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生物複習提綱
八年級下生物期末複習資料準備好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希望對你有幫助。
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一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通過種子進行繁殖的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種子果實→新一代植株。有性生殖後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有利於生物的進化。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如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無性生殖最大的優點是保留了親代的優良性狀。
應用: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等。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的。
1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做砧木。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
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嫁接出來的果實和接穗的性狀一樣。
2扦插的植物的莖段需要進行以下處理:
a.莖剪成15-20釐米長的莖段,一般每段保留兩個節。
b.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水分蒸發,減少蒸騰作用的,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和營養的面積的。
c.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去掉葉片是為了減少蒸騰作用,但不是全部去掉,因為要保證一定的光合作用,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去葉片時會在節上留下傷痕,而傷痕處較容易生根。
3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一個芽眼。
第二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1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例如家蠶、蜜蜂、菜粉蝶、蠅、蚊、蛾等。
2不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例如: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等。
由蝗蟲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2、蛻皮是昆蟲的生長髮育受到外骨骼的限制而發生的現象。
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後成體即可生活在水中又可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面板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發育過程:卵→蝌蚪→幼蛙→成蛙。
變態過程中,先長後肢再長前肢,最後尾巴消失。
2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外受精,水中變態發育。
3雄蛙有一對鳴囊,能鳴叫,為了求偶,雌雄蛙抱對使得精子和卵細胞同時排出,有利於提高卵的受精率。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所以兩棲動物雖然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但依然離不開水。
注意:兩棲動物的發育只說變態發育,不再區分到底是不完全變態發育還是完全變態發育。
第四節鳥的生殖和發育
1、鳥卵的結構與功能:要記熟P18圖
卵殼:保護作用,卵殼上有許多氣孔,以確保卵進行氣體交換。
卵殼膜:2層,具有保護作用
氣室:儲存氣體,氣體交換
卵白:保護作用,提供胚胎髮育所需的養料和水。
繫帶:懸掛卵黃,固定和減震,利於孵化。
卵黃膜:保護作用。
卵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部分,為胚胎髮育提供營養。
胚盤注意:不要寫錯字!:是進行胚胎髮育的部位,裡面含有細胞核。
2、“一個雞蛋就是母雞的一個卵細胞”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鳥類的卵細胞只包括卵黃膜、卵黃和胚盤三部分,而雞蛋除了這三部分還包括卵白、卵殼等很多結構。
3、並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出小雞,要看這個雞蛋有沒有受精,如果受精則可以孵出小雞,否則不然。受精的雞蛋胚盤大色濃,未受精雞卵胚盤小色淡。
4、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也有例外,比如杜鵑不築巢,孵卵,育雛。但無論如何求偶、交配、產卵是所有鳥類生殖和發育必經的過程。
5、鳥卵的哪些結構使得它能脫離水環境適應陸地生活?1卵殼和卵殼膜起保護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2鳥卵貯存豐富的營養物質供胚胎髮育需要;3卵白提供水環境。
第二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2、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以後隨著科學的發展,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
3、性狀:生物體所表現的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統稱為性狀。
4、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注意判斷!參考課本P26及P28練習3
5、轉基因超級鼠P27的啟示: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同時也說明在生物傳種接代中,生物傳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這個實驗應用的技術是轉基因技術。
6、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狀是否表現,還受環境影響。如南橘北枳,蘿蔔地上部分綠色底下部分白色等
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
2、.基因是位於染色體上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包含關係:
3、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一條染色體一般包含1個DNA分子,上萬個基因。
4、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5、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子代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父親母親
體細胞染色體數目46條23對46條23對染色體特點:成對
生殖細胞染色體數目23條0對23條0對染色體特點:減半不成對
孩子
體細胞染色體數目46條23對染色體特點:成對
6、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書P32
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1實驗材料:豌豆。選擇原因:a、豌豆自花傳粉,閉花受粉,一般不受外界干擾,是純種。b、豌豆有易於區分的相對性狀。
2實驗過程:把純種矮豌豆和純種高豌豆雜交,不論正交反交,結果全都是高莖豌豆。再把獲得的子一代豌豆雜交,結果發現長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過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約為3﹕1。
3對實驗現象的解釋為:
a.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基因也有顯性和隱性之分。
b.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矮莖的,其基因組成只有dd一種,表現為顯性性狀高莖的,其基因組成有DD或Dd兩種。注意抓住題目中哪個是隱性性狀從而推斷其他的;若無相關資訊,可假設某一性狀為隱性性狀,進而推斷與題目資訊是否符合
c.基因組成是Dd的,雖然d控制的形狀不表現,但d隱性基因並沒有受D顯性基因的影響,還會遺傳下去。
親代性狀高莖矮莖
親代基因DDdd
生殖細胞基因Dd
子一代基因DdDd
子一代性狀高莖高莖
生殖細胞基因DdDd
子二代基因DDDdDddd基因型比例
子二代性狀高莖高莖高莖矮莖表現型比例高莖:矮莖=3:1
2、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直系血親: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自己的子女,外孫女,孫女。
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堂/表兄弟姐妹,姑侄,舅甥女之間
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後代患該遺傳病的機率就增大。
第四節人的性別遺傳
1、性染色體是指在能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在人的體細胞中,性染色體有2條。
2.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條+XY女:44條+XX。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1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精子22條+Y或22條+X,卵細胞22條+X。
4、男性形成兩種精子的機會均等,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也均等,所以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比例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佔50%。
第五節生物的變異
1、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由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單純由環境引起的變異,如果沒有影響到遺傳物質,就不會遺傳給後代,是不可以遺傳的變異。注意:變異有的可以遺傳,有的不可以遺傳,關鍵看遺傳物質有沒有改變,即染色體、DNA、基因有沒有改變。
2、人類可以利用人工選擇如高產奶牛、雜交育種如高產抗倒伏小麥、誘導基因突變如太空育種等方法,應用遺傳變異的原理培育新品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生物變異的意義:是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可以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第一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原始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過程如下:無機物→小分子有機物→大分子有機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氣成分來自於火山噴發,由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氣體構成。原始大氣中與現在大氣明顯的區別是沒有氧氣。
3.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質和能量。
4、美國青年學者米勒設計的實驗裝置中,沸水模擬原始海洋,正負極火花放電模擬閃電,冷凝器模擬降雨,最終在沸水中得到了氨基酸,證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簡單小分子有機物。
5、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條件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後來,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又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彙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大約在地球形成以後10億年左右,才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誕生於原始海洋。
