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文言文複習試題

  通過複習,可以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進行創造性思維。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論語》十二章專項強化練習題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語。***每空1分,共50分***

  ***1***時習 說乎 有朋 不慍 君子

  ***2***吾 日 三 省 為人謀 忠

  不信 傳不習乎?

  ***3***十有五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 耳順 不逾 矩

  ***4***溫故 而知新 可以

  ***5***罔 殆

  ***6***人不堪 其憂

  ***7***知之者 好之者 樂之者

  ***8***飯 疏食 飲水 曲肱 不義 於我

  ***9***三人 焉 善者 而從之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 如斯夫 不捨

  ***11***奪帥 匹夫

  ***12***篤 志 切問 近思 仁在其中

  二、填空。***每空1分,共45分***

  1、《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 家經典著作之一,共 篇,以語錄體和 體為主。孔子,名 ,字 , 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 家。

  2、《論語》與《 》、《 》、《 》合稱為“四書”。

  3、表明了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的是:

  , ?

  3、表明了學須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遠千里而來,研究學問,析疑解惑,有利於學業進步,自然成為樂事: , ?

  4、含蓄地表明瞭學習要有不求人知、全在進德修業的正確態度: ,

  ?

  5、曾參講治學的人要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的句子是: ? ? ?

  6、強調複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 ?

  7、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的是: , 。

  8、《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是: ,

  。

  9、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鑑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 。

  10、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

  11、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 。

  12、《論語》中含義深遠,金鏗玉振,古往今來,不知激勵過多少志士仁人在險惡的環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 。

  13、《論語》中用簡潔樸素的筆致,勾畫出一個安貧樂道者的心理狀態,平凡而又高潔,令人嚮往之至,在今天更顯得彌足珍貴的句子是: , , 。 , 。

  14、寫出五個在《論語》中出現,現在還使用的成語

  三、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5分***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2、曹操的《觀滄海》:這首詩是一首樂府詩。描寫詩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本句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

  3、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採用對偶,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的句子句詩是:海曰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突出作者對早春喜愛的詩句是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5. 杜牧的《泊秦淮》:抨擊統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現詩人憂患意識的詩句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6.商隱的《夜雨寄北》:超越時空,想象曰後重逢時的情景的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7.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8.遠的《天淨沙 秋思》描寫景物的氛圍是蕭條、冷落、淒涼的詩句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表明遊子飄泊在外思鄉心情***點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遊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9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今曰的感傷、被譽為"千古奇偶"的詩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說明季節的變換,年華的交替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的詩句是: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10.《錢塘湖春行》中的兩句詩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體現花草茂盛的句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11《過故人莊》中描繪優美寧靜的田園生活的句子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表現對朋友、對鄉村的依戀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陽曰,還來就菊花。

  ***二***

  《雖有佳餚》 過關檢測

  一、基礎鞏固

  ***一***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18分

  1、雖有佳餚*** *** 2、不知其旨也*** ***

  3、雖有至道*** *** 4、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

  5、教然後知困*** *** 6、然後能自反也 *** ***

  7、然後能自強也*** *** 8、學學半*** ***

  9、教學相長也*** ***

  ***二***翻譯下列句子。15分

  1、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3、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4、故曰:教學相長也。

  5、《兌命》曰:“學學半。”

  ******填空。34分

  1、《禮記》,又名《 》, 家經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 ***朝代*** ***人名***編撰。

  2、“四書”是指《 》《 》《 》《 》。

  “五經”是指《 》《 》《 》《 》《 》。

  3、《學記》是《 》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的 系統性的 論文。其中許多看法和認識至今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如“因材施教”“ ”等。

  二、能力提升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1、翻譯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6分

  ***1***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後能自強*** ***

  ***3***《兌命》*** ***

  2、劃出下列句子的停頓。4分

  ***1***是 故 學 然 後 知 不 足 ***2***知困 然 後 能 自 強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

  4、讀了這篇短文,結合你的學習實際,談一點你的學習體會。4分

  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 7、自我勉勵 8、教人 9、增長***或促進*** ***二*** 1、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 2、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勉勵自己。 4、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5、《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 ***三***1、《小戴禮記》,儒,西漢,戴聖 2、《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3、禮記 第一篇 教育學***或 教育、教學活動*** 教學相長

  二、 1、***1***它的 ***2***這樣以後 ***3***通“說”,指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説。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2***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3、教學相長 4、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學習中,當別的同學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去教別的同學,這樣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時提升自我。

  ***三***

  文言文閱讀***12分***

  河中石獸

  ①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③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④如其言,果得於數裡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1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一寺臨河干*** *** ⑵山門圮於河*** ***

  ⑶閱十餘歲***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4分***

  ⑴如是再齧 古義:*** *** 今義:*** ***

  ⑵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 *** 今義:***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聞之笑曰 B.當求之於上流

  C.一老河兵聞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⑴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翻譯

  ⑵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翻譯

  16.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經歷 ⑷只

  13.⑴這樣 判斷動詞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學

  14.D

  15.⑴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河水沖走呢?

  ⑵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一點道理就可以主觀臆斷嗎?

  16.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