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實習報告範文
交通工程的銅同學們出來實習之後要寫實習報告了,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交通工程實習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1
第一章 緒言
一、實習目的
鞏固和深化課堂上的理論知識,使之儘可能達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本次實習要求學生能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於野外工作之中,對的常規工作方法、步驟,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等,有一個較全面、系統的瞭解。
二、實習時間
本課程講授及考試結束後第十五週***12月7日-12月11日***進行野外集中實習,時間一週。
三、本次實習任務
1.認識區常見的礦物和岩石,注意觀察岩層的產狀,學會區別三大類岩石;
2.認識地層剖面,瞭解地層劃分對比的方法和依據;
3.認識實習區的地質構造,學會判識方法;
4.認識實習區的各種內外動力地質現象;
四、實習基本要求
1.實習期間嚴格聽從實習隊長的要求和安排。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幾天野外實習中結合所學知識,識別沉積岩和岩漿岩,識別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後,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需上交***。
4.實習結束後,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
五、人員組成
交通工程系07級交通工程專業88人.
六、實習地區簡介
本次實習地點為xx省地區。
xx市xx中西部,位於xx、xx、xx之間***見圖---1***。市境東西長56公里,南北長35.5公里,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轄6鄉6鎮1個工業園區。
xx市的地形為東高西低,向東開口的盆地。該市區位於盆地中北部,海拔約380米,盆地北側為xx山脈。至東向西由xx、xx、xx、xx等山嶺組成。xx海拔1584米,xx海拔1512米。群峰禿立,山勢險峻,相對高差大於1000米,屬高中山地形;盆地南側為箕山、伏牛山。箕山海拔1064米,蜿蜒起伏於潁河之南,屬中山地形。伏牛山海拔627米,呈東西橫亙於箕山之北,屬低山地形;盆地內部為丘陵和平原。
xx為黃河水系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箕山為潁河與汝河的分水嶺。
本區屬溫暖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最高40℃,最低-8℃,年降水量為614-765毫米。年蒸發量平均為1259毫米。十一月中旬降雪,次年二月融化。
第二章 實習地區地層概況
這個地區發育的比較齊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由老至新分訴如下:
***一***太古界xx群
出露於xx市及其以北等地,為本地區最古老的岩層,自上而下分為三組岩層。
1、石碑河組:主要為灰綠、灰黃色黑雲斜長變粒巖、黑雲斜長片麻岩等,厚度大約256米岩石遭受強烈的混合巖化,其中變閃長巖年齡值為29.86—30.6億年。原巖為基性火山岩夾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的沉積岩。
