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學期期中考試卷

  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高三地理,喜歡的來多多學習哦

  高三地理上學期期中聯考試卷

  第I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讀我國南方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圖中等高距為50米,完成下列各題。

  1. 圖示區域最大高差為

  A. 199m B. 249m C. 299m D. 349m

  2. 圖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 東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東南

  C. 西南流向東北 D. 東南流向西北

  3. 圖示區域產業佈局最合理的是

  A. 發展濱海旅遊 B. 發展木材加工工業

  C. 種植經濟林木 D. 加大水電開發力度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分析】

  題目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規律運用能力,因為河流發育在河谷地區,等高線凸向高海拔區,河谷海拔較兩岸低。

  【1題詳解】

  根據等高距50米判斷,圖中河流下游最低處海拔在200米到250米之間,最高處在圖中左上角區域,海拔在450米到500米之間,所以兩地高差在200米到300米之間,AD項排除,因最大高差接近300米,故C項正確。

  【2題詳解】

  因為河流發育在河谷地區,等高線凸向高海拔區,所以圖中河流流向左下,根據方向標,由西北流向東南,B項正確。

  【3題詳解】

  因為該區域是我國南方某地區,從等高線分析為低山丘陵地區,因降水較多,水土流失嚴重,應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種植經濟林木,B項錯誤,C項正確。題乾材料不能確定是否臨海,不能確定發展濱海旅遊是否合適;因圖中河流落差較小,水能資源並不豐富,不適宜加大水電開發力度,故AD項錯誤。

  【點睛】河流發育在山谷地區,應用“凸高為谷”的規律是本題分析的關鍵。

  下圖中a,b,c線為等壓線,箭頭表示A地風向,d,e線為等溫線,g、f、h 線為等高線。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4. 根據圖中資訊可以推斷

  A. a B. 從②引水灌溉比①有利 C. d D. 圖中湖泊位於河流的源頭

  5. 若此時A地多雲,即將迎來的天氣變化可能是

  A. 晴朗、氣溫升高、氣壓降低 B. 晴朗、氣溫降低、氣壓升高

  C. 陰雨、氣溫降低、氣壓升高 D. 陰雨、氣溫升高、氣壓降低

  【答案】4. C 5. D

  【解析】

  試題分析:

  【4題詳解】

  風是由高壓吹向低壓的,圖示風向可判斷是一低氣壓區,a>b>c;河谷處等高線是向高處彎曲的,圖中湖泊是河流的下游,從①引水灌溉可自流,比②有利;d、e 線為等溫線,緯度低的氣溫高,d;湖泊是河流消失的終點,應是內陸湖,多為鹹水湖。選B正確。

  【5題詳解】

  A處在低壓槽的北側,應是暖鋒前;若此時 A 地多雲,未來將是暖鋒過境,過境時出現陰雨天、暖鋒過境後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選C正確。

  考點:考查等值線、天氣系統。

  下面為“某島嶼的示意圖”,該島約有280萬人口,島上主峰藍山峰海拔為2 256米。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6. 下列地點位於圖中主峰對跖點附近的是

  A. 18°S,76°40′W B. 18°S,103°20′E

  C. 18°N,76°40′W D. 18°N,103°20′W

  7. 下列有關該島自然地理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河流結冰期長,含沙量小 B. 河流流程短,流速急

  C. 以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為主 D. 地勢西高東低

  【答案】6. B 7. B

  【解析】

  試題分析:

  【6題詳解】

  圖示主峰的地理座標約為18°N,77°W,所以其對跖點的地理座標為18°S,103°20′E。故選B。

  【7題詳解】

  圖示該島嶼面積不大,但地勢落差較大,故河流短小流急;而該地區緯度約18°N,位於熱帶,故河流沒有結冰期;結合圖示的山脈分佈和河流流向判斷,該島嶼地勢中高周低;該島嶼受北半球東北信風影響,故北側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形成熱帶草原地區。故選B

