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文章賞析

  每個人對人生的看法都不一樣,領悟的人生哲理會影響對人生的看法。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

  時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來珍惜時間,成為時間的主宰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非常火,是由王錚亮在春晚演唱的《時間都去哪了》。歌曲從輕柔到有力,絲絲入扣,叩問著心中事,瞬時讓人百感交集。他既道出了人生的短暫與無奈,也說出了時間的珍貴。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共鳴,深受歡迎。近日,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又採訪不同的人,問:你的時間都去哪了?有不同的回答。

  世上最長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令人忽略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是時間。這段極具有哲理的話在我們的人生中頗有體會。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感嘆時間的分秒即逝,稱讚時間的鐵面無私,告誡人們:時間是財富、勝利、生命。有位哲人曾經說過,成功的人主宰時間,而失敗的人則是時間主宰他。而人們真正瞭解什麼是時間嗎?那麼時間到底是什麼呢?它無形、無色亦無味。即使它從你身旁走過,你也沒有絲毫的感覺。

  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個成功的人,善用他的時間,是最大成功因素之一。

  主席談時間去哪兒了。“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今年2月初,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說。據北京青年報記者根據官方媒體公開報道所不完全統計,自中共至今的近15個月裡,國內考察調研、出訪、參加各類會議共80餘次,足跡遍及國內三分之一的省份和世界五大洲。除了要參加會議、在國內考察、出國訪問等,的日程表上,還有難以計數的活動安排,包括會見外國政要來賓、出席各類活動、參加聯絡點民主生活會等。如果把這些活動的時間算在一起,會發現正如同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說的那樣,“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

  主席日理萬機,惦記著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但是他還要擠時間去看書學習。他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比如,他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裡、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他都記得很清楚。

  齊白石之所以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畫家,除了刻苦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利用時間,不讓一分一秒白白浪費過去。我們應當以齊老為榜樣,分秒必爭,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魯迅先生曾這樣告誡自己去珍惜時間:“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圖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他不斷寫作,最終成為現代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一生寫下那麼多的針貶時弊,揭露封建黑暗的雜文、小說,不正是他用時間換來的心血的結晶嗎?

  歷史上懂得如何珍惜時間而成功的例子舉不勝舉,由於拖延、浪費時間而遭致失敗的例子也很多。拿破崙就曾在一次戰役中,放了士兵一天假,而延誤了戰機,導致戰役的失敗。

  民諺說得好:時間落到懶漢手裡,永遠是一張白紙。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面對同一機遇,誰及時抓住了時間,不斷努力,他就有可能獲得成功;反之,不知道珍惜時間的人,則往往“萬事成蹉跎”,落個“空悲切”的下場。

  時間是一切財富中最寶貴的財富。沒有時間,計劃再好,目標再高,能力再強,也是空的。時間是如此寶貴,但它又是最有伸縮性的―――它可以一瞬即逝,也可以發揮最大的效力。

  時間是公平的,它不會偏袒任何人,也不會去少給某人一分一秒。有人常常埋怨時間的不夠,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太少,也有人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太多,導致整天無所事事。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是非常有限而極為寶貴的,實在是磋砣不起。其實,當一個人把所有心思都放到自己的事業上時,時間是可以增值的。

  一切的一切,偉大和渺小都在時間中誕生,它無聲無息、無影無形,但卻無處不在,它在生活小細節也得以體現。

  對我而言,時間到哪裡去了。我還有80多歲的的父母,母親身體不好,生活不能自理。父親在最近又因為腰腿痛住院治療,需要我們姐妹兄弟五人輪流照顧。父母健在的時候,多多陪陪父母,讓父母的晚年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兒女們最大的心願。在輪到我到父母家去值班,就好好的去照顧父母,為父母做飯、洗臉、洗腳、洗衣服,不惹父母生氣。把父母安頓好休息後,還要接送孫子。然後,抽出時間瀏覽網上新聞,在夜深人靜時,專心寫作。時間雖然緊些,但是生活很充實。我認為,因為有父母的愛,我不怕風風雨雨坎坷崎嶇;因為有父母的愛,在這塵世的輾轉中我不孤單;因為有父母的愛,陪伴著我生命中的每一段旅程;在這漫漫的人生路上,因為有父母的愛,給了我最大前行的動力和勇氣;因為有父母的愛,讓我一生都溫暖感動;七十有個家,八十有個媽,因為有父母的陪伴,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們姐妹兄弟五人雖然忙些、累些,只要父母能健在,就是兒女的福氣,因為我們可以孝敬他們,如果二老不在了,我們想孝敬,也沒法孝敬了。那就成為一種遺憾,就再想孝敬父母也晚了!光陰似箭,孝敬老人就應從現在做起。你怎樣對待父母,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今後你的子女如何對待你。家庭裡和和睦睦的氣氛,敬老愛幼的情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教育,這種“隱性教育”,對家庭教育的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常常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正是“一輩留給一輩”的無形榜樣。

