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動物肝臟適合補什麼

  動物肝臟是人們常吃的食品之一,所以很多的人都會想知道吃動物肝臟有什麼好處。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吃動物肝臟的好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吃動物肝臟補什麼

  在動物體內,肝臟是營養素儲備的大本營,它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13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2、維生素 B12的含量特別高。

  肝臟的蛋白質超過瘦豬肉的含量,鐵、鋅、銅、錳等微量元素十分豐富,幾乎是自然界當中營養素最全最豐富的食物了。野生食肉動物從來不會放棄這個重要營養來源,捕食後總是把肝臟一起吃進去的。

  除了肝臟之外,動物的腎臟也含有不少維生素A和維生素D,而普通肉類中含量卻很低。若論各種B族維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腎臟、心臟和禽類的胗都明顯高於普通的肉類。也就是說,它們是營養素含量更高的“紅肉”。

  原來動物的內臟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其膽固醇含量也很高,要適可而止。

  吃動物肝臟能不能補肝臟

  鄉間一直流傳著“吃什麼補什麼”的飲食療法。比如傷筋動骨就該多喝骨頭湯,而有肝病則可以多吃動物的肝臟來使得身體更快的康復。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吃肝真的能補肝麼?肝病患者該怎麼科學飲食呢?我們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這種說法其實有一定道理,因為動物內臟不僅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所含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也較肉類多,其中的鈣、磷、鐵等營養成分不僅對養生健體有益,還具有補血補鐵、補肝明目的作用。

  傳統醫學認為,豬肝味甘苦,性溫,入肝經,可補肝、養血、明目、通乳,主治血虛、面色萎黃、浮腫、夜盲、兩目昏花、肌體消瘦、乳汁缺乏、血虛閉經等症。因此,對於多數肝病患者來說,適度食用動物肝臟是有益的。

  但是,動物內臟膽固醇含量較高,如1千克豬肝含膽固醇高達400毫克以上,大量膽固醇的攝入增加了患者已有損傷的肝臟的負擔,嚴重時可影響病人消化吸收功能,甚至造成脂肪代謝紊亂。

  所以,老年性肝炎及伴有高脂血症病人不宜多食豬肝。

  食用動物肝臟的原則

  動物肝臟營養豐富: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動物肝臟營養極其豐富,其他食物很難代替。動物肝臟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每百克豬肝含蛋白質21.3克,是豬肉的兩倍。動物肝臟堪稱食品中的“維生素A之王”。人們常吃的動物肝臟,其維生素A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羊肝、牛肝、雞肝、豬肝。

  作為補血佳品,動物肝臟中鐵的含量極高,以每百克可食部分計算,鴨肝含鐵量最高,為23.1毫克,豬肝含鐵22.6毫克,雞肝含鐵12毫克,鵝肝含鐵7.8毫克,羊肝含鐵7.5毫克。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人體缺鐵可引起缺鐵性貧血。動物肝中的鐵不僅含量高,而且比較容易吸收。此外,常吃動物肝臟,可以為機體提供足夠的造血塬材料,使人面頰紅潤、精神振奮。

  方法

  選用健康動物的肝臟。購買時應選擇通過檢疫的禽畜的肝臟,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肝臟一律不能食用。健康動物的肝臟為紅褐色,光滑,有光澤,質軟且嫩,手指稍用力可插入切開處,做熟後味道鮮嫩。

  食用前需徹底清洗。先將動物肝臟放在自來水下衝洗幾分鐘,再浸於冷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取出放清水中清洗乾淨。如果需立即進食,可將肝臟切成塊,放在清水中用手輕輕抓洗,然後取出置於塑料或金屬漏盆中,在自來水龍頭下衝洗乾淨。

  烹調時要煮熟炒透。烹調時切忌“快炒急滲”,更不可為求鮮嫩而“下鍋即起”。要做到煮熟炒透,使豬肝完全變成灰褐色,看不到血絲才好,以確保食用安全。

  攝入應適量。以豬肝為例,每週食用兩次,每次50~100克,即可滿足機體對鐵、維生素A的需要。

  不可與維生素C片同食。動物肝臟內含有豐富的鋅、錳、銅等微量元素,若與維生素C片同食,會發生化學反應,導致維生素C被氧化生成脫氫抗壞血酸而失去正常功效。

  少吃含飽和脂肪酸高的其他食物。吃動物肝臟特別是豬肝時,應少吃含飽和脂肪酸高的其他食物,如動物油、肥肉、奶油、黃油、全脂奶等,以避免這些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促進人體對豬肝中膽固醇的吸收。可以在吃豬肝的同時,吃一些大豆及豆製品,因為其中含有的豆固醇結構與膽固醇類似,可以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