  考點:經緯網、世界區域地理。

  下表為我市2018年某月連續三天的日出、日落時刻,據此回答下列小題。

  8. 與表中日期臨近的節氣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9. 根據表中資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長沙市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 B. 地球公轉速度越來越快

  C. 華北平原正值小麥收穫季節 D. 印度半島盛行東北季風

  【答案】8. C 9. B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圖表資訊的獲取和分析能力。重點考查了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和分析呼叫知識的能力。

  【8題詳解】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當地的晝長接近於12小時,由於春秋二分晝長接近於12小時,夏至日晝最長,晝長遠大於12小時,冬至日晝最短,晝長遠小於12小時,可把BD排除;從表格中還可以看出當地日出時間越來越晚,日落越來越早,說明晝漸短,夜漸長,故可排除掉A,答案選C。

  【9題詳解】

  根據上題結論,由於直射點南移,永州離直射點越來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來越小,故A錯;由於離1月初越來越近,故公轉速度越來越快,故B正確;華北平原是冬小麥,.冬小麥於每年9-10月份播種,於次年5月份收穫.故C錯;印度半島盛行東北季風主要是在冬季,故D錯;綜上所述,答案選B。

  【點睛】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讀我國某凍土層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0. 據圖可知

  A. 氣溫最低時凍土層厚度最大 B. 3-7月份凍土層厚度變化不大

  C. 3月份該地地溫開始回升 D. 凍土層的消融從近地面開始

  11. 圖示變化直接導致該地岩層

  A. 風化作用加強 B. 侵蝕作用加強

  C. 搬運作用加強 D. 堆積作用加強

  12. 圖中積雪

  A. 起保溫作用,促進凍土層融化 B. 反射太陽輻射,促進凍土層形成

  C. 冬半年積累,3月份最多 D. 厚度有季節變化,與凍土厚度正相關

  【答案】10. D 11. A 12. B

  【解析】

  【10題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凍土層最厚的大致在四月份,並不是氣溫最低的時候,故A選項錯誤; 4-7月份凍土層下限變化不大,但是其從地面往下逐漸消融.凍土層厚度減小,故B選項錯誤;地溫回升應該大致從最冷月之後開始,故C選項錯誤。

  【11題詳解】

  地表岩層的凍融會使得岩層發生凍融風化。圖中變化主要是因冷暖氣溫變化導致的,該岩層物理風化作用明顯,而與侵蝕、堆積、搬運作用關係不大。

  【12題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積雪的存在並沒有促進凍土層的融化;積雪最多的並非3月;積雪厚度最大時並非凍土層厚度最大,並不存在正相關;相對於裸地來說.積雪會反射更多的太陽輻射,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地溫更低.促進了凍土層的形成。

  【點睛】第一小題解題關鍵是正確理解概念,如我國陸地上氣溫最低一般在1月份,而氣溫回升應該從最冷月之後開始的。

  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長狀況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區域生態環境狀況主要指標。下表為我國某流域實驗區測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狀況的關係表,據下表完成下列各題。

  13. 該地最有可能位於我國

  A. 塔里木盆地 B. 黃土高原 C. 三江平原 D. 江南丘陵

  14. 該地最有利於土壤有機質積累的是

  A. 玉米地 B. 蘋果園 C. 鐵桿蒿地 D. 沙棘地

  15. 該地經濟、生態綜合效益最好的是

  A. 壩地玉米 B. 人工苜蓿 C. 鐵桿蒿 D. 蘋果園

  【答案】13. B 14. C 15. A

  【解析】

  【13題詳解】

  從表中資料分析,該地土壤儲水量較小,墒情差,說明氣候較為乾旱;該地經濟林木為蘋果,是我國溫帶地區;從地形分析,農田多位於坡地及壩田上,地勢崎嶇,平地面積小;綜合分析,符合以上特徵的是黃土高原,所以B項正確。

  【14題詳解】

  從表中資料分析,鐵桿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小,土壤有機質消耗少,最有利於土壤有機質積累,故選C。

