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教案

  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人教版七年級政治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的教案,僅供參考。

  ***一***

  課題:國家的變化

  教學目標

  認知:

  知道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

  情感:

  1.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發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情感。

  行為:

  立志建設祖國、報效祖國。

  教育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教師出示實物:火柴、釘子並問:請大家看這是什麼?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麼嗎?***洋火、洋釘***

  2.問:解放前不僅火柴叫洋火,釘子叫洋釘,那時點燈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築上用的水泥叫洋灰。為什麼在這些東西名字前頭都加個“洋”字呢?

  3.師:解放前的中國,連火柴、鐵釘都要從外國進口,那時人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為此我請同學們自己回家採訪家裡的老人,請大家說一說你家裡的老人小時候的生活是怎樣的。

  4.學生通過講解、播放錄音、展示圖片、照片等方式,介紹家裡老人小時候的苦難生活。

  5.小結:在解放以前,人民生活悽苦,舊中國十分貧窮落後。

  板書:解放前  貧窮落後

  二、啟發明理

  過渡: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幾十年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逐漸富裕。

  1.從新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祖國的變化。

  ***1***學生列舉自己家鄉、自己家庭或生活周圍的例項,說說我國人民在生活方面的發展變化和感想。

  ***2***小結:新中國不斷前進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正向小康水平邁進。

  2.從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瞭解祖國的變化。

  過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祖國的經濟發展是直接相關的,而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工農業的發展。

  板書:今天

  ***1***展示農業的發展變化

  板書:農業

  教師、學生共同展示農業的發展變化

  教師小結: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耕作技術水平提高了,糧食產量也猛增,我們看到金色田野裡收割機正收穫著農村改革開放後的碩果。

  ***2***展示工業的發展變化

  過渡:農業的變化這麼大,工業生產更是日新月異。大家一起看看我國鋼鐵、煤炭、石油、發電量的變化。

  板書:工業

  出示一組資料:***具體資料見擴充套件資料***

  算一算:1949年,我國鋼產量不到16萬噸,1996年達到1億噸,約是1949年的幾倍?

  問:工業產品產量在世界排名大幅度提高和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

  小結:工業生產飛速發展

  3.從體育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體會祖國的發展變化。

  ***1***過渡:我國工農業有了巨大變化,體育運動也有很大發展。

  板書:體育

  ***2***問:你知道在舊中國,中國人被誣衊為什麼嗎?你又知道新中國成立50年來,體育健兒打破多少項世界紀錄?獲得多少世界冠軍嗎?

  ***3***讀一讀:課文後“讀一讀”欄目中的第一段。

  ***4***問:每當你在電視轉播中看到五星紅旗在國際賽場升起時,特別是當大家得知中國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時,你的心情怎樣?為什麼?

  ***5***小結:我國在近年來,體育事業上取得巨大成績,使外國人不敢小看中國。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不再是東亞病夫,我們是強者。隨著全民健身事業的開展,體育事業將會大步前進。”

  4.從科技的進步,感受祖國的飛速發展和變化。

  ***1***過渡: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使祖國躋身於世界體育強國之林,而科學技術的發展,更令世人對我國刮目相看。

  板書:科技

  ***2***學生閱讀課文後“讀一讀”欄目中的第二段。

  ***3***學生列舉自己所知道我國科技方面的成績。

  5.暢談祖國變化,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1***面對祖國各方面的飛速發展,你們想對祖國說什麼?

  ***2***為什麼舊中國我們連火柴、鐵釘都造不了,而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年中,取得了這麼偉大的成就?

  ***3***小結: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民當家作主,辛勤勞動,創造出偉大成就,使祖國騰飛。

  三、展望未來

  1.師: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已經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到20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過上寬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那時,人民生活和國家會怎樣?

  2.學生展望未來。

  3.小結:到那時,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板書:明天 繁榮富強

  4.師:讓我們共同對祖國說出我們的心願――騰飛吧,祖國!騰飛吧,東方巨龍!

  板書課題:

  課題:變化的奧祕

  我們搜尋身邊的變化,感受著祖國的日新月異,享受著變化帶來的喜悅,暢想著未來更美好的生活。但我們是否思考過,這些變化的起源是什麼?這些變化的奧祕又在哪裡呢?

