8、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胚中的胚芽、胚軸和胚根細胞開始 分裂和生長。首先,胚根 發育成根,同時 胚芽逐漸長成莖 和 葉,就這樣一株能獨立生活的新植物誕生了。

  9、芽是未發育的 莖、葉或花。按芽的 著生部位 分為 頂芽和側芽 兩類。頂芽 的生長會使植物的莖增長;側芽的生長則會使植物體形成 側枝 。一般頂芽旺盛,側芽的生長髮育就會受到 抑制 ,這種現象叫 頂端優勢 。有時為了需要摘除頂芽,目的是為了促使側枝的生長。

  10、芽在氣溫適宜、水分和 養料 充足的條件下,芽頂端的分生組織 細胞會不斷分裂,芽軸就逐漸伸長,芽軸上的葉原基也會發育成幼葉,並逐漸長大。

  11、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由 花被 和花蕊 組成,其中 花萼 和 花瓣 構成了花被,花蕊則有 雄蕊 和雌蕊 構成。雄蕊則是由 花葯***內有花粉***和花絲組成,而 柱頭、 花柱 和子房***內有胚珠***三部分組成了 雌蕊。 但花的重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 。

  12、植物的一生也跟動物一樣,具有 生長時期 。被子植物的生命週期:受精→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髮育→植株開花結果

  第五節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1、當花的各個組成部分發育成熟,花被展開, 雄蕊和雌蕊 顯露出來,叫開花。

  2、傳粉是指雄蕊中的 花粉從花葯中散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

  3、傳粉的方式:

  自花傳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 柱頭上的傳粉方式。豌豆是典型的自花傳粉。

  異花傳粉,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其中,異花傳粉傳粉是普遍的傳粉方式。

  4、異花傳粉的途徑:蟲媒花,靠昆蟲 傳粉;這種花的特點是:花粉較黏、有鮮豔的花被、芳香的氣味、甜美的 花蜜 。像 桃、月季 、橘 、油菜、牡丹、蘋果等植物的花。風媒花,靠 風力 傳粉;特點是:花粉 多而輕 、柱頭分叉或 成羽毛狀、並且伸出花瓣外面。像水稻、玉米 、 楊、榆等植物的花。

  人工授粉: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人們常用人工的方法來傳播 花粉 。

  5、完成傳粉後,花粉受到柱頭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發形成 花粉管 ; 花粉管 穿過柱頭伸入 子房 ,一直到達胚珠。同時花粉管內形成 2個精子。

  6、精子到達胚珠後,一個精子與胚珠內的 卵細胞融合形成 受精卵。

  8、子房發育成 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 ,胚珠發育成 種子 , 珠被 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 胚 。子房內如果只有一個 胚珠,受精後果實內只有1粒種子,如桃子等。子房內如果有 多個 胚珠,受精後,果實內可以形成許多粒種子,如西瓜等。

  9、像蕨、胎生狗脊、地錢等植物都 不開花 ,也不產生 種子 ,而是用 孢子 進行繁殖。

  10、營養繁殖是指許多被子植物還可以用 營養 器官,即根 、莖 、葉進行繁殖的生殖方式。常用的營養繁殖方法有四種:分根 、扦插 、壓條、 嫁接 。嫁接能否成活的關鍵是砧木和接穗的 形成層 緊貼。營養繁殖的優點:能夠更好地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 ,不易變種,而且繁殖速度快 。被廣泛地應用於花卉和果樹 的栽培中。

  第6節 細菌和真菌的繁殖

  1、使肉變質的是一種單細胞生物——細菌。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用放大鏡看不到單個的細菌,但可以看到細菌大量繁殖後在一起所形成的細菌團,即菌落。根據細菌形態的不同,可將細菌分為球狀、桿狀、螺旋狀。

  3、細菌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等結構,但看不到細胞核***有遺傳物質DNA***。像細菌這樣沒有細胞核的細胞稱為原核生物。要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6、細菌是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的。細菌的這種生殖方式屬於無性生殖。