2、郭家窯組:主要為黃褐、暗綠色角閃片岩、斜長角閃片岩夾斜長角閃片麻岩變粒巖等,上部夾雜少量的雲英片麻岩。厚度857米,原巖為基性火山岩和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積岩。
***二***元古界
1、下元古界xx群:分佈於玉寨山、xx、xx一帶,自上而下分為羅漢洞組、xx、屆坡山組、花峪組。
***1***羅漢洞組:與下伏太古界xx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下段為灰白色巨厚含粗粒石英岩、含長石石英岩等,厚155米。中段為白色厚——巨厚層中細粒石石英岩,呈不對稱波痕發育,厚391米。
***2***xx組:含一、二、三段。
一段為灰白、淺黃色娟雲石英巖片岩、石英岩與千枚巖互動層。上部有白雲質大理岩薄層或透境體。二段為青灰、灰白色千枚巖,頂部有白雲質大理岩透鏡體。厚304米。三段為紫雜色綠泥娟雲片岩、娟英片岩夾赤鐵石英岩。底部為一層厚層中粗粒石英岩,上部是一層厚8—10米的假象赤鐵礦層封式鐵礦。本段厚310米。
***3***屆坡山組:
下部為灰白的厚狀粗粒石英岩夾緻密石英岩,底部岩層發育呈波痕或泥裂狀。中部為灰白色夾紫紅色條帶狀石英岩。上部為中厚層狀粗粒石英岩夾紫紅色赤鐵石英岩及千枚狀絹英片岩。厚395米。
***4***花峪組:
底部為紫紅色鐵質千枚巖和角礫狀千枚巖,靠上有一層含磷千枚巖。下部為灰黃色厚層狀白雲岩和泥質白雲岩。偶夾千枚巖。中部為灰質、灰白色千枚巖。底有一層含磷千枚巖。上部為灰白色中層狀石英岩。厚194米。
2、中元古界五佛山群
不整合覆於xx群或xx群上,自下而上由何家寨組、駱駝畔組、葡萄峪組、xx組組成,本區缺少底部兵馬溝組。何家寨組為中薄層狀灰巖、泥質灰巖、矽質灰巖、白雲質灰巖與黃綠、紫紅色頁岩夾細砂岩及粉砂岩。中上部為疊層石灰岩。駱駝畔組為紫紅、灰黃色石英砂岩夾砂質頁岩。底部為粗粒或細礫岩。葡萄峪組為灰黃、黃綠、紫紅色頁岩、砂質頁岩夾泥質灰巖。xx組為紫紅色底礫岩和灰紫色含礫石英岩、肉紅色石英砂岩夾層間礫岩痕、泥裂和交錯層理髮育。厚度變化較大。向東南均變薄。本群總厚度大於1000米。
3、上元古界震旦系羅圈組
主要分佈在林區臨汝羅圈、偃師上徐馬等地,實習區南部送表馬窯一帶有零星出露。與下伏五指山群石英砂岩成不整合接觸,厚30-60米,下部為灰黃色膠結冰磧礫石。礫石分為石英岩、石英砂岩、灰巖、石英斑岩、花崗岩及各種變質岩。上部為含冰磧礫石的紫紅色泥砂質頁岩。
***2*** ***三***古生界
本區古生界地層有寒武、奧陶、石炭及二疊系。
1、寒武系
***1***寒武系下統:自下而上依次為饅頭組、硃砂洞組和關口組。
a、饅頭組:厚30—100米。為紫紅、黃綠色泥質灰巖與礫質頁岩互層或夾層。
b、硃砂洞組:厚65—97米,下部為紫紅色泥砂質灰巖、泥灰岩組成;上部為青灰、深灰色厚層狀泥質灰巖、豹皮狀灰巖、白雲質灰巖組成。頂部白雲質灰巖含灰色結核。
c、關口組:厚23—134米,由南向北變薄,與下伏元古界地層呈起覆不整合接觸。本區底部為底部礫岩,南部相變為含磷砂岩。其上為波痕、泥裂發育的石英砂岩。
***2***寒武系中統:自下而上依次為張夏組、徐莊組及毛莊組。
a、張夏組:厚49—218米。以灰、深灰色厚及巨厚層狀的狀灰巖、白雲質灰巖為主。間夾豆狀、竹葉狀灰巖。
c、毛莊組:厚92—150米。以紫紅色砂質頁岩為主,夾薄層層面含白雲母碎片的粉砂岩,頂部夾泥質灰巖。
***3***寒武系上統:自下而上依次為崮山組、長山組、及鳳山組。
a、崮山組:厚36—277米,為灰、深灰色厚層—巨厚層狀白雲岩、狀白雲岩及白雲質灰巖。頂部為黃色薄層泥岩或泥質白雲岩。
b、長山組:厚46-120米,為灰、深灰色厚層狀白雲質灰巖、白雲岩及含矽質團塊或條帶的白雲岩、白雲灰質巖。
2.奧陶系
該系缺失上統及下統。中統馬家溝組:分佈於北部與偃師、鞏縣交界的邊鄰地區及東部告城至密縣、禹縣一帶,與下伏寒武系呈平行不正和接觸。下部以灰黃色頁岩、泥灰岩為主,底部有砂礫岩,厚30米。中上部為深灰色緻密狀灰巖、豹皮狀及角礫狀灰巖,厚93米。該層含有豐富的牙形石。
3.石炭系
