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學語文的論文

  哪些論文是寫中學語文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淺論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學論文的寫作

  一、說說“新時期”

  研究教學論文寫作,首先要關注時代的背景,關注教改的形勢。這裡所說的“新時期”,指的是近幾年以及今後若干年內教改、教研、教學的背景與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一言以貫之,就是“新課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就中學語文教學而言,各方面的巨大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困難、疑慮、不安與辛勞,但更多的是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以及非常廣闊的探索空間,給中學語文教學論文的寫作帶來了無限的機會。那麼,從教育教學的角度而言,我們所說的“新時期”“新”在哪裡?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佈,標誌著課程改革的序幕已經拉開,新的標準,新的教材、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要求一步一步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2.沿用已久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包括修訂本的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將退出歷史舞臺,義務教育階段與高中階段的課程標準已經頒佈。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將發生多方面的深刻變革。

  3.試用修訂本的初中語文教材將匆忙結束它的歷史使命,而代之以按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多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教材。高中語文課標教材已經進入實驗區。隨之而來的是對語教師思想和業務素質上的高要求。

  4.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步伐,課標語文教材、教材培訓、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性學習、綜合性學習、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教學評價、中考改革、校本教研等等紛繪複雜的新鮮事物在向我們挑戰。

  5.全國各地,中學語文的課題研究相當活躍;語文刊物的編輯思想發生深刻變化,各地報刊不斷推出新的寫作欄目;讀、寫、練三類書籍的編寫也緊跟形勢,緊跟教材,緊跟教學,顯得空前活躍。

  ……

  這樣新的變化,這樣新的內容,這樣新的要求,無疑地鋪開了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學論文的寫作平臺。

  二、說說新時期教學論文題材的開掘

  面對寬廣的寫作平臺,必須找到清晰的寫作感覺。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地思考寫作題材開掘的問題。大致說來,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學語文論文的寫作,有如下寫作內容、寫作題材是中學語文教師力所能及的或者說是應該進行開掘的:

  1.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研究。

  2.人教版、蘇教版、語文版、湖北版初中語文新教材編寫理念、編寫思路、編寫體例、編寫風格的研究。

  3.初高中大量新課文的分析、品味、鑑賞以及連結資料的搜尋、收集與介紹。

  4.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與教法的研究,初中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研究,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拓與延伸。

  5.各種創新課型、創新思路、創新課堂活動、創新教學方法的實踐與研究,各種創新教案的設計與編寫。

  6.初高中文體教學研究特別是文學作品的教學研究與文言文的教學研究,以及高中選修課程的教學研究。

  7.各套教材作文訓練體系、口語交際訓練體系的教學實踐與研究。

  8.與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有關的各類課題或“教學實驗”的研究。

  9.學生課外閱讀美文的評薦,學生創新寫作的指導及學生優秀習作的評介,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索及學生學習方法的點拔。

  10.新形勢下的高考試題研究和中考評價研究。

  以上10大類的寫作題材,每一類都是一個美麗的開掘不盡、“寫”之不竭的大海。

  對這些寫作題材,我們可以從課題實驗、專題探討、系列探究、細節探求等等不同的角度去進行開掘。

  三、說說寫作目標的捕捉

  論文寫作需要寫作方向。這裡所說的寫作方向,指的是尋找寫作目標、捕獲寫作目標,它與下面因素密切相關。

  1.要關注與開掘當前的寫作題材。如果我們淡漠了對形勢的關注,淡漠了對上述題材的研究,自然就會覺得比較茫然。而比較用心地關注一下,就會覺得大有用武之地。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各套初高中語文教材中,有數以百計的新課文正在等待著我們去品味,去探究,去鑑賞。

  2.要善於從自己的長項出發找到寫作目標。我們可以把中學語文教學論文大致上分為事理性教學論文、事實性教學論文、賞析性教學論文、資料性教學論文和輔導性教學論文五大類。每位教師都可以從這五大類裡面找到適於自己或自己長於表達的寫作內容。

  3.要善於從教學實踐中、從教學研究中找到寫作目標。這樣的寫作先是“有事”,然後“有感”,然後才是“有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歷經著實踐、思考、提煉、立論、寫作、修正各個環節,寫出來的論文可以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具體地說,我們究竟如何拓展自己的寫作方向、找尋到寫作的目標呢?可從下面八個方面入手。

  1.選點。即專項地、專門地、專題地進行某個方面的論文寫作探究。如專攻課文千字賞析小論文,專攻課文小資料開發等。

  2.發現。即發現人們在論文寫作中的空白之處,薄弱之處,然後在實踐的基礎上去填補空白。如作文創新教案的編寫,微型一課多案的設計等等。

  3.提取。就是將先進的理念、科學的做法***或者自己在教學教研實踐中想到的或提煉出的獨到見解***作為論題,進行立論,進行引證,進行闡述,使之成為思想的結晶。如“論課標中的‘對話’理念”、“論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學習運用語文的規律”等等。