  時間啊!都去哪兒了?我多想成為父母走路的兩條腿;多想成為父母吃飯的一口牙;多想成為父母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多想成為父母手中的一根柺杖,時刻陪在父母的身邊;我多想用我十年乃至二十年,來換回父母曾經的年輕,一起走過人生的四季啊!我多想來生父母成為我的孩子,讓我不求回報的為您付出!

  《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中品味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內涵,自覺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孝順老人不僅要在物質上給予滿足,而且要了解老人的所思所想,多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並且多回家乾乾,多陪老人說說話、拉拉呱,切實讓每位老人在濃濃親情中幸福、愉快地安享晚年。節約時間勝過儲存金銀。時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來珍惜時間,成為時間的主宰者。珍惜時間,就要在平常的學習和工作中,爭分奪秒。可以說,用年、用月甚至用天來計算時間的人,是一個不懂得珍惜時間的人,也是一個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而只有用分、用秒來計算時間的人,才是一個懂得珍惜時間的人,也才是一個真正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讓我們充分地利用時間,做一些有益的事,為家庭、為社會、為人民、為國家有所貢獻。

  二:深沉雋永的芳香

  萬籟俱寂處,是真的萬物寡言。人們說,從來越是超越眾生的精神,就會越深藏不露而難以捉摸。這大抵是心有沉香的奧祕所在吧。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一種極簡單的外在表現形式,細細探究,應該是有由裡而外的細微芳香吧。不去觸碰,不去驚擾,就當做自然而然就好,心擁沉香,便有靜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的恬淡。有面對別人的抵毀、妒嫉時不焦不躁的淡定;有面對別人讚賞、欽慕時含笑不語的大方;有面對是非論斷時自己的觀點看法。這樣的人,會自然而然氤氳出一種豁達大度的氣場,有著不為他人所撼動的氣勢,是巍峨高山般的雄偉,是靜如止水般的平靜。

  沉香最動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靜內斂的品質;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沉香不只是木頭,也是一種啟示,啟示我們在浮動的、浮華的人世中,也要內在保持著深沉的、永遠不變的芳香。聽一曲《二泉映月》,感知阿炳悽慘但卻照亮世人心靈的一生,有悲傷但更多的是感恩,他悲天但他更憫人。嚐盡世間苦難,對自己的遭遇始終保持樂觀,不怨天尤人,亦不消極墮落。低眉順眼之間,眾生的苦他已瞭然。而後以自己做燭,燃燒自身供眾生看見生之去路。當所有的苦碎為微塵之後,最後留一曲《二泉映月》如舍利,燒劫成灰。日本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聽完《二泉映月》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他說,這曲子得跪著聽。即使人間再有恨,阿炳亦是一步步擊壤走過,親身見證了人間艱難。

  年華向晚,不過歲月沉香。歲月荏苒,嚴冬將一種極致的婉約,律動在歲月的眸裡,我輕倚季節的轉角處,安然於這份靜好。輕輕淺淺的日子,散發著恬淡的香,那是時光沉澱的馨香。一直認為,最長久的幸福,是來自平淡的日子,來自寧靜的心境,來自平凡日子裡點點滴滴滴的感悟。繁華落盡終究是平淡,生活的美不在於絢麗,而在於平和;愛情的美,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平凡的相守,溫暖的陪伴。浮世是水,俗木隨慾望水波流蕩,無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樣沉靜,一樣的香。一個人內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懼浮世。擁有沉香之心的人,更能夠正視自己的內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是是非非,風風雨雨。能夠正視自己的所作所為,懂得捫心自問,歡喜美好的,同時也寬容醜陋的;更能夠在狂風暴雨中依然保持微笑,心平氣和。

