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
日常生活中是離不開數學的。下面就隨小編看看有關小學數學日記,僅供參考學習哦。
篇1
201X年X月X日 晴天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準備過冬的糧食了。有一天小松鼠揹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 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 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揹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揹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裡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篇2
201X年X月X日 晴天
今天,坐著無聊,我對爸爸說:"我們一起去做奧數題吧!""好的!"爸爸滿口答應了。因為我行程問題沒鞏固,所以我先複習行程問題。爸爸說:"讓我先來介紹一下行程問題。""好的。"我高興的拍了拍手。爸爸便開始意味深長地介紹起來:"我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步行、乘車,物體也無時不刻在運動,這即是所謂的’行’。有’行’即產生距離,需要時間,這就構成了行程問題中的三個重要關係量:路程、速度、時間,研究這三個量關係的應用題稱之為行程問題。
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聽完了爸爸的介紹,我們開始做例1.例1是這樣的:小華和李成家相距400米,兩人同時從家中出發,在同一條路上行走,小華每分鐘走60米,李成每分鐘走70米,,問3分鐘後兩人相距多少米 "這題太簡單了。只要用小華和李成的速度和乘時間就可以求出兩人行走的路程。然後用400米減去兩人行走的路程就可以求出3分鐘後兩人相距多少米了。"我驕傲地說。爸爸笑了笑說:"我認為你考慮問題還不周全。題目中沒有說到底是相向前行,還是相背而行,還是同向而行。""喔,知道了。"這題的解答如下:
***1***相向:400-***60+70****3=10***米***
答:3分鐘後兩人相距10米。
***2***相背:400+***60+70****3=790***米***
答:3分鐘後兩人相距790米。
***3***同向:小華在前400-70*3+60*3=370米
答:3分鐘後兩人相距370米。 xiaoxue123
***4***同向:李成在前400-60*3+70*3=430米
答:3分鐘後兩人相距430米。
啊!行程問題真有趣!
篇3
201X年X月X日 晴天
你以前聽說過“雞兔同籠”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裡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