這裡僅有中統本溪組及上統太原組。
***1***本溪組:與下伏奧陶系或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厚2—16米。下部為紫紅、灰白、灰黃色含鐵鋁土頁岩,底部夾透鏡狀或雞窩毒藥赤鐵礦層;中上部為灰、灰綠色鮞狀鋁土質泥岩夾砂紙泥岩及鋁土礦層。
***2***太原組:厚51—105米,由灰巖、砂岩、泥岩及煤層組成。頂部以黑灰色矽質泥岩或燧石層與上覆山西組分界,本組灰巖富含蜓科、腕足類、珊瑚、海百合及苔蘚蟲化石。泥岩中含鱗木、楔葉等化石。
4.二疊系
二疊系與下伏石炭系整合接觸。分為二疊系下統和二疊系上統。
a、二疊系下統:其下部為山西組,上部為下石盒子組。其中山西組厚70—109米,主要由灰、灰黑色砂質泥岩、泥岩、砂岩及煤層組成,本組大古砂岩產矽化木化石,粉砂岩,砂質泥岩中含豐富的植物葉部化石。而下石盒子組主要由灰、黃灰色中粒長石石英砂岩、粒砂岩夾灰黃、青灰色砂質頁岩、紫斑泥岩及煤層組成。
b、二疊系上統:自下而上依次為上石盒子組、xx組及土門組。其中上石盒子組由淺灰、黃灰、綠灰色砂岩、砂質泥岩、紫斑泥岩、深灰色泥岩及煤層組成,xx組底部為肉紅色含礫砂岩或透鏡狀礫岩、下部為淺灰、褐黃色厚層、巨厚層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岩、上部為褐黃、黃綠色中細粒泥質砂岩夾砂質泥岩及泥岩,土門組由紫紅、黃綠色鈣質粉砂岩、#from 交通工程實習報告來自學優網 end#鈣質頁岩夾砂岩及透鏡狀砂質灰巖組成。
***四***中生界
本區僅有三疊系,與下伏二疊系整合接觸。
1、三疊系下統圈門群:由紅灰、紫紅色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沙質泥岩及泥岩組成
厚550米。底部為紫色巨厚層狀石英砂岩***金斗山砂岩***:下部以砂岩為主,夾粉砂岩、沙質泥岩及泥岩。上部以粉砂岩、沙質泥岩及泥岩為主。夾砂岩。中上部夾數層鈣質粉砂岩及粒狀泥灰岩。頂部粉砂岩產大量痕跡化石***淺水生物潛穴***。
2、三疊系中統二馬營群:灰黃、灰綠色厚層狀長石石英砂岩紫紅色鈣質粉砂岩、沙質泥岩互層,厚320米。
3、三疊繫上統延長群:下部為土黃色中細粒長石石英砂質巖夾紫紅色沙質泥岩;上部為土黃、灰綠色粉砂質與紫紅、黃綠色沙質泥岩互層,厚大於300米。
***五***新生界
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與下伏地層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觸。
1、下第三系陳寨溝組:
2、上第三系xx組:
為褐黃、褐紅、灰白等色泥岩與泥灰岩互層夾砂礫岩透鏡體,砂礫岩呈半固結狀態。厚12—83米。
3、第四系
為褐紅色亞粘土、黃土、亞砂土、礫卵石等沖積、洪積、坡積及殘積物,厚12—55米。
第三章 岩石礦物型別
自然界有各種各樣的岩石,按成因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
***一*** 岩漿岩
由岩漿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稱為岩漿岩。以冷凝成岩漿岩的環境不同,將岩漿岩分為三大類;
***1***深成岩:岩漿侵入地殼某深處***約距地表3km***冷凝而成的岩石,由於岩漿壓力和溫度較高,溫度降低緩慢,組成的岩石結晶較好。
***2***淺成巖:岩漿沿地殼裂隙上升距地表較淺處冷凝而成的岩石。由於岩漿壓力小,溫度降低較快,組成岩石的礦物結晶較細小。
***3***噴出巖***火山岩***:岩漿沿地表裂隙一直上升噴出地表,這種活動叫火山噴發,對地表產生的一切影響叫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噴出巖。
本區岩漿岩按形成年代可分為:
1、太古代岩漿岩:由基性到中酸性岩石均有發育,多呈小巖株或岩脈產出,侵入太古代xx層地層中,岩石均已變質,片理髮育。常見的有變閃長巖、輝石角閃巖、變輝綠岩、花崗偉晶岩。