  8、有些細菌對人體是有益的,如: 嗜酸乳桿菌、基因重組的大腸桿菌;也有些是有害的,如 肺結核、鼠疫等

  10、使麵包發黴的是一種黴菌。黴菌屬於真菌,因為它有細胞核。真菌的細胞與植物、動物細胞一樣都有細胞核,屬於真核生物。一般按細胞組成,可將真菌分為單細胞真菌和多細胞真菌。

  12、真菌的種類繁多,常見的有酵母菌、黴菌、食用菌。酵母菌是一類常見的單細胞真菌,在自然界中分佈很廣,種類較多,其細胞形態通常為圓形、卵圓形或橢圓形,比細菌的個體要得多。酵母菌的細胞結構主要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出芽生殖。我們對酵母菌廣泛應用於發麵和釀酒。

  15、常見的黴菌有根黴、青黴、麴黴等。

  16、在自然界中,黴菌主要依靠菌絲的頂端產生孢子進行繁殖。黴菌的孢子數量特別多,體形特別小,每個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都能長成新的個體。

  18、一些真菌可以食用,如香菇蘑菇、金針菇、木耳等,人們稱它們為食用菌。食用菌主要也是通過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的。

  二

  第二章:對環境的察覺

  一、感覺世界

  1、人們感受周圍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面板,其中面板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

  2、感受器有:面板中的冷覺、熱覺、觸覺、痛覺等感受器。所有感覺的生成部位在大腦皮層***神經中樞***

  3、面板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對觸覺最敏感的是指尖,對熱覺最敏感的是手背,因為這些部位的相應神經末梢比較豐富。

  4、在面板的冷、熱、觸、痛四種感覺中,對人體保護意義最大的是痛覺。

  5、嗅覺:鼻的結構:鼻腔、 嗅覺神經末梢***內含嗅細胞和嗅覺神經***

  6、嗅覺的形成過程:氣味 →嗅覺細胞→ 嗅覺神經 →大腦 → 產生嗅覺

  ***蛋糕中的化學物質擴散到空氣中,當人呼吸的時候,這些化學物質進入鼻腔,並溶於鼻腔內的粘液中,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覺感受器***產生資訊,資訊通過嗅神經傳到大腦,產生蛋糕香味的感覺,這就是形成嗅覺的過程。***

  7、嗅覺的特點:***4點***

  ① 大腦嗅覺會產生疲勞現象,由於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了。

  ② 人的嗅覺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

  ③ 不同的動物的嗅覺敏感程度差異很大。

  ④ 動物對不同物質氣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8、味覺:舌的表面不滿許多小突起***乳頭***,內藏味蕾,味蕾內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對液態物質的刺激最敏感。

  8、味覺:舌的表面不滿許多小突起***乳頭***,內藏味蕾,味蕾內有許多味覺細胞能感受各種不同物質的刺激,尤其對液態物質的刺激最敏感。

  9、味覺的形成過程:食物溶於唾液 →味覺細胞→味覺神經 大腦→產生味覺***當食物進***腔內,食物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味覺細胞,味覺資訊通過神經傳到大腦而產生味覺***

  10、四種基本的味覺是:酸、甜、苦、鹹 綜合味覺有:麻、辣、澀

  11、舌的不同部位對四種基本味覺的敏感程度不同:

  甜味 舌尖 ;苦味 舌根 ;酸味 舌側中部;鹹味 舌側前部

  12、說明:人的嗅覺與味覺相互聯絡,同時工作的,嗅覺受到損傷,會直接影響到味覺。如:人感冒時,嗅覺靈敏度降低,吃東西沒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檸檬時吃蘋果,將產生什麼味道。***蘋果與檸檬的混合味道***

  二、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1、聲音的產生:物體的振動。

  說明:有物體的振動,但不一定能發出聲音,還需要介質傳播。

  2、聲音的傳播:依靠介質***介質:傳播聲音的物質,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

  3、傳播的形式: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

  說明:真空不能傳播聲音,宇航員在太空要靠無線電波交流。土電話說明固體能夠傳聲,即將上鉤的魚會被岸上的人的說話聲嚇跑,說明液體能傳聲。

  4、聲音傳播的速度:

  ①與溫度有關,在15℃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氣溫每升高1℃,傳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