  4.體驗。在某種理念的支撐下進行教學實踐,或者在某一課題內進行探究,或者在學習運用著名教師的教學藝術上有自己的深刻體會,從而產生文章。

  5.觸發。即在學習與閱讀中學語文教學資料中看到別人寫有某類文章、某篇文章,覺得話未說盡,覺得還另有立論的角度,於是自己跟著上,力求寫出超過別人的文章。

  6.派生。即利用、開發別人的教學教研見解或其他文章。如課文研究綜述、教學個例品析、教學實錄點評、教學風格述評、著名教師研究、美文評介賞析、作文教學資料之類。

  7.繁衍。即寫一篇文章時,從此文中又產生新的寫作“點”並以此為資源再寫一兩次、兩三次。比如對課文《三峽》寫“美點賞析”時,又產生“《三峽》的層次美”,又產生“《三峽》的時空美”、“一筆雙寫的美妙筆法”。

  8.應對。對刊物徵稿、教研室徵稿、開會提交論文、雜誌新欄目開設、出版社相約等各種寫作機會決不放過,不失信,不敷衍,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但不可花錢買“發表”。

  9.系列。這是寫作層次最高、寫作最為艱苦繁難、能夠表現大家風範的一種作法。它要求作者歷經寒暑、爭得分秒地去學習,去思想,去提煉,去發現,去實踐,堅持多年寫一個論文系列或幾個論文系列,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視角與獨特的寫作風格。

  四、談談寫作思想方法的運用

  論文寫作有兩個“法”,一是寫作技法,二是思想方法。從長遠的發展看,思想方法是第一位的。所以這裡重點談論文寫作中的思想方法。這裡,先在一般意義的層面上,談談新時期教學論文寫作的思想方法。

  第一,每一位熱心於論文寫作的教師,在醞釀寫作時要做到四個“關注”:

  1.關注新背景,2.關注新欄目,3.關注新專案,4.關注新材料。

  第二,每一位致力於論文寫作的教師,在選定寫作內容、開始寫作時要注意到6個方面的“新”:

  1.新在獨到的命意,2.新在獨特的視角,3.新在深刻的發現,4.新在開闊的視野,5.新在精美的語言,5.新在新穎的手法。

  第三,每一位想寫出高質量論文的教師,在寫作中可注意10個方面的探究技法。

  1.在人家沒有研究的地方進行填補空白式的發現。

  2.在別人不注意研究的地方提出別有天地的見解。

  3.在別人略有所悟的地方理解到與眾不同的新意。

  4.對別人論述過的問題進行角度不同的再研究並得到更加新美的收穫。

  5.就新鮮的事物進行內容深刻、觀點鮮明、走在前沿的立論。

  6.對傳統的看法提出言之成理的新看法。

  7.高質量地表述自己有確有體會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8.用非語文學科的觀點分析問題。

  9.獨立創造新的寫作角度、寫作系列、寫作模式。

  10.在語言、結構與情感上出新。

  第四,每一位認真地進行論文寫作的教師,都要注意論文寫作如下方面的忌諱:

  1.內容陳舊,題大文散;2.頭大身小,劃分不周;3.引用過多,見解膚淺;4.化人為己,抄錄拼湊。

  再在特殊意義的層面上,即從“千字短論”的角度,談談新時期教學論文寫作的思想方法。

  千字短論,是中學語文教學論文中一個精美的分支,是廣大語文教師、語文愛好者經常寫的一個論文品種。它們或品評課文,或鑑賞人物,或闡明見解,或評註佳作,或輔導讀寫,或積聚資料,往往以精巧的結構、短小的篇幅、厚實的內容、通暢的表達博得人們的喜愛。它們面對著中學語文教學所有的內容,從古到今,從中到外,從理念到實際,從巨集觀到細節,無一不在其寫作的的視野之內,可謂尺幅千里,籠教學之天地於方寸之間。

  千字短論,有著自身鮮明的表達特點:一是內容上的新穎,二是論述上的集中,三是語言上的生動。在具體寫作中,應在2000字以內的篇幅內,追求達到精緻、靈活、秀美、豐滿上的境界。

  千字短論的寫作,在選材立意構思寫作時可關注如下視角:

  1.新——捕捉新的目標,用新穎的觀點,從嶄新的角度來進行解說、闡述、論證或描述。這是千字教學論文質量和生命力的最為本質的特點。

  2.厚——由某一點進行生髮,用輻集的思維方式和手法在短短的篇幅中巧妙地集聚多則材料,表現出知識的厚重感。

  3.精——抓住某一點、針對某一點進行深入的探究挖掘或多側面、多角度的分析論說,做到內容精深、形式精緻,結構精巧。

  寫作中要力求做到論文的每一個字都有它的作用,論文中的每一個板塊都有著它特定的內涵,絕無套話,絕無綴語,全篇文章都要浸沉在“精美”的“氛圍”之中。

  五、說說寫作習慣的培養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能夠學習寫作教學論文或堅持教學論文寫作,是非常值得讚賞的。如能夠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作品的質與量還會得到提升。