  【15題詳解】

  從表中各樣地植物群落和儲水量對比分析,壩地玉米的地上鮮生物量、地下幹生物量大,經濟效益好;土壤儲水量最高,利於水分保持,生態效益高;故A項正確。

  左圖為我國某河流河道示意圖,甲為一河心沙洲,右圖為該洲一年內面積變化統計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6. 該河位於我國的  

  A. 西北地區

  B. 西南地區

  C. 東南地區

  D. 東北地區

  17. 對於該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若P河道為該河主航道,則該河段的流向為東北流向西南

  B. 若河流上游修築水壩,則河心洲面積增長速度減慢

  C. 若該河段為自西向東流,則Q河道將慢慢變淺

  D. 河心沙洲常發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較快的地方

  【答案】16. D 17. B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河流流量、汛期、流速、河流的區域定位及地轉偏向力對河流的影響等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表地理資訊的能力和區域定位的能力。

  【16題詳解】

  據右圖“該洲一年內面積變化統計圖”可以知道,該河洲7、8月份面積最小,3月份次之;說明該河流7、8月份流量最大,3月份次之;河流侵蝕作用強烈。在我國幾個地區中,能出現春汛和夏訊的只有東北地區,故選D。

  【17題詳解】

  若P河道為該河主航道,根據指向標可判斷該河段的流向為自東向西,故A敘述錯誤。若該河的上游修築水壩,則河流泥沙含量減少,河心洲面積增長速度減慢,故B敘述正確。若該河段為自西向東流,受地轉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則Q河道被侵蝕,將慢慢變深,P河道沉積,將慢慢變淺,故C敘述錯誤。河心沙洲常發育在河流下游水流較慢的地方,故D敘述錯誤。故選B。

  【點睛】明確河心沙洲的面積變化與河流流量大小的關係是解答本題組的關鍵。

  熱帶沙漠中的尼羅河氾濫區孕育了古埃及農耕文明。尼羅河在每年6—10月氾濫,從上游帶來的類似肥沃土壤的沉積物,與上游來水和周邊區域的植物資源,都對農耕文明的形成意義重大。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8. 熱帶地區原始的耕種方式多為刀耕火種。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種方式出現之前,能夠在沉積物上直接耕種,是因為尼羅河氾濫區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勢平坦 D. 植被缺失

  19. 尼羅河下游氾濫區沉積物主要來源地的降水特點為

  A. 降水季節性強,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節性強,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年降水量小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題詳解】

  農業的發展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因素共同影響下形成,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等,其中自然地理條件是影響區域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尼羅河定期氾濫,肥沃淤泥覆蓋,沒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積物上種植;尼羅河的定期氾濫從上游帶來了類似肥沃土壤的沉積物,這道題就是說在沉積物上直接耕種,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刀耕火種的方式,所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地方植被的缺失。故答案選D項。

  【19題詳解】

  尼羅河下游氾濫區沉積物主要來源地在上游的熱帶草原氣候區,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年降水量,降水季節差異大,分乾季和雨季;雨季時洪水氾濫,將泥沙帶至尼羅河下游沉積。故選A。

  黃河下游因黃河多次決口形成氾濫平原黃泛平原,沙崗地和窪地廣佈,冬春季節風沙活動頻繁。紅薯是地下塊莖的高產作物,喜溫怕澇,喜疏鬆土壤。開封市在沙地採用起壟方式種植紅薯,提高了經濟效益,但大面積種植加劇了當地的風沙活動。下圖為我國區域性區域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20. 黃泛平原的泥沙主要來自

  A. 內蒙古高原西部

  B. 黃土高原

  C. 裸露的黃河河床

  D. 太行山區

  21. 在沙地起壟種植紅薯的主要優勢是

  ①使土壤更疏鬆、通氣性更好 ②利於採光,氣溫高

  ③可加厚土層,利於塊莖生長 ④壟溝積水,利於保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2. 開封市大面積種植紅薯加劇了當地的風沙活動,主要是因為