  ②與介質有關,固體傳聲較快,氣體最慢***物質越密傳聲越快,越疏傳聲越慢,為什麼?***

  5、回聲: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被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就產生回聲。

  三、耳和聽覺

  耳的結構:

  1、耳廓:收集聲波

  2、外耳

  外耳道:傳遞聲波的通道

  鼓室:中耳中的空腔,與咽鼓管相通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3、中耳

  聽小骨:把聲音放大

  咽鼓管:平衡鼓膜內外氣壓

  4、內耳

  半規管:暈車、暈船

  前庭:暈車、暈船

  耳蝸:有聽覺感受器,接受聲音,並傳遞給聽覺神經。

  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 →耳廓***收集聲波***→ 外耳道→ 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 聽小骨***把聲波擴大並傳導***→ 耳蝸***接受刺激、產生資訊***→ 聽覺神經***傳到資訊***→大腦***產生聽覺***

  ***外界傳來的聲音經過耳廓收集,進入外耳道後便會撞擊鼓膜,使其產生振動。鼓膜的振動會帶動位於鼓室內的聽小骨振動,聽小骨把聲音放大後再傳入耳蝸。耳蝸的外形像一個蝸牛殼,裡面充滿了液體和聽覺感受器。當聲音傳至內耳時,耳蝸內的液體也會產生振動,聽覺感受器便把這一資訊沿聽神經傳到腦部,形成聽覺,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人用兩個耳朵聽的好處:主要是能辨別聲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聽到的聲音更清楚。

  遇到巨大的響聲時,迅速張嘴,捂緊雙耳是使鼓膜內外氣壓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聽覺的減弱與喪失:人的聽覺與人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大,聽覺能力越弱,直到喪失。

  鼓膜、聽小骨受到損傷或發生障礙會造成傳導性耳聾——可用助聽器;耳蝸、聽覺中樞和與聽覺有關的神經損傷會造成神經性耳聾—不能用助聽器。

  音調、響度、音色:

  ①音調:聲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聲音的尖或低沉,主要與振動的快慢即頻率有關***頻率:1秒鐘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赫******,頻率越高,振動越快,音調越高。一般兒童的聲音比成人的尖,故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同樣道理,女人的音調比男人的高。音樂中的“1、2、3、4、5、6、7”以及“C”、“D”調等指的是音調。

  ②人的發聲頻率***65Hz-----1100Hz***與聽音訊率***20Hz-----20000Hz***是不同的,如果某物體發出的聲音在人的聽音訊率範圍內則能被聽到,反之,不在人的聽音範圍內,高於2000Hz的聲音***波***叫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波***叫次聲***波***,這些聲音人聽不到。

  ③響度:聲音的大小,通常指聲音太大,太響亮。主要與振動的幅度***物體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大小***有關,其次還與人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在聲學上常用分貝***dB***來表示,0dB表示人能聽到的最小的聲音,不是指沒有聲音。注意瞭解幾種環境中響度的分貝值。

  ④音色:聲音的特色,是由音調、響度等綜合在一起的一種混合感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個人的音色還與年齡有關。

  ⑤噪聲:凡是影響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與學習的聲音都稱為噪聲。控制噪聲的措施有: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途徑中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

  四、光和顏色:

  1、光源:正在發光的物體。燃燒著的蠟燭、開著的電視的螢幕、螢火蟲、太陽和所有的恆星等都是光源。

  2、光的傳播特點: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槍瞄準、列隊排整齊***。

  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氣中次之。

  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3、光的色散:白光經三稜鏡折射後,彩色光帶中顏色的順序:紅、橙、黃、綠、藍、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紅光最小。所以白光是複色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單色光混合而成。

  4、看不見的光:①紅外線的應用:紅外測溫儀、紅外夜視儀、紅外遙感、紅外攝像儀、紅外望遠鏡。②紫外線的應用:熒光效應、殺菌、消毒。

  5、物體顏色:

  a*** 透明的物體的顏色由透過它的色光顏色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b*** 不透明的物體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顏色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注意: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體則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6.光線。

  在科學上,人們往往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傳播的路線與方向,稱為光線,其中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

  7、三原色:紅、綠、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