6、原始地球條件: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1、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絡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異同。
2、研究生物進化中化石是證明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千萬年的複雜變化形成的。P57不同地層化石模式圖
3、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1比較不同型別動物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從而判斷脊椎動物進化的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
2通過對鄭氏始孔子鳥和爬行動物的形態和解剖特徵比較,說明鳥類起源於古代爬行類。
3利用組成生物體的一些重要物質的差異性來比較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親緣關係最近。
4、科學家們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斷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5、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6、P59動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圖
第三節生物進化的原因
1、100年以後,樺尺蛾體色由淺色佔多數變為深色佔多數,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淺色的樺尺蛾在黑色的樹幹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倖存下來,繁衍後代。
2、保護色及其意義: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們把這種體色稱為保護色,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發現,這對它躲避敵害或者捕獲獵物是十分有利的。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除此之外,警戒色和擬態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1達爾文認為,自然界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空間等都是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要為獲得足夠的食物、空間等而進行生存鬥爭。
2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其中有許多變異是能夠遺傳的,這些不斷髮生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3變異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變異在生存鬥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遺傳給後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易被淘汰。
4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鬥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第八單元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傳染病和免疫
第一節傳染病及其預防
1、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傳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結膜炎、蛔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甲肝、乙肝、肺結核、脊髓灰質炎、淋病、艾滋病等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1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叫傳染源。
2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歷的途徑叫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如蚊子能夠傳播瘧疾、西尼羅熱等。
3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如隔離、切斷傳播途徑如紫外照射、噴灑消毒液、保護易感人群如鍛鍊身體、接種疫苗。
綜合措施和重點措施相結合。如麻疹以預防接種,保護易感人群為重點;蛔蟲病以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艾滋病以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
第二節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其功能:
1第一道:面板和黏膜,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上還有纖毛,隨著纖毛的擺動,病菌等異物能被清掃出去。
2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融解。分佈在血液,淋巴結,脾臟,肝臟等組織器官中分佈有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
2.第一、二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叫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1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2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
3抗原與抗體的關係:抗原進入體內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抗體對抗原的反應具有特異性,一定的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猶如鑰匙與鎖的關係。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自身穩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防禦保護
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免疫監視
6.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
7.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進入人體內的某些食物或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找出過敏原,並且儘量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是預防過敏反應的主要措施。
8.計劃免疫、意義:
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式,有計劃的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於保護兒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後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
致病原因:HIV主要侵犯並瓦解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不能抵禦病原體,因此病人常死於多種疾病的危害。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第二章用藥和急救
1.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1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的藥物。
2非處方藥:簡稱為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藥物。非處方藥適於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
3.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在使用前,都應該仔細閱讀使用說明,瞭解藥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藥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確保用藥安全。
4.中藥是我國傳統的藥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從各種動植物中提取出來的。
西藥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學物質合成的,因此又被稱為化學藥品製劑。
5.藥物的儲存大多需要放在乾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儲存,避免受潮。
7.有效期為2012年7月,說明該藥可以用到2012年7月31日。
失效期為2012年7月,說明該藥可以用到2012年6月30日。
8.心肺復甦包括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對口吹氣法,具體操作看課本P91。如果病人同時心跳驟停,則應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具體操作看課本P90。
10.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內出血和外出血。內出血是指體內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診斷,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救治。外出血是指體表的出血,在送往醫院之前,應該做必要的止血處理。
2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三種。
a.毛細血管出血最常見,出血時血液呈紅色,從傷口滲出或像水珠一樣流出。
止血: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出血,可以先將傷口沖洗乾淨,然後貼上創可貼,或是在傷口蓋上敷料,用紗布繃帶加壓止血即可。
b.靜脈出血時,血液呈暗紅色,連續不斷地從傷口流出。遠心端止血
c.動脈出血呈鮮紅色,從傷口噴出或隨心跳一股一股地湧出。近心端止血
第三章瞭解自己,增進健康
第一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
2.健康的生活不僅需要加強身體鍛鍊,搞好個人衛生,還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向上的心態,同時還應當學會與人相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3.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緒和適度的情緒反應,表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處於積極的健康狀況。
4.調節情緒的方法:轉移注意力、合理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第二節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生活習性,如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生活安排、娛樂方式和參與社會活動等等。
2.探究酒精菸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1提出問題:酒精菸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有影響嗎?
2作出假設:酒精菸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有影響。
3制定計劃:
供選擇的材料:活水蚤、蒸餾水、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菸草浸出液、吸管、載玻片、顯微鏡、計時器。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A.水蚤的正常心率為:100—350次。
B.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菸草浸出液對水蚤的心率起促進作用,因為菸草裡含有菸鹼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經興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