  A. 春季翻土起壟,導致土層更疏鬆 B. 過度種植,加劇了乾旱

  C. 大面積種植,導致森林植被破壞 D. 冬春季節,大風天數多

  【答案】20. B 21. B 22. A

  【解析】

  【20題詳解】

  黃泛平原的泥沙主要來自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故選B。

  【21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紅薯喜疏鬆土壤,喜溫怕澇,沙地起壟種植,可以使得土壤更加疏鬆,①對。採取何種生產方式對於氣溫沒有影響,②錯。起壟種植可以加厚土層,利於塊莖生長,③對。紅薯怕澇,積水會不利於紅薯生長,④錯。故選B。

  【22題詳解】

  春季翻土起壟,導致土層更疏鬆,會加劇風沙活動,A對。過度種植與氣候乾旱無關,B錯。大面積種植,是採取了不同的種植方式,並非是破壞森林植被,C錯。冬春季節大風天數多,是自然因素,不是有意大面積種植導致的,D錯。故選A。

  23.下圖為《清明上河圖》區域性,反映了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繁華的城市風貌。東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條件是

  A. 文化底蘊深厚 B. 商業繁榮發達 C. 人口高度集聚 D. 水陸交通便利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讀圖可以看出東京城今開封市有聯通黃河和淮河的汴河經過,地處平原,水陸交通便利,促進了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故答案選D。

  “工業4.0”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慧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消費者只需用手機下單,網路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傳送給智慧工廠,由其採購原料、設計並生產,再通過網路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下圖示意德國製造業進步的四個階段。回答下列小題。

  24. 有關德國製造業區位因素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對交通運輸條件要求下降 B. 對市場資訊的依賴度提高

  C. 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變大 D. 對資源的配置要求將降低

  25. “工業4.0”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A. 提高工業生產的整體成本 B. 工業生產由分散走向集中

  C. 擴大傳統制造業生產規模 D. 可實現工業的個性化生產

  【答案】24. B 25. D

  【解析】

  本題通過材料和圖形,說明智慧生產的過程和原理,讀懂材料和圖是解體的關鍵。

  【24題詳解】

  從材料和圖中的資訊可以判斷,網路物理系統生產革命,對市場資訊的依賴程度提高,選擇A。

  【25題詳解】

  “工業4. 0” 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慧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生產、銷售、管理別具一格,可實現工業的個性化生產,選擇C。

  【26題詳解】

  “工業4. 0”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慧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通過智慧採購原料、設計並生產,再通過網路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它不包括採礦,選擇D。

  讀非洲某區域圖,回答下列下列小題。

  26. E為奈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該沙漠最寬處達160千米,而最狹處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線延伸的原因是

  A. 暖流影響 B. 海陸分佈影響 C. 寒流影響 D. 大氣環流影響

  27. F處自然帶在此處分佈的最高緯度低於35°,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A. 海陸分佈 B. 降水條件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26. C 27. A

  【解析】

  試題分析:

  【26題詳解】

  奈米布沙漠的形成受副熱帶高壓帶,離岸風和寒流的影響,其沿海岸線延伸的原因是沿岸有寒流,寒流有降溫減溼的作用,所以D正確。

  【27題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F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分佈在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此處分佈的最高緯度低於35°,因為再向南的高緯度地區為海洋,所以A正確。

  考點: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隨著T下圖示意海峽海底隧道開通,國家和洲際間的流通進一步加大。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小題。

  28. 圖示鐵路聯通了

  A. 非洲和亞洲 B. 北美和南美

  C. 歐洲和亞洲 D. 亞洲和北美

  29. 開鑿T海峽海底隧道面I涵的最大的自然威脅最可能為

  A. 寒潮 B. 地震

  C. 潮汐 D. 颶風

  30. 在圖中R區域的植被分佈中最可能有

  A. 桑樹 B. 橡膠樹 C. 桉樹 D. 椰樹

  【答案】28. C 29. B 30. A

  【解析】

  試題分析:

  【28題詳解】

  根據經緯度判斷,圖示區是土耳其海峽中的伊斯坦布林海峽,圖示鐵路聯通了歐洲和亞洲,C對。

  【29題詳解】

  圖示海峽位於板塊交界處,是消亡邊界,地殼不穩定。所以開鑿T海峽海底隧道面I涵的最大的自然威脅最可能為地震,B對。海底隧道不受寒潮、潮汐、颶風影響,A、C、D錯。

  【30題詳解】

  圖中R區域的氣候型別是地中海氣候,植被最可能是桑樹,A對。橡膠樹是熱帶經濟林木,B錯。桉樹是熱帶草原區植被,C錯。椰樹是熱帶沙漠氣候區植被,D錯。

  考點:世界主要海峽分佈,板塊構造理論,陸地自然帶分佈規律。

  二、非選擇題共2答題,40分

  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玫瑰原產於我國,系溫帶樹種,耐寒、耐旱、喜光,適應性較強,種植比較普遍,產量較大,現已引種世界各地。海拔高、緯度低的肯亞、哥倫比亞及我國雲南並列為全球三大最適宜生長的地區,又以我國出產的玫瑰花營養價值最高。我國古代就有用玫瑰花制醬、釀酒、窨茶的傳統,近年來,玫瑰花深加工產品需求連年攀升。歐洲國家大量進口中國玫瑰用於深加工。特別是用玫瑰花提煉的香精和玫瑰油“液體黃金”,在世界市場上供不應求。

  材料二:肯亞奈瓦沙湖如下圖盛產鱸魚和非洲鯽魚,北緣有大片紙莎草沼澤。湖畔是著名的玫瑰產地,所產玫瑰花頭大、花枝長且直、品種多、色彩鮮豔,瓶插時間久,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隨著肯亞直飛其他國家航線的增加,我國從肯亞進口玫瑰的訂單式銷售量逐年增加。

  1簡述奈瓦沙湖的地理位置特徵。

  2指出肯亞的主要氣候型別並分析其成因。

  3我國進口肯亞的玫瑰多采用訂單式銷售,試說明原因。

  4試分析我國種植的玫瑰多用於深加工的原因。

  【答案】1地處低緯熱帶;位於肯亞西南部,內羅畢的西北部;非洲大陸東部

  2熱帶草原氣候;海拔高,氣溫低,空氣對流不旺盛,蒸發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熱帶草氣候

  3玫瑰價格高,保質期短,易腐敗變質;我國與肯亞之間,運輸距離遠,運輸時間長,運輸成本高;我國玫瑰銷售節令性強;網際網路科技減少了鮮花銷售的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率;因而多采用訂單式銷售

  4我國玫瑰生產量大;觀賞價值相對較低;營養價值較高;市場需求量大;具有深加工的優良傳統等

  【解析】

  1從氣候分析,兩地都位於低緯度的高原地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從水源分析,肯亞種植區靠近湖泊,灌溉水源充足。我國雲南地區降水豐富,水源充沛等。

  2 訂單式銷售原因,主要從價格、保質期、運距、網路等因素分析。玫瑰價格高,保質期短,易腐敗變質。我國與肯亞之間,運輸距離遠,運輸時間長,運輸成本高。我國玫瑰銷售節令性強,網際網路科技減少了鮮花銷售的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率。因而多采用訂單式銷售。

  3產品進行深加工的原因,主要從產量、價值、市場、傳統等分析。我國玫瑰生產量大,觀賞價值相對較低。玫瑰營養價值較高,市場需求量大。具有深加工的優良傳統等。

  4 花卉種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導致湖泊水位下降,加劇水資源緊張。擴大玫瑰種植規模,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3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西省已經確定把資源綜合利用同調整產品產業結構相結合,引導扶持一批大的資源綜合利用專案,標誌著山西省由單純的煤炭、電力單一產業開始向煤、電、鋁、冶金、建材等產業聯合經營的轉變。

