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地理上冊複習資料

  掌握好每一個複習資料,輕鬆面對每一場考試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一***

  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類:

  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能夠迴圈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資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礦產資源。

  3、特點: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不足,相對短缺。

  二、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1、利用型別: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2、各類土地構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

  3、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⑴優勢:總量豐富、型別齊全,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⑵劣勢:人均佔有量少、比例結構不合理、分佈不均、各種土地資源破壞嚴重。

  4、分佈地區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佈在氣候溼潤的東部季風區。這裡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佈在東部平原和低緩的丘陵地區;林地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南、東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佈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這裡難利用土地多,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低,牧業在該地區的農業生產中佔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與南方水田的差異: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為主。

  5、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等。

  6、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三、水資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3月22-28日 中國水周***

  1、水是寶貴的資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資源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是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佔全球淡水資源的0.3﹪。

  ⑵水危機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汙染、水浪費。

  2、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⑴時間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際變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佈不平均,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工程***如: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⑵空間分佈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我國水、土資源的配合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

  ⑶措施:

  ①解決季節分配不均——興修水庫。

  ②解決空間分佈不均——跨流域調水。如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等。

  ③節約用水,防治水汙染。

  ⑷南水北調工程的三條計劃線路

  ①東線方案:在江蘇揚州市把長江水抽進京杭運河,用閘控制,逐級提升,過黃河後,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達天津市。

  ②中線方案:首先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到華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峽巨型水庫建成後,利用高峽出平湖,築渠輸水自流進漢江。

  ③西線方案:計劃提高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的水位,再開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長江水引入黃河上游,補充西北的水源。

  3、我國水資源的特點:⑴水資源短缺⑵時空分佈不均

  ***二***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不同的地理區域

  地理區域不僅可以劃分為多種型別***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而且同一型別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如:行政區域:省、縣、鄉;再如: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⑴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⑶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

  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3、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

  ⑴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

  ⑵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⑷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

  ⑸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⑹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⑺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三***

  一、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區域全貌

  2、現代都市建設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⑵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二、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1、區域全貌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優勢互補

  ⑴祖國內地:廉價勞動力、廠房、生產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費品。

  ⑵香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

  3、香港經濟持續繁榮的原因

  ⑴優越的地理位置

  ①香港背陸面海,海陸兼顧,具有雙向優勢,既有利於開拓中國內地,也為開拓沿海經濟地帶和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同美國的舊金山、巴西的里約熱內盧並稱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又位於溝通日本、東南亞、大洋洲及大平洋沿岸美洲各國的海上交通要道,這使得香港成為許多國家商品的中轉站,轉口貿易發達。

  ⑵靈活的經濟政策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許多進出口商品免徵關稅,進出口手續也極為簡便,從而吸引國際船隻和貨物過境,這也促進了香港轉口貿易的發展。

  ⑶祖國的大力支援

  香港地狹人稠,資源匱乏,祖國內地在提供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資源以及勞動力和廣闊市場等方面對香港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時,祖國內地又把香港作為轉口貿易的重要基地,通過香港、祖國內地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這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三、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

  1、美麗富饒的寶島

  ⑴位置: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相望,位於東海、南海、臺灣海峽、太平洋之間。

  ⑵範圍: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島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小島組成。

  ⑶居民:2300萬,漢族佔97﹪,多是明清以來廣東和福建兩省移民的後代,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⑷臺灣是祖國領土的證據:地緣、血緣、歷史和文化淵源。***P34中的活動2***

  ⑸自然環境:

  ①地形:島內西部是平原,約佔1/3;中東部是山地 ,約佔2/3.

  ②氣候:北迴歸線穿過南部,大部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只有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

  ③臺灣之最:玉山是臺灣最高的山,濁水溪是臺灣最長的河,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湖泊。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2、出口導向型經濟

  ⑴經濟: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即出口導向型經濟。

  ⑵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有利因素:

  ①優越條件,海島多港口。

  ②豐富廉價高素質勞動力。

  ③政策支援,吸引外資。

  ⑶工業分佈特點:分佈在西部地區。

  原因:

  ①位於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②大陸移民首先到達,最早開發的地區

  ③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

  ④海運便利

  ⑷主要城市:臺北是省會,是臺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臺灣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臺南是臺灣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臺灣的“矽谷”。

  3、兩岸交往

  ⑴1979年1月1日,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⑵2008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實現“三通”。

  ⑶兩岸實現海上直航後,最近的2條航線是:基隆——福州***265千米***、高雄——廈門***29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