  論文寫作是智慧的燃燒,是心血的結晶,是實踐的結果。而良好的寫作習慣則是論文寫作的重要“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想寫出、想寫好論文的人,應該養成如下習慣:

  1.思考的習慣。——我稱之為“永遠思考”。思考的魅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靈感的閃現與獲得會讓你覺得語文教學研究的世界是如此地美好。

  2.提煉的習慣。——從紛繁的材料中、頭緒中提煉出寫作的點,提煉出寫作的線條,提煉出自己所要發現的東西。可以說,沒有提煉就沒有科學,沒有提煉就沒有寫作。

  3.參讀的習慣。——好好地讀人家的作品,在閱讀之中感到羨慕,感到激動,因為人家的文章、人家的真知灼見在啟迪著你。作為教師來講,這也是學會學習。

  4.隨記的習慣。——將轉瞬即逝的思想火花用文字記錄下來,在不斷的記錄之中披沙陶金。換句話說,寫作不僅需要勤勞,寫作同樣需要機敏。

  有了這四種習慣,才會有好的寫作習慣。這就叫“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就叫“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就叫“理性地寫作”。

  反過來看,從“新時期”教學論文寫作隊伍發展與培養的角度講,在大面積上,我們還缺乏論文寫作研究的氣候與氣氛,還缺乏苦練積累功夫、思想***提煉、策劃***功夫和表達功夫的勁頭。我們還需要培養與發現這樣一些高層“寫手”:

  1.堅持思考、堅持讀書與堅持寫作的堅韌不拔的人,

  2.深入持久地結合教改程序進行專題***不論語文教學方面的什麼專題都可以***研究的人,

  3.用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與手段對閱讀與作文教學進行系統研究的人,

  4.深入地一以貫之地對教材、對教法進行多角度探究的人,

  5.用大量的資料、藏書,用廣博的語文見識與經驗來支援自己寫作的人,

  6.對本地的教學特色、教改風貌或優秀人物進行深刻研究的人,

  7.進行創新寫作、力求形成自己寫作特長與寫作風格的人,

  8.各種角度的千字短論的寫作能手;文字過硬的專題論文的專家。

  總之,既然有了新時期,有了新課程,我們就應該有與時俱進的新的寫作理念、新的寫作素質、新的寫作方向和新的奮鬥目標。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所謂創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給予革新,或是創出前所不曾出現過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對老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把創新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呢?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啟迪興趣 為創新開啟大門

  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也就是說,學習知識要有興趣,如果學生情緒不高,興味索然,心理上無準備,感知生理器官呈閉滯狀態,還談何創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啟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達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學習那種躍躍欲試的地步,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為了刺激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應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啟迪學生的興趣,為創新開啟大門

  二.改進方法 把創新滲透其中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教師教一篇課文往往是五大快: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一點關係,因此也就談不上創新教育了。這樣的課堂往往是教師說的頭頭是道,而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和鍛鍊。因此教法必須改進。

  1.創造一個寬鬆的課堂, 鼓勵學生創新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必須服務與學生的學,作為一條輔助線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之中。改變“教師中心”、“教師權威”的觀念,變師生關係為朋友關係,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在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要教師的活動,學生必須參與。要有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創造一個寬鬆的課堂,使課堂氣氛變的和諧、活躍,鼓勵學生創新,從而使學生敢於創新。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

  問題是創新的關鍵,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提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質疑的目的性要明確,不可隨心所欲,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其次,質疑要有利於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疑難要設計的科學,嚴密但也要興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後,還要有一定的難度。所謂難度,就是教師要設疑給學生解,讓學生逾越。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有疑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群情激昂地進行討論,或者全神貫注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提問題,課堂一定要設計提問的環境,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

  3、搞好知識傳授,為創新打好基礎

  首先,一個沒有知識或者知識貧乏的人是很難進行創新活動的,放眼歷史 所有的發明都是在知識特別是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得以形成 ,因此學生掌握知識的質與量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要以知識為基礎,要以知識為前提。其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只有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時候,才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接近創新的結果,體現出來的創新情緒,勇氣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創新。最後,創新能力的體現離開的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知識的運用為創新提供的現實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知識的運用過程,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產生。

  以上三個方面的知識傳授,最終可以為學生的創新打好基礎。

  三. 發散思維 給創新插上翅膀。

  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內容上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形式上則有結構美、節奏美、語言美。所以教師可以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欣賞、體味這些名篇,使學生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昇華;使學生的創新不僅僅侷限在課文內容上,而且可以拓寬到課文的深處。例如美學教育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另一方面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實踐中勇於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結合一些恰當的問題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讀,然後提出問題:應該怎樣讀?你的體會是什麼?最後結合教師講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體現出來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時,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出來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給學生的創新插上翅膀。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