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習作指導

  四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語文園地三》習作課時,要教導學生們把自己參與綜合性學習的發現、經過、心得體會或自己從大自然中得到的啟示真實地表達並寫下來。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習作指導,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習作指導

  本次“口語交際·習作”的訓練內容是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這一專題編寫的。目的是指導學生運用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收穫,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口語交際”要求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有關大自然給人啟示的資料,自己瞭解到的有關發明創造的事例或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的啟示,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和同學交流。教學前,教師可簡單地創設情境,如,請擅長書畫的同學在黑板上題寫活動主題:“‘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成果彙報會”,配上簡單的背景圖畫;自薦或推薦學生主持人,準備開場白與串聯詞等。交流時,先分小組人人發言,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不善於說的同學,並請能說會道的同學當好“小老師”,作好示範。在彙報中,聽的人可以向臺上的同學請教提問,發言者可以當即回答,也可講完後解答,還可以請臺下的老師、同學解答,形成臺上臺下的互動交流。

  “習作”既可寫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又可寫活動經過或心得。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體驗,是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可感可發的。口語交際後,可讓學生趁熱打鐵寫下來。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廣開思路,選好角度,選好材料,指導學生寫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在學生動筆前,要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放放電影”,靜靜回想一下自己的發現或活動的過程與心得;再考慮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確定表達的順序,重點寫什麼,使學生對習作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構思與安排。學生習作時,教師可巡迴指導。學生習作完成後,採用讀一讀、評一評、改一改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修改,修改時注意用上一些學過的修改符號。課堂上師生可當場點評並口頭修改幾篇習作。雖然本次口語交際與習作重點是要求學生表達自己從大自然受到的啟示,但學生在參與綜合性學習時的態度、團體合作的精神、勇於探究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教師也要給予積極評價與鼓勵,給學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為學生今後的探索播下興趣的種子。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習作範文1

  大自然真是既神奇又有趣,如果仔細觀察,就會有所發現。蜜蜂用身體舞蹈的姿態來轉達自己所要表達的資訊,螞蟻會用嗅覺來進行活動,但是令我最為感興趣的還是壁虎的斷尾逃生術。

  那天,我在奶奶家的客廳裡在看電視,正看得津津有味時,一個黑不溜秋的玩意兒在電視後面爬了出來。它走一步、停一停,在遠處看來,它就像是一條小鱷魚。

  我看見了它,連忙把電視丟在了腦後,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走到了它的旁邊。它好像也看見了我,也動了一下。奶奶告訴我,它的名字叫壁虎。我想和它玩一會兒,於是便先用蒼蠅拍把它挑到地上,再用一條細繩捆住它的尾巴,無論我怎麼動它,但是它就是一動不動,我以為它死了,就不再動它了。當動畫片演完了,就去一下那隻壁虎,我驚奇的只發現了一條尾巴。

  我知道了,原來在壁虎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截斷自己的尾巴來逃生。不久,一條新尾巴就會重新長出來,這就是壁虎和蚯蚓等昆蟲的再生能力。我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把它們的這種再生能力服務於人類。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習作範文2

  今年夏天,媽媽從老家買回一株含羞草,只有六七釐米長,幾片殘缺不全的葉子,被泥巴糊得硬邦邦的,我真不理解媽媽為什麼會買這樣的東西,嘴裡小聲嘀咕起來。媽媽說:“這是花農賣剩下的最後一棵,你把它栽上吧,它會活的。”我雖然不很高興,但還是懷著一絲希望栽下了它。

  幾天後的一個早上,我突然想起栽下的那棵含羞草該澆水了,便到陽臺上看看,“啊!它活了!”當時我就蹦起來,那棵難看的含羞草現在伸直了腰,長出了嫩綠的小芽,我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摸它,它卻害羞地把葉子收了起來,等過了一會,它好像放鬆了對我的戒備,又悄悄地把葉片伸展開了,真有趣!

  自從那天起,我每天早上都給它澆水,慢慢的它的莖越長越粗,越長越高。不久它又長出了小花蕾,花蕾長出了一段時間,居然開出了紫紅色的小花,橢圓形的花兒,沒有花瓣,全是細細的花蕊,像個好玩的小球。面對含羞草,我回顧著媽媽讓我把它栽在花盆中的情景。這時,媽媽走了過來,一邊指著含羞草一邊對我說:“它雖小,但它的生命很強,無論在什麼環境下,它都能自強不息。”

  我終於明白媽媽為什麼要買這棵含羞草,我一定要記住媽媽的話,做一個像含羞草那樣自強不息、謙遜樸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