  在生活中,我們做過的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是非自有公斷。若胡攪蠻纏,一味狡辯反而失了人心,沒了風度令人生厭。而淡定自若、知錯就改、勇於承擔之人,無論如何,都會為自己贏來欽佩、豔羨與讚譽。待到老去的那一天,兩鬢斑白,步履蹣跚的我們已經不能再走千山踏萬水,我和你圍在火爐邊,在我們的皺紋與白髮裡,細數光陰的痕跡。世事嘈雜,尋一僻靜處潛心拜讀周國平的《安靜的位置》,感觸頗多。他講,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心有沉香,何懼浮世。大概就是這種超凡脫俗的境界吧。

  心有沉香,是一種境界,是大地不語自寬闊,是山河不言自深沉,是高山靜默自巍峨。浮世如水,人恰似水裡的浮萍,讓我們的內心如懷沉香,散發著無以倫比的芳香。有的時候會因為風浪的侵襲迷失了方向,在名利財富的巨大誘惑面前,難保偶會失途。誠然,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不可預知,抑或苦難,抑或歡喜。心有沉香的人不埋天怨地,縱然痛到深處,也不哭天搶地,只是細細咀嚼這看似承受不起的苦難。然後於滾滾年華里,保持一種靜默地姿態,感恩這些叫人歡喜叫人疼的人生,真真切切滑過自己生命裡的時光。我想,沉香木一定是要經過更年累月的沉寂和風霜雪雨的磨礪才能夠形成吧。耐不住寂寞,它便不會有“沉”的內斂氣質,經不得風雨,它就不會有“香”的特別韻味。所以,沉香能夠供佛、能夠靜心、能夠去除穢氣。

  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其中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心有沉香,何懼浮世,想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安靜而不失優雅。猶如蓮花,悄無聲息,只在風裡短歌微吟,只在雨裡輕柔起舞。秋去冬來,餘香幽遠,安然無恙。原本以為世事驚擾不了的只是參禪悟佛的修行僧們的本性,哪知還有被歲月精心打磨過,雋永動人心絃而無人知曉的那些泛微光的沉香。

  三:寫給你的第一封信

  人生是什麼?是漫無目的飄蕩在水中的浮萍,還是那隨風四處搖擺不定的沙塵?

  人生是短暫的,轉眼即逝二十春秋,卻又能再欣賞幾載夏冬?人生也是漫長的,我們一路披荊斬棘,為了夢想堅持著、拼搏著、努力著,每一天都在經歷著各不相同的事情,每一年都有著各不相同的改變。時間將我們慢慢塑造成了一個飽經滄桑的青年,也將我們年少的輕狂打磨成穩重和成熟。

  我們所看待的事物沒有變過,但心中所想、所念,卻在時間的推移下慢慢改變。我們在這一路的經歷中哭過、笑過、痛過、悔過,卻終究還是回不去了。

  從兒時,我們為了開心快樂而煩惱,後來,我們為了學習而煩惱,然後,我們為了感情煩惱,到現在,我們為了工作煩惱。有人說:煩惱是不需要理由的。我想也是。

  我們天性悲觀,我們奔向黑暗。

  這一年,也在不知不覺中即將逝去,這一年,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回憶一幕幕的從腦海中翻過,卻發現,我們的回憶中似乎只有一個陌生的自己。我們身在何處?我們將去往何處?

  一杯咖啡,附上一層散發著淡淡香氣和牛奶,和咖啡的苦澀相互混合,凝聚成我們百態的人生。喜歡上了喝茶,愛上了品嚐不同苦味的咖啡,吸一支菸,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回首過往,思索,然後繼續前行。

  你現在哪裡?在做什麼?是否偶爾也會像我一樣,回想起我們曾經一起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哪怕心酸、哪怕感動...

  坐在窗前,看著窗外樓下車水馬龍,街邊的霓虹即將閃爍出動人的光澤。天空中的星斗搖曳著婀娜的舞步,逍遙在九重天外。而我,而你,共享著這一方世界,卻難再交集...

  夢在哪裡,心在哪裡,而人,卻不知去往何方...

  文/九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