  材料二 山西省煤炭外運主要線路圖及各產業投資比重圖。

  材料三:涇水多泥沙,含豐富有機質。鄭國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涇水谷口,東到洛水,共三百餘里,途中經過數條由北向南匯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佈著大面積的湖泊沼澤,雖有零星陸地,但土壤鹽鹼化嚴重,難以種植。鄭國渠建成後形成了大片農田。西漢時開鑿的六輔渠開六條小渠以輔助鄭國渠與鄭國渠組成龐大的灌溉系統,將渭河以北的數萬頃土地改造為旱澇保收的良田。下圖示意鄭國渠和六輔渠的位置和分佈。

  1簡析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的優勢條件。

  2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中電力投資比重接近煤炭投資,有何優點?

  3分析鄭國渠修建之前圖中陰影區域多湖泊沼澤和土壤鹽鹼化嚴重的原因。

  4分別分析鄭國渠和六輔渠在工程設計上的優點。

  【答案】1地理位置:地處我國中部地帶,臨近工業城市,輸煤、輸電距離近。市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能源消費量大,且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市場廣闊。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黃等鐵路通過,交通比較便利,外運條件好。任答對一點適當給分

  2改善能源工業結構;減輕煤炭外運的交通壓力。

  3地勢相對低窪,排水不暢;夏季多暴雨,河流流量大;由北向南注入渭河的支流和坡面徑流在此彙集。

  多湖泊沼澤,地下水位高;春季和初夏氣溫高,風力強,蒸發強烈;隨土壤水分蒸發鹽分在地表集聚。

  4鄭國渠:大致沿等高線修建,地形較平坦,工程量較小;利用西高東低的地勢向東自流;地勢北高南低,乾渠佈置在地勢較高處,沿途接納截斷其他河流補充水源,擴大淤灌面積。六輔渠:藉助北高南低的地勢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積;農田排水順地勢流入渭河,避免農田積水和減輕土壤鹽鹼化。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工業區位因素的分析、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區域生態問題的成因、以及工程建設的特點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詳解】1地理位置主要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周邊位置,而影響煤炭資源開發主要考慮周邊位置;市場主要為經濟發達地區;交通主要從鐵路和海運分析。從地理位置來看,地處我國中部地帶,臨近工業城市,輸煤、輸電距離近。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能源消費量大,且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市場廣闊。交通方面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黃等鐵路通過,交通比較便利,外運條件好。

  2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影響主要從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兩方面分析。電力投資接近煤炭投資,可以調整產業結構,同時減輕煤炭運輸的壓力。

  3由圖可知,鄭國渠修建之前圖中陰影區域位於山麓和渭河平原地區,地勢低窪,流速緩慢排水不暢;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導致該地區河流流量增加,容易使得北部山地注入渭河的河流支流在圖中陰影區域彙集溢位河道形成湖泊沼澤。湖泊沼澤多,導致地下水水位高;該地區春季和初夏氣溫回升快,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土壤水分蒸發導致鹽分在地表集聚。

  4鄭國渠:大致沿等高線東西修建,地形較平坦,建設難度和工程量較小;從涇水海拔高於500米到洛水海拔低於500米,可以利用西高東低的地勢向東自流;地勢北高南低,乾渠佈置在地勢較高處,沿途接納截斷其他自北向南流的河流補充水源,擴大淤灌面積。六輔渠是從鄭國渠引水藉助北高南低的地勢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積;農田排水也可順地勢流入渭河,避免農田積水和減輕土壤鹽鹼化。

  【點睛】土地鹽鹼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在乾旱地區:氣候乾旱,降水稀少,蒸發量強烈;岩石風化物中含大量鹽類,內流河為主;地下水礦化度高,容易通過毛細管作用,把鹽分帶到地表聚集。在溼潤與半溼潤區:岩石風化後,地表與地下徑流攜帶大量鹽類向平原或低窪處集中;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容易鹽分聚集;土壤粘重,透水性差,淋溶弱,鹽分容易表層積累;地下水礦化度高,容易通過毛細管作用,把鹽分帶到地表聚集。

