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遷殷的典故講了什麼

  盤庚遷殷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吧。

  

  盤庚遷殷是發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歷史事件,是指盤庚繼位後,為了挽救政治危機,決定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時在統治者之間,對王位的爭奪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說應當父死子繼,有的人說應當兄終弟及。叔侄之間、兄弟之間為爭奪王位,常常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他們為私利把國家搞得混亂不堪。就不得考慮遷都的問題。

  自盤庚遷都殷後,商族才定居下來不再遷徙。從此,政局穩定,諸侯來朝,商朝遂強盛起來。

  盤庚遷殷在公元前1320年

  商後期王年在<尚書·無逸>中有所敘述,古本<竹書紀年>亦儲存兩條。

  後世學者在利用文獻推定盤庚遷殷到商亡的總年數時,有 275年、273年、253年三說。

  現已推定武王克商之年為公元前1046年, 如採用275年,則盤庚遷殷在公元前1320年;如採用273年,則盤庚遷 殷在公元前1318年;如採用253年,則盤庚遷殷在公元前1298年。

  因武丁元年確定為公元前1250年,考慮到盤庚、小辛、小乙一代三王總 年數的合理性,以253年說較妥,則盤庚遷殷在公元前1298年,今取整為公元前1300年。

  盤庚遷殷的歷史背景

  商王死後,王位就由弟弟繼承,一直到沒有弟弟為止,然後才會傳給兒子,至於是傳給最大王子的兒子,還是傳給最小王子的兒子,則沒有定製。商朝統治者實行的是多妻制,一個商王如果不是短命,就會有許多兒子,這樣,子侄之間就會引起爭奪王位的鬥爭。

  所以<史記·殷本紀>上說,自仲丁以後,廢嫡而立諸弟子,諸弟子或爭相代立,造成了殷有九世之亂的混亂局面。諸侯、方國趁著商王朝內部的混亂之機,迅速發展起來,與商王室分庭抗禮。身為奴隸主的王公貴族整天只顧吃喝玩樂,忙於爭奪權力,完全不理國家大事,不顧奴隸的死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奴隸,紛紛起來反抗,社會動盪不安。

  商朝內憂外患,危機四伏。陽甲死,弟盤庚立。盤庚是一位能幹的君主,他深知商朝正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時期,如果再不進行改革,抑制奢侈惡習,勢必走向衰亡。經過長期思考,盤庚決定遷到殷這個地方。殷處於黃河之北,洹水之濱,從政治上來說,離舊都比較遠,能夠削弱王公貴族的舊勢力,緩和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擺脫爭奪王位的混亂局面;從經濟上來說,避開水澇較多的泗水流域,更有利於發展農牧業;從戰略上來說,可以更好地防禦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各方國的侵擾,同時控制四方諸侯。但是,當盤庚提出遷都到殷之時,遭到了大多數王公貴族的公然反對,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甚至煽動奴隸起來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