***1*** 變閃長巖
為深成侵入岩,具變餘輝長結構、含長結構、塊狀結構,主要有保持輝石假象的纖閃石和鈉黝簾石、板狀斜長石及少量次生礦物黑雲母、綠泥石、綠簾石、石英等礦物組成,結構緻密,強度高具有較高的韌性和抗風化能力。原巖可能為灰長巖。
***2*** 輝石角閃巖
為深成侵入岩,深灰色,塊狀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普通角閃石***65——70%***、輝石***20——25***,次要礦物有長石、黑雲母、石英等。
***3*** 變輝綠岩
為淺成侵入岩,呈脈狀侵入片麻岩或老岩漿岩內,巖體常有扭曲、錯斷現象,多已變質成斜長角閃巖或角閃片岩。***見圖--2***
***4*** 花崗偉晶岩
為深成侵入岩,多呈肉紅色、灰色或無色。呈脈狀侵入郭家窯組地層中,礦物成分主要為鈣、鈉長巖、條紋長石、石英和白雲母。其次有黑雲母及微量的電氣石、磷灰石、綠簾石、磁鐵礦,可見白雲母扭折現象和石英塊體被壓扁,呈平行排列,說明岩石已遭受變質。
1、早元古代晚期侵入岩
***1*** 石秤花崗岩***花雲母鉀長花崗岩***
岩石呈肉紅色,風化後呈灰白、灰黃色,中心相主要礦物成分有鉀長石***50—55%***、石英***35—40%***,次要礦物有更長石,黑雲母***2—8%***、花崗結構,塊狀結構。定名為黑雲母、鉀長花崗岩,有中心向邊緣相過度,岩石顏色有淡紅變為灰白,礦物成分上黑雲母、鉀長石、石英減少,角閃石、斜長石增多。岩石結構由中粗粒變為中粒,具似板狀結構、塊狀或斑點狀構造。***見圖--3***
***2***白家寨花崗岩
分佈於本區西北部,摩天寨花崗岩又稱積善花崗岩,分佈於南部 ,二者一為黑雲母鉀長花崗岩,均屬小型巖株,時代同屬石秤花崗岩。
***3***灰綠巖
可見本區花崗岩分佈廣泛,但由於形成年代過早,逐漸發生變化。閃長巖也有較廣泛的分佈。
***二*** 沉積岩
沉積岩是由鬆散的堆積物經長期壓密、膠結、重結晶等複雜的地質過程而形成的。
本區常見的沉積岩如下:
1、碎屑岩類:主要由碎屑物質組成的岩石,礫岩、砂礫岩、砂岩、粉砂岩等。
2、粘土巖類:主要由粘土礦物及其它礦物的粘土顆粒組成的岩石,泥岩、頁岩、矽質泥岩、沙質泥岩、炭質泥岩、鈣質泥岩等。
3、化石巖和生物化石巖類:只要有煤巖、鋁質巖、鐵質巖及碳酸鹽巖——緻密狀灰巖、鮞狀灰巖、豆狀灰巖、豹皮灰巖、竹葉狀灰巖、礫狀灰巖、含碎石結核灰巖、沙質灰巖、泥質灰巖、白雲質灰巖、生物灰巖、泥灰岩、白雲岩。
***三*** 變質岩
變質岩主要由原來的礦物在地殼中受到高溫、高壓及化學成分的加入的影響,在固體狀態下發生礦物成分及結構構造變化後形成的新的岩石。變質岩不僅具有自身特點,還兼有岩漿岩,變質岩的某些特點。本區的變質岩主要有:
1. 淺變質岩:主要有絹雲片岩、綠泥片岩、絹英片岩、石英岩、變質砂礫岩等。常見的特徵編制礦物有絹雲母、綠泥石、石英等,具變餘、變晶結構,塊狀或片狀構造。
2. 中深變質岩:主要有黑雲片岩、二雲片岩、雲英片岩、黑雲斜長片麻岩、二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片麻岩、角閃片岩、斜長角閃巖等。特徵礦物主要有黑雲母、白雲母、石榴石、角閃石、透輝石、微斜長石等,具變晶結構,片狀、片麻岩、眼球狀或條紋狀構造。
3. 混合巖:僅見於太古代xx石牌河組和郭家窯組地層中,主要有注入混合巖及混合片麻岩兩類。
***1***注入混合巖:以貫入作用為主,伴有輕微交代作用,混合程度低。形成各種注入混合巖及注入交代混合巖。原巖***基體成分變化不大,脈體多為偉晶質,其次為長英質和石英質。脈體與基體界限一般較清楚,系巖片理或裂隙貫入,形成常為條帶狀、網狀、眼球狀、其次有腸狀、樹枝狀等。具鱗片花崗變晶結構,條帶狀、眼球狀構造。交代作用主要表現為黑雲母的析鐵和退色作用***白雲母化***及斜長石絹雲母化。
***2***混合片麻岩:以滲透交代為主,伴有貫入作用。混合程度較高。形成雲母類混合片麻岩、角閃石混合片麻岩和角閃石混合巖。中粗粒鱗片花崗變晶結構,片麻狀、斑雜狀、霧迷狀、塊狀構造。強烈的交代作用是脈體與基體的界限模糊不清,呈霧迷狀。脈體以長英質為主,斜長石絹雲母化,黑雲母白雲母化普遍。
第四章 地質構造
