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地理導學案

  導學案作為七年級地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計和構想,在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學習目標:

  1、掌握緯度位置、海陸分佈、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等對氣候的影響。

  2、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項,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3、使學生初步樹立關注身邊地理環境,培養對生活中地理現象探究的好奇心。

  導學過程:

  匯入:讀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佈圖”、“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說出赤道和兩極氣溫和降水方面的不同。大家想一想,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世界氣候的千差萬別呢?

  1、合作探究:由於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和地球的運動導致了地球上不同緯度獲得的熱量有什麼不同?

  低緯度地區氣溫______,高緯度地區氣溫________;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兩極地區降水________

  2、自主思考:我們生活在海邊的孩子一定有過游泳的經歷,請同學們結合感受思考一天中,中午和傍晚沙灘和海洋的氣溫有什麼不同?夏季陸地和海洋氣溫誰高?冬季呢?

  合作探究:

  ①緯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內,靠海近的地方溫差____距離海洋遠的地方溫差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海洋的高溫月份和低溫月比陸地出現拖後________月。

  ③請同學們讀圖思考討論:沿海地區的降水比內陸的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①讀圖比較重慶和峨眉山氣溫的

  不同及兩地氣溫不同的原因?

  練習:某一山嶺,山麓B處與A處的垂直高差

  為5000米。如果B處的氣溫為20攝示度,請問,

  A處的氣溫應該是多少攝示度?

  ②讀圖分析由於安第斯山脈對空氣阻擋使得其迎風坡降水_________背風坡降水_______?由於山脈對太陽輻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向陽面氣溫________背陽面氣溫___________並且海拔越高氣溫越______________

  ③讀P72圖比較安第斯山脈兩側景觀的不同並分析原因

  綜合練習:P72頁填表完成影響下列各地氣候的主要因素。

  4、自主學習:,讀課本P73文字及圖片學習人類活動對

  氣候有什麼影響?

  達標測試:

  一、選擇題

  1.小青從北京到新疆旅遊,火車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觀變化,這是 *** ***

  A.海陸位置差異的結果 B.河流差異的結果C.地形差異的結果 D.緯度差異的結果

  2.冬季,我國北方的哈爾濱白雪皚皚,而南方的海南島則花果飄香,氣候宜人。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的影響 D.河流的影響

  3.夏季,我國廬山。峨眉山等是避暑勝地,這是 *** ***

  A.緯度位置的影響 B.海陸位置的影響 C.地形的影響 D.河流的影響

  4.我國西南橫斷山區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地區地處低低緯度B茂密的森林對氣候具有決定性的調節作用

  C這裡離印度洋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響D 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較大

  5.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陽輻射②地球形狀③地球運動④海陸分佈⑤地表起伏⑥人類活動⑦動物活動A①⑦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6.導致全球氣溫升高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 ***

  A.大面積的植樹造林 B.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礦物燃料

  C.家庭電器的大量使用 D.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

  8青島夏季成為我國避暑勝地的原因 *** ***

  A.緯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陸因素D.人類活動因素

  9.赤道地區的乞力馬扎羅山出現了“雪鋒”現象,主要原因是 *** ***

  A.海陸因素B.緯度因素C.人類活動D.地形地勢

  10、熱島效應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

  A.緯度因素影響 B.地形因素影響 C.人類活動影響 D.海陸因素影響

  二、總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氣候的因素

  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初中地理教學探究性學習

  多年以來,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一直是被廣大學校和教育機構所重視的,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千差萬別。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現在更多的轉換為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分析瞭如今初中地理課堂中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意義,並闡述了怎樣更好地形成初中地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模式。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簡直是天壤之變,但其中還摻雜著一小部分的為改變完全的教學方法。教師保持自己原有的教學風格固然是好事,但是為了順應現在的教育教學,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以探究式學習為中心,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初中地理學習課堂,給學生自主式學習、互相合作式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的機會。教師要打破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探索並有效地形成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是尤為重要而有利的做法。以下就是對初中地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分析:

  一、什麼是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讓學生進行探究為主的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探究,對學習的知識點或者實際問題要有想要探索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進入探究式學習的模式。探究式學習的關鍵,就是教師要給予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地、不靠別人的幫助,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新的問題進行探究。當然,教師要給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否則,學生盲目地探究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相反會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的效率。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再給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以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者獨立思考的方式,讓他們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最後教師在給予總結性的評價和全面性的探究結果。這樣一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地理的學習,其實也和生活有很大的聯絡,比如中國地圖、世界地圖,能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教師講這一課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究國家、城市分佈的特點,拿出地球儀,學生會對這個球體感興趣,充滿著好奇,教學之前說:“這就是地球,我們就在這裡面住著。”然後讓學生自己觀察這個地球儀,他們會探索到別樣的奧祕,每個人都看到和別人不同的東西,這就是探究式學習和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差別。

  二、初中地理中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意義

  目前為止,初中地理教學中還存在著灌輸式教學,儘管新課改普遍實施,但是有些教師還是不能依著新課改完全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很多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教師重視的是學生是否掌握或者將學習的內容是否背誦下來,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是否合格,而忘了培養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主動性和探究意識。另外,教師在地理教學課堂中,只顧著自己講解重點知識,遇到和考試沾邊的題目就會講解一些解題技巧,他們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以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授課重點放在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講課內容也圍繞考試題型,涉及考試的知識點多,教師就會多講解、詳細講解,而對於那些考試不會涉及到的知識,教師就會一筆帶過甚至直接不予講解。在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下,學生沒有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潛意識也將跟考試無關的知識直接抹掉,自覺的跟著老師的步子走,這樣下去,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大減弱,更沒有一點探究意識和能力。探究式學習是順應新課改趨勢的一個效果佳的教學方式,是國家教育對素質要求提升的必然方式。這一教學方式的重點要求是“一切為了學生能力的培養”,表示學生的學習是靈活多變的、有效果的。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將這一教學方式運用到恰到好處,不僅能提高教師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活躍地理課堂的氣氛,還能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探索發現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地理的探究意識和能力。探究式學習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即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非常有效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能力,自主地學習怎樣學習,而不只只是學到了什麼地理知識。

  三、初中地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完美形成

  地理學科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課程,其中地理環境又是由大氣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等構成的。對於這門學科,很多學生不願意學、不感興趣,有這種想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初中文化課的學習中,地理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課”,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更別說去重視這門課程;另一方面,初中地理課本中本身就枯燥無味、複雜難懂的資訊資料和邏輯推導,使得學生無從下手,不像數學那樣一環套一環,順著邏輯完全可以推匯出來,地理是沒有邏輯的,很多人對他的學習方法就是記,記得住就會了,記不住就完全不會。但是很多學生遇到地理是選擇知難而退的,例如,關於氣候的資訊資料,主要是有氣溫和降水量兩方面,但是案例習題中給出很多令學生感到陌生和困惑的圖表: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條形圖、年均氣溫和年均降水量圖、氣溫和降水量資料表格、氣溫和降水量以及氣候型別的關係圖等等。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形成探究式學習模式呢?就要先了解並解決學生的問題,教師要消除學生覺得地理很難的想法,要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選擇播放影像資料等,然後根據資料提出問題,這樣就能創設出一個探究式學習的課堂氛圍,比如,在講“宇宙中的地球”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看一些關於宇宙裡面星體的視訊資料或者動態圖,然後提一些有關問題,如“宇宙中有多少星體”、“它們的轉動有什麼特點”、“形態有什麼不同”……然後學生在產生興趣以後,開始對問題有了探究意識,並自行開始獨立思考或者與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的方式。這樣的探究式學習,對於教師來說是對自己教學水平與能力的提升,對於學生來說是對自己學習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探究式學習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不再是以往教師灌輸式教學中使學生並不能很好的學習掌握到新地理知識。

  作者:陳會玲 單位:襄陽市第三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