  一、小崗村的手印

  從七十年代末,中國農村開始逐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方式不僅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使農民走向了富裕。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曾使中國農民在勞動和分配上都實行絕對的平均主義,甚至有飯都是大夥一塊兒吃。“大鍋飯”的結果是飯越吃越少、人越過越窮。

  到了七十年代末,安徽省部分農民冒著“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危險,偷偷摸摸地把一些麥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裡去種,搞起了“包產到戶”。鳳陽縣小崗村便是這項改革的發源地,這就是當年村幹部和十幾戶農民按手印立下的大包乾祕密協議,協議上寫著:如果村幹部坐牢殺頭,其它農戶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到18歲。坐牢殺頭的情況最終沒有發生,而包產到戶的結果卻是加快了生產進度、抓住了季節,這便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雛形。

  1980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當時著名的75號檔案,對包產到戶的形式予以肯定。大包乾,大包乾,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由於“包產到戶”從根本上打破了農業生產經營和分配上的“大鍋飯”,使農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權,因此受到中國各地農民的廣泛歡迎。到1981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在中國農村絕大部分地區推廣。

  此後,中國政府繼續不斷穩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延長土地承包期,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問:是什麼力量讓小崗村的18戶農民冒“坐牢殺頭”的危險簽訂祕密契約?這個契約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二、開放的前沿 :深圳特區

  如果說,中國的農村改革始於1978年的土地承包制,那麼中國的城市改革和開放則始於1980年經濟特區的創辦。經濟特區的成立,揭開了中國城市改革開放的序幕。

  深圳特區的創辦過程

1

2

3

4

5

堅持了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6

堅持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出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種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 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變化的奧祕

  作業:見練習冊

  板書設計:

  小結:學生小結

  ***二***

  課題:第五課 小康家園

  教學目標:瞭解我國現在的小康水平

  教學重點:恩格爾係數

  教學難點:恩格爾係數

  教學方法:舉例式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王枚搬家了。看著寬敞明亮的新居,望著屋內漂亮的裝飾,王梅興奮地問問爸爸:“我們現在過的是不是就是電視裡常常提到的小康生活?爸爸說:是啊!小康生活不光是指導諗條件的改善,……還包括很多內容!以後,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在未來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時,人們的居住狀況應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有人預測,在本世紀的前十年裡,我國城市居民奔小康體現在住房上主要是居住面積的增加,而在後十年中則體現在居住品質的提高。

  在剛剛結束的“十六大”上,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那麼,進入小康社會後,我國城鎮居民應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宋春華***曾任建設部副部長***談了他的看法,他將未來的城市居民住房狀態稱為後小康居住模式。這一居住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前10年是居住面積的增長,後10年是居住品質的提高。其大致程序是這樣:到2005年,我國城市核心家庭如以平均3.16人計算,人均擁有建築面積達22平方米,每戶建築面積大約為70平方米***69.5平方米***。到2010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積為25平方米,戶均面積大致是80平方米。在達到這一住房指標後,新建住房增幅有可能放緩,住宅產業將由增量型的發展轉向存量型的發展。

  均住房建築面積,大致為20平方米,摺合使用面積約15平方米左右。因此,到2020年的小康顯然是一個更高層次的概念。

  你家的住房是什麼樣子?面積大概有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家現在的住房情況和以前相比有什麼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吃了嗎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恩格爾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

  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

  收入變動百分比

  R2又稱為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

  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資料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數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才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

  恩格爾係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額

  恩格爾係數=───────

  總支出金額

  除食物支出外,衣著、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樣在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所佔比重上升一段時期後,呈遞減趨勢

  算一算

  向父母瞭解自己家庭的收支情況,用恩格爾係數計算一下,看看,你家的生活水平處於哪個發展階段。

  三、休閒新時尚

  1、 到飯店吃飯

  2、 結伴旅遊、

  3、 網上守歲

  ***三***

  課題:數字小康

  教學目標:掌握小康的標準

  教學重難點:小康的含義

  教學方法:以身說法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小康一詞,最早出自《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說,人民勞苦夠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這裡的小康指的是一種“富有仍嫌不足,但溫飽已經有餘”

  講授新課

  一、 小康的來歷

  從先秦至近代,儘管小康社會在思想家的筆下被描繪得極為誘人,但這種理想的社會從末有過,然而,小康思想在人民中間產生了極為深遠影響,它作為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盛行千年而不衰。

  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從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社會發展總體水平比較實在的生活狀態,從此,小康社會在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具體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神州大地已經嶄露頭角。

  二、小康標準

  A、 小康社會就是人人有錢的社會

  B、 小康社會就是吃得講究、穿得高檔、住得好社會。

  C、 小康社會就是人民受到充分教育,國民素質,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人人都講文明禮貌、講道德的社會

  D、 小康社會應該沒有沙塵暴,應該是碧水藍天

  問:你贊成他們的說法嗎?你心目中的小康社會是什麼樣的?

  三、數字小康

  中國小康基本標準及1980年和2000年的達標情況

指標名稱

單位

小康標準

1980

2000

1、人均GDP

2500

778

3850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0

974

2924

3、農民人均純收入

1200

315

1068

……

……

……

……

  問:對照小康標準,1980年有哪些專案沒有達標?2000年有哪些專案沒有達標?與1980年相比,2000年哪些方面有了比較大的進步?

  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到20世紀末,我國將總體進入小康社會。

  小結:學生小結

  作業:見練習冊

  板書設計:


猜你感興趣:

1.人教版七年級政治教案

2.人教版七年級政治上冊教案

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政治教案

4.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政治教學計劃

5.七年級政治上冊全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