本區地質作用活躍,先後經歷了幾次地質構造運動。
1. 嵩陽運動
是本區太古代末期發生的一次造山運動。它使xx群底層產生以近東西向為主的褶皺、斷裂、和中高階變質,造成xx群與xx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見圖--4***
2. 中嶽運動
是發生於早元古代末的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它使xx群地層發生近南北向的緊密同斜線狀之褶皺、斷裂和低階變質,並且破壞好改造了xx群的構造面貌。運動晚期伴隨有大型的岩漿侵入活動。
3. 少林運動、懷遠運動及塔康運動
本區震旦紀晚期的少林運動、早、中奧陶世之間的懷遠運動及中奧陶世以後的塔康運動均屬差異上升性質。
少林運動的差異上升是南部基底斷塊翹起,導致五佛山群發生由南各北的重力滑動和褶皺、斷裂,並使寒武系與五佛山群的接觸關係多樣化。在發生滑動的地區表現為角度不整合,在非滑動地區為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不整合。
加里東構造旋迴的懷遠運動的塔康運動的差異上升亦表現為南高北低。造成本區南部缺失寒武系長山級、鳳山級和奧陶系地層,懷遠運動使本區北部的中奧陶系下馬家溝組與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觸。塔康運動則使中石炭系本溪組假整合覆於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北部***或寒武系上統崮山組***南部***之上。
4、印支——燕山運動
三疊紀至第三紀之間的地殼運動,是本區顯生宙以來最重要的造山運動。它奠定了本區地臺蓋層的基本構造格架。使蓋層發生東西向寬緩的褶皺和劇烈的斷裂活動,造成下第三系與下伏老地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
印支——燕山構造期形成的褶皺多為寬緩的背向斜,主要有xx大背斜、穎陽——石道向斜和箕山背斜。
xx大背斜軸部位於玉寨山、xx、xx一帶,是本區蓋層的主體構造,軸向近東西全長90餘公里,向西延伸至xx地區,向東傾伏,沒入華北平原之下。背斜核部由xx群、xx群及石秤花崗岩組成,翼部由五佛山群和古生界組成,北翼地層出露較完整,岩層北傾,傾角15-20度;南翼因受君召——太后廟斷裂破壞和第三系覆蓋,出露不全,岩層南傾,傾角20-40度。
穎陽——石道向斜位於穎陽、石道、東金店一帶,槽部由二疊系、三疊系組成,並有大片新生界掩蓋,北翼即xx大背斜之南翼,受斷裂影響,地層殘缺不全。南翼由五佛山群及古生界組成。
箕山背斜位於本區南部,呈東西向延伸,長約40公里,核部為前震旦系地層,北翼與穎陽——石道向斜相接,南翼被斷層切割,零星出露寒武、石炭、二疊系地層,與xx大背斜特徵基本相似。***見圖--5***
印支——燕山期形成的斷裂以高角度正斷層為主,逆斷層次之,斷裂主要有近東西向、北西向和北東向三組,它們將本區切割成各種形狀的斷塊,控制了新生代沉積盆地的分佈範圍及排列方向,構成現代地貌單元的天然邊界,其中近東西向的斷裂形成較早,與印支——燕山期褶皺有成因上的聯絡,形成嵩箕地區掀斜斷塊構造的基本輪廓,北西、北東向的斷裂發育較晚,對褶皺有較明顯的破壞和改造作用。
北西向斷裂以唐窯——中嶽廟斷裂和xx斷裂為代表,前者長約30公里,後者長約50公里,兩者互相平行,總體走向均為北西315度,斷面傾向北東***區域性相反***,傾角65-80度,斷裂破碎帶最寬達250米,切割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層,將xx大背斜斜截為三段,背斜中段和東段分別向北西方向錯移2公里和3公里,兩斷裂的北東盤老地層均逆衝到南西盤較新地層之上,故均為高角度壓剪性逆斷層,根據細小斷層角礫大多被磨圓,並且被平直光滑的斷裂面切割,而斷裂面又被多組節理切割破壞,以及角礫表面有多組鏡面和擦痕等特徵推斷,該兩斷面亦具有長期、多次活動的性質。
