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說課稿

  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高中階段自然地理部分學習的總結,同時要為人文地理的學習打下基礎,以及為正確處理人地關係並正確指導人類活動的合理性打下基礎。

  本節的關鍵所在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誰也離不開誰,而且誰也會影響誰。各要素之間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相互影響達到統一的狀態。

  案例是本節教學的重要手段。因為本節是抽象的理論,教師要以具體的案例讓學生有形象具體的感知;而學生要學會分析案例來掌握本節知識和鍛鍊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實踐能力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以生物為例,說明生物與其他地理要素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認識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2.瞭解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的新功能;

  3.以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東北地區的森林砍伐為例,說明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案例一,緊扣植物的光合作用,繪製生物迴圈示意圖,說明生物與其他地理要素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及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2.閱讀案例二,緊扣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剖析生物、土壤、地貌、水文、氣候等要素間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3.閱讀案例三,緊扣森林破壞,剖析植被變化對土壤、地貌、水文、氣候的影響,說明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培養正確的人地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樹立事物普遍聯絡的思想;

  2.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促進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及其表現***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 教學難點:

  1.地理要素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整體性功能

  2.自然地理環境的生產功能、平衡功能;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表述問題的能力。

  二、說學情

  學生已學習水迴圈和岩石圈物質迴圈,對地理環境要素有初步的認識,對物質遷移和能量的交換有一定的瞭解,已具備基本的地理閱讀分析、提取資訊的能力。但學生還缺乏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來幫助學生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認識,還需要補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知識,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法

  案例教學、啟發式講授

  四、說學法

  學生原有的地理基礎知識不紮實,學習地理方法簡單;但學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案導學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團隊精神,增強學習效果;體會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複雜性,將學習目標內化到行動上。

  五、說教學過程

  ***二***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後一節內容,從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對自然地理知識的總結、歸納和融合。所以在教學中應充分聯絡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做好縱向、橫向聯絡,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本節教材從總體上看,包括兩部分內容,

  一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之一──差異性,

  二是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是通過自然帶的地帶性分佈規律來體現的。本節課主要是以地理分佈規律為中心內容,在教學時,要突出讀圖分析、推斷的環節,而且所提供的圖表、資料必須有利於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和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特點

  2.瞭解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分異規律

  3.提高讀圖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4.運用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原理,分析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世界陸地自然帶分佈圖”進行分析,並可以圖文轉換;閱讀“喜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異圖”,獲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2.學會與他人合作,並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和見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樹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含義和體現。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及產生的原因。

  教學難點:

  1、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及產生的原因。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與農業生產地域差異的關係。 二、說學情

  本節內容是第五單元第二節內容,學生學完了前四章內容,已基本掌握了氣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環境要素間關係,估計學生通過讀圖、討論和思考,應該能得出地理環境的基本特點――地域差異性。但地域差異性的分異規律對學生來講仍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

  ① 問題探究教學法 ② 多媒體教學法

  ③ 圖文轉化教學法 ④ 案例教學法 ⑤ 討論歸納教學法

  四、說學法

  ① 小組合作學習法 ② 圖表學習法

  ③ 比較學習法 ④ 案例學習法

  五、說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