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人教版的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一的學生剛開始學習歷史,並不熟悉歷史這門科目,所以學習的歷史的時候一定要多看書,加強知識的記憶。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一人教版的歷史知識點總結,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人教版的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製石器。

  三、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

  ★第三課 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原因:四發明***

  二、堯舜禹的“禪讓”

  三、1.夏朝的建立,標誌著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誌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裡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後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後,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度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三、商鞅變法

  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年,秦國。

  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論記錄在《論語》中,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學說記錄在《道德經》中,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道德經》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戰國時期人,主張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援正義戰爭。

  4.孟子是戰國人,認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強調保護環境。 5.韓非是戰國末期人,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

  6.孫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滅六國時間: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3.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目的:為了加強統治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3***地方推行郡縣制度。***縣制起源於商鞅變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第十二課 大一統的漢朝

  1.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月氏人夾擊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護的設定:公元前60年,西漢設定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於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絲綢之路: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往西亞,再往歐洲,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作用: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的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積極的作用。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 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東漢時期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

  2.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

  3.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著有《史記》,《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4.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是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1.赤壁之戰:208年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2.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

  3.三國經濟:魏重視修建水利工程,農業發達,蜀國絲織業興旺,吳國造船業發達,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臺灣海峽,到達夷洲***即臺灣***。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1.西晉建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得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2.“五胡”內遷: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

  3.西晉滅亡: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4.東晉建立: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

  5.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樑、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江南地區的開發

  ***1***開發時間:從東漢末年開始

  ***2***開發原因:

  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自然條件***

  ②江南地區戰亂較少,許多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亂,逃往江南地區。***社會原因***

  ③北人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根本原因***

  ***3***表現:修建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開墾為良田;稻田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4***意義: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氣候乾旱,糧食供應不足;位置偏北,不利於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3.改革的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程序。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農學家。所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1.書法藝術:

  ***1***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的時間:東漢末年。

  ***2***演變:魏晉時期,書法字型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

  ***3***書聖: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二、繪畫: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三、石窟藝術: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1、 隋朝建立於581年,建立者是隋文帝楊堅,都城長安;5***隋滅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2、大運河的開通

  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 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意義: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3、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隋朝滅亡。 4、動腦筋:***課本P4***隋煬帝為什麼能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開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裡,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第2課 “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3、貞觀之治

  唐太宗採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②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③皇帝勤於政事,聽取正確意見,大臣廉潔奉公。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⑤戒奢從簡,節制享受慾望。⑥合併州縣,整頓吏治。⑦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4、唐太宗時最著名的諫臣是魏徵。唐太宗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 5、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6、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

  初中歷史複習六法

  其一,“連綴成篇”法。

  就是把時空跨越大, 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知識點歸納聯結成篇進行記憶。如中國古代歷史中所出現的所有朝代, 按先後順序進行排列, 單純記憶就不是那麼容易,若把它們編成順口溜的形式連綴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識點趣味性。學生既願背誦又容易掌握, 自然會收到時半功倍的效果。試看以下知識點的連綴:炎黃堯舜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統天下劉建漢/ 東漢建朝為劉秀/ 三國爭雄風雲起/ 兩晉南北朝對峙/ 楊堅起兵隋朝立/李淵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國山河破/ 宋遼西夏戰亂多/ 金元兩朝不太平/ 明滅之後立清國。

  其二,“分進合擊”法。

  此法如同作戰採用的戰略戰術, 將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化整為零, 分頭進行學習記憶, 然後再進行整合記憶。如複習“陳勝、吳廣起義”這一歷史事件時, 可實行記憶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義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義的經過;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歷史意義。在分別掌握的基礎上, 再根據事件的內在聯絡, 進行整體把握, 綜合記憶, 切忌瞞天過海。

  其三,“聯想拓展”法。

  即在複習掌握有關知識時, 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擴充, 將同類問題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做的好處,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鳥的效果。如在複習中國近代史上的《辛丑條約》這個內容時, 你可聯想到《中英南京條約》、《中日馬關條約》, 這三個條約的共性都是喪權辱國的條約, 其影響一個比一個嚴重。第一個是使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個是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加深”; 第三個是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家國家。這種聯想拓展, 複習掌握這三個條約時, 既生動又省力, 更不至於將三個條約中的有關問題張冠李戴, 混為一談。

  其四,“異同比較”法。

  就是將兩個歷史問題進行比較, 找出它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然後進行復習掌握。如在複習“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這兩部分內容時, 在比較的基礎上,你就會發現這兩個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 其相同點是: ①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背景下爆發的。②領導階級基本相同, 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③革命動力相同, 人民群眾在革命中起了推動作用。④影響相同, 革命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其他國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響。其不同點是: ①領導階級不完全相同, 英國新貴族也起了領導的作用。②特點不同。英國革命經歷了反覆、曲折的過程, 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法國革命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最典型的革命。③意義不同。英國革命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開闢了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法國革命掃蕩了國內外的封建勢力, 動搖了歐洲其他國家封建制度的基礎。

  其五, 結構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亂的頭髮一般, 就是將看似散亂的知識進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頭緒。即抓住每個專題的歷史知識提綱挈領的進行高度歸納概括, 使其在對本部分內容系統學習掌握之前, 在頭腦中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知識結構輪廓, 給人一種一目瞭然之感, 這樣以來, 就會在學習時抓住根本, 同時也會消除畏難發愁的心理。然後只要本著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進行學習,所有具體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 八年級上冊《世界歷史》中的第20 課《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知識結構可以這樣梳理:俄國廢除農奴制:俄國盛行農奴制, 資本主義發展緩慢, 農奴暴動頻繁, 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農奴在獲得“解放”時, 可以得到一塊份地, 但必須出錠贖買。是一次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保留大量封建殘餘, 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成為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其六, 集中歸類法。

  此種方法就是將性質型別相同或相近的有關歷史知識, 按照一定的順序、規律進行有機的分門別類的集中歸納後, 進行各個擊破式的分類學習記憶。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革變法時, 可把所有改革變法方面的歷史知識, 按照先後朝代及年代的歷史發展順序, 列成表格形式進行集中歸類。此表的內容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朝代、時間、人物、改革或變法內容、影響及意義等。再如: 綜合學習掌握科學文化方面的歷史知識, 可把全冊中所涉及到的科學文化名人及發明貢獻成果分門別類的進行集中歸類。科學類可分為自然科學類和社會科學類; 文化方面可分為文學類和藝術類, 再具體一點可分為醫學類、發明創造類、小說類、詩歌類、繪畫類、音樂類等。知識集中歸類後, 零散的知識可以成為整體知識, 學習掌握時就不至於東一掃帚西一鍬, 有蜻蜓點水之感, 更不至於把醫學家的桂冠戴在文學家的頭上, 學習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會大大提高。

1.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2.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重點總結

3.初一歷史知識點大總結

4.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5.初一的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