由於本區缺失侏羅系及白堊系沉積記錄,造山運***精選幼師實習報告***動的時限較難確切推定,故籠統稱為印支——燕山運動
5、喜馬拉雅運動
早第三紀末,喜馬拉雅運動使本區抬升,除東北部個別地方外,結束了第三紀構造盆地的沉積,造成上、下第三系之間的角度不整合接觸。
該期的構造變形主要是拗折和斷裂,形成四周向中間傾斜的構造盆地,盆地邊緣岩層產狀較陡,傾角多在20度左右,大者達40度,xx城南玉皇廟等地,可見到第三系與二疊系或三疊系呈斷層接觸,斷層面傾向盆地內部屬正斷層。
6、新構造運動
本區新構造運動表現為沿老的斷裂差異上升、拱曲,並且伴有新斷裂的產生。
第五章 地質發展階段簡介
本區地殼經歷了長期複雜的發展過程。概括起來,可分為太古代、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中生代及其以後。
太古代時期,本區為華北海槽區的一部分,石碑河時期,處於活動性很大的浩瀚大海中,伴隨地殼的多次強烈活動,海底發生多起範圍廣泛的基性岩漿溢位,形成厚達千米以上的熔岩被,每個噴發期形成中酸性火山灰的堆積,故石碑河組的原巖為基性火山岩加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沉積岩,郭家窯期,海底火山活動逐漸減弱,沉積作用與火山作用相互交替而形成泥沙岩和中基性巖及火山凝灰岩交替形成,中間加有矽,鐵質沉積。老楊溝期,過渡為地槽型祿緣碎屑沉積。
本區太古代時期除了發生廣泛的海底火山噴發,尚有多期基性及中酸性的岩漿侵入活動。
太古代末期,嵩陽運動使xx群地層發生近東向西的褶皺、斷裂和強烈變質,大規模的褶皺隆起是海水全面退回本區,形成進東西向的xx古隆起從而結束了本區太古代沉積歷史。
早元古代時期,地殼處於相對穩定和相對活動不斷轉化和更替的時期。這個時期,海洋生物開始出現。
早元古代末,本區有發生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中嶽運動,受其影響,xx群遭受強烈的褶皺、低階變質和斷裂破壞,來自東西方向的巨大壓力使其形成近南北向的同斜線狀複式背向斜構造,並改變了xx群地層構造面貌,使之變得更加複雜。中嶽運動還使近東西向的古斷裂復活,形成隆起和扭陷;使xx古隆起再次露出海面,形成今日xx的古地貌基礎,從而結束了本區活動性很強的地槽形發展階段。
三疊紀時,本區繼承了內陸盆地型沉積,三疊紀以後,印支運動結束了本區中生代陸相盆地沉積。到了侏羅紀以後,白堊紀之前,本區發生過強烈的造山運動——燕山運動,這次運動造成近東西向的開闊複式背、向斜褶皺和同方向的壓性斷裂,以及北東、北西向的區域性斷裂;塑造了顯生宙蓋層的構造格架,其中,主體構造xx大復背斜的褶皺隆起,造成地形上的差異和重力的不穩,導致大背斜核部地層向兩翼向斜方向發生重力滑動,形成顯生宙蓋層中的重力滑動構造,如北翼的林台山滑動構造,南翼的蘆店滑動構造,一系列近東西向的斷裂則奠定了xx、箕山等掀斜斷塊山地及大金店——告城半地塹式斷陷盆地的基本輪廓,控制了本區第三區紀沉積盆地的分佈及走向。
第六章 其他因素對地質的影響
外動力地質作用是指大氣、水和生物在太陽能、重力能的影響下產生的動力對地球表層所進行的各種作用統稱為外動力地質作用。主要包括風化作用,流水的搬運衝擊侵蝕等。
風化作用:岩石受大氣、水和生物的作用及地表溫度變化的影響,在原地被破壞、分解,稱為風化作用***化學風化、物理風化、生物風化***。風化作用使岩石逐漸碎裂,轉變為碎石、沙和泥等。
物理風化作用是指岩石在風應力的影響下,產生一種單純的機械破壞作用。其破壞特點是破壞後岩石的化學成分不改變,只是岩石發生崩解、破壞、形成岩屑,岩石由堅硬變疏鬆。引起岩石物理風化作用的因素很大,主要是溫度變化和岩石裂隙中水分的凍結。由於水的熱脹冷縮作用使裂隙越來越大,直至岩石被破壞形成碎 石。由於碎石在溫度變化下引起表裡不協調的膨脹和收縮作用,晝夜不停的長期進行,就會削弱岩石表層和內部之間的連線,使之逐漸鬆動,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產生表層剝落。
化學風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水和各種水溶液的化學作用和有機體的生物化學作用下引起的破壞過程。其特點不僅破碎了岩石,而且改變了化學成分,產生了新的礦物,直到適應新的化學環境為止。主要有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以及溶解作用。
生物風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動、植物及微生物影響下所起的破壞作用稱為生物風化作用。生物在地表的風化作用相當廣泛,他對岩石的破壞有物理的和化學的。
植物對岩石的物理風化作用表現在根部楔入岩石裂隙中,而使岩石崩裂;動物對於岩石的物理風化作用表現為穴居動物的掘土、穿鑿等破壞作用並促進岩石風化。
生物的化學風化作用表現在生物的新陳代謝,其遺體以及其產生的有機酸、碳酸、硝酸等的腐蝕作用,使岩石成分改變、性質軟化和疏鬆。
流水作用包括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河流地質作用以機械作用為主,伴有化學作用。河流在大陸上分佈極廣,是塑造大陸形態和建造大陸沉積物的重要營力。
這種剝蝕不是無限的,當河流在河口到達其匯入的靜止水面時,流速喪失,下蝕作用也就終止。外流河以海平面為河流下蝕作用的極限面,稱終極侵蝕基準面。此外,河流還以其流經的湖面,支流以其注入的主流水面等為其區域性侵蝕基準面。在大陸穩定和侵蝕基準面長期不變時,下蝕作用將河床上的起伏、臺階夷平,河床縱比降減小,流速變低,流水動能減小。當坡度減小到流水動能與河水搬運泥、沙所消耗的能達到平衡時,河床的縱剖面在理論上是一條下凹的圓滑曲線,稱為河流平衡剖面。力圖達到平衡部面是河水改造河床的總的趨向。 ②側蝕作用,河水破壞河床兩側的作用。它是在河彎處單向環流的作用下發生的。側蝕作用在河流的中、下游段或平原區河流中最為顯著。天然河流總有彎曲,河水從直道進入彎道時,原來沿河流軸線運動的主流,因慣性離心力的影響偏向河彎的凹岸,造成橫向水位差,從而單向環流發育起來。環流的表流衝擊凹岸彎頂的下段,掏蝕河岸引起崩坍,落入水中的沙、石被環流的底流帶到河彎凸岸邊堆積,形成邊灘。隨凹岸後退擴充套件,凸岸邊灘增長,河彎頂不但後退而且緩慢下移,河床的彎曲度加大,變成 s形,進而演變成一串ω***正反相接***形。這種形狀的河流稱河曲或蛇曲。當兩個河彎貼近,河水便衝開連線兩彎的細頸部,棄彎走直。這一過程稱為裁彎取直作用。遺留下的廢河道,變成了新月形的牛軛湖。河彎在環流作用下,不斷擺動,使河谷的谷坡不斷破壞,河谷底部加寬,但河床的寬度基本不變。側蝕作用使河床的長度增加,縱比降減小,流速變低。河流在自己形成的堆積物中迂迴流動。由地球自轉引起的科里奧利力,可使除赤道區緯向河流外的其他地區任何流向的河流的水流方向偏離,從而加強河流的側蝕作用。
搬運作用是指剝蝕產物被流水、地下水、風、冰川、海洋等搬走離開原地遷移它處。河流的搬運作用河流將碎屑物質、化學溶液運往下游方向的作用。河流的搬運物質大部分來自片流、地下水、斜坡重力作用帶入河中的機械碎屑或化學溶液,小部分是河流侵蝕河床的產物。河流的搬運方式包括機械搬運和化學搬運***溶運***。
沉積作用是指被搬運的物質到達適當的場所因條件發生變化而發生沉澱、堆積,統稱沉積作用。
第七章 心得體會
一週的地質實習已經結束了,現在我就這次實習談一下我具體的體會和感想。
通過本次實習我認識到:本區地層出露較全。從元古代地層開始,地層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型別多樣,包括岩漿岩類,沉積岩類以及變質岩類。本區的岩漿活動從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淺成侵入,噴出等。所見巖類有基性巖類和酸性巖類。從變質作用和變質岩方面,本區的變質作用主要為區域變質作用。主要變質岩有千枚巖,大理岩以及板岩。
在收穫的同時我也發現很大自身的問題。譬如對書本所學知識認識不夠深入,牢靠,連三大岩石都分清,真是特丟人。知恥而後進,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應更見努力。要將得過且過,直至皮毛的壞毛病改掉。可以說這次實習也是自我的一次檢驗。
幾天的野外實習雖說很苦,但是我們有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各種岩石及地質現象的機會。這與我們所學的課本知識相結合,是我對岩石及地質現象的認識更進一步的加深了。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和認識,頁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堅持不懈的韌勁、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真可謂一舉多得。是我人生一次難得的經歷,不僅使識的昇華,學習態度得以端正,更是人格品質的以鍛鍊的精神財富。
篇2
一、實習目的
為了增強社會實踐能力,靈活運用所學施工和路基路面工程的理論知識,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所學知識理論聯絡實際,培養社會交際能力忽然社會事務能力,而不只拘泥於校園生活,為畢業後邁出校門踏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
三、實習內容
1***施工工藝
施工準備—→放樣***驗收路基***—→拌和***配合比設計、審批、調機***—→運輸—→攤鋪—→碾壓—→檢驗—→養生。
***2***施工準備
a、材料準備:按技術規範標準要求進料。
b、機械準備: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前期準備
1瀝青面層施工前要對基層進行一次認真的檢驗,特別是要重點檢查:標高是否符合要求;表面有無鬆散***區域性小面積鬆散要徹底挖除,用瀝青砼補充夯實,出現大面積鬆散要徹底返工處理***;平整度是否滿足要求,不達標段應進行處理。以上檢驗要有檢驗報告單及處理措施和最終質量報告單。
2試驗路段
1施工前要首先完成試驗段***200m***,用以確定以下內容:
①確定合理的機械、機械數量及組合方式;
②確定拌和機的上料速度、拌和數量、拌和溫度等操作工藝;
③確定攤鋪溫度速度、碾壓順序、溫度、速度、遍數等;
④確定鬆鋪係數、接縫方法等;
⑤驗證瀝青混合料配比;
⑥全面檢查材料及施工質量;
⑦確定施工組織及管理體系、人員、通訊聯絡及指揮方式;
⑧首先有計劃,然後完成總結上報審批。
⑤試驗的目的是用以證實混合料的穩定性以及拌和、攤鋪、壓實裝置的效率、施工方法和施工組織的適應性。確定瀝青混凝土的壓實標準密度。要對混合料的鬆鋪厚度、壓路機碾壓次序、碾壓速度和遍數設專崗檢查,總結出經驗。
2攤鋪及壓實裝置
a、用2臺攤鋪機一次性整幅攤鋪。攤鋪機應具有自動找平功能,具有振搗夯擊功能,且精度要高,能夠鋪出高質量的瀝青層。整平板在需要時可以自動加熱,能按照規定的典型橫斷面和圖紙所示的厚度在車道寬度內攤鋪。
b、攤鋪混合料時,攤鋪機前進速度應與供料速度協調,底面層和表面層的攤鋪速度分別按1.7m/min、2.5m/min控制。
c、攤鋪機應配備整平板自控裝置,其一側或雙側裝有感測器,可通過基準線和基準點控制標高和平整度,使攤鋪機能鋪築出理想的縱橫坡度。感測器應由參考線或滑撬式基準板操作。
d、橫坡控制器應能讓整平板保持理想的坡度,精度在±0.1%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