  2人為原因在乾旱地區:過度開荒,灌區大量超采地下水;植被大量減少,加劇了土地鹽鹼化;灌溉技術落後,有灌無排。在溼潤與半溼潤區:盲目毀草開荒;不合理灌溉,特別是有灌無排;水利工程質量差,渠道滲漏嚴重,抬高了地下水位。

  上學期高三級地理期中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

  本卷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17年8月3日,張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張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與建設中的京張高鐵構成內蒙古自治區乃至西北地區通往京津冀地區的高速鐵路主通道。下圖為張呼高鐵示意圖,讀圖1完成1~2問題。

  圖1 張呼高鐵示意圖

  1.張呼高鐵客運專線修建過程中需克服的難題是

  A.地形  B.水源  C.技術  D.資金

  2.張呼高鐵開通運營後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①擴大呼和浩特向華北地區輻射範圍 ②加強西北地區與京津冀經濟圈聯絡 ③加大西北地區礦產資源的出口量 ④帶動沿線地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氣候傾向率反應氣候要素的變化趨勢,包括氣溫傾向率℃/10年和降水量傾向率㎜/10年。下圖示意1965-2005年某區域氣候傾向率,讀圖2回答3~4題。

  圖2 氣候傾向率分佈圖

  3.圖中四地氣溫、降水量傾向率最大的分別是

  A.紅衛 鴨綠河 B.勤得利 勝利 C.紅衛 勝利 D.勤得利 鴨綠河

  4.據圖可推測該區域

  A.地表侵蝕增強 B.活動積溫增加 C.土壤趨於乾旱 D.糧食產量降低

  大同盆地是數百萬年前開始形成的斷陷盆地,山地與盆地之間由斷層分界,盆地內部也發育了眾多斷層。下圖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橫剖面,圖中古湖存在時間長達200餘萬年,期間由於氣候變化,湖泊多次出現進退。讀圖3回答5~6題。

  圖3 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橫剖面圖

  5.圖中古湖湖床較盆地北部地勢低是因為同一時期

  A.巖體沉降差異 B.流水侵蝕差異 C.物質堆積差異 D.火山活動差異

  6.古湖於數萬年前徹底消失,推測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變冷,水源封凍,湖泊乾涸 B.全球變暖,氣候變幹,蒸發旺盛

  C.地殼運動,河流侵蝕,湖水外洩 D.火山活動,岩漿噴發,掩埋湖泊

  利用“溫室效應”原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可以採用大棚種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圖4塑料大棚農業生產景觀圖。據此回答7~8題。

  7.下列不屬於大棚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

  A.有利於充分利用太陽光能,提高大棚內的溫度

  B.有利於保持、調節大棚內空氣的溼度

  C.有利於提高光照強度,增強農作物光合作用

  D.有利於保持、調節大棚內土壤的水分

  8.當大棚的門開啟時,門口處空氣流動情況與如下圖中示意的空氣流動情況相同的是

  下圖為某區域示意圖,近年來衛星多次監測到海灣上空出現沙塵暴,讀圖5完成9~11題。

  9.圖中的沙塵主要來源於

  A.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

  B.北美西部高原的草原

  C.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火山

  D.圖示地區裸露的河岸

  10.衛星最不可能監測到沙塵暴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通過對衛星監測結果的分析,發現該地區的沙塵暴的頻率和影響程度日趨加劇,可能原因是

  A.板塊活躍,火山噴發加劇 B.全球變暖,冰川持續消退

  C.資源開採,地表植被破壞 D.環流異常,西風風力增強

  2017年當地時間6月20日,衣索比亞首個國家工業園--阿瓦薩工業園見下圖正式運營。阿瓦薩工業園目前廠房面積達41萬平方米,是衣索比亞規模最大的國家工業園,也是一座現代化輕紡和綠色產業園,該工業園完全投產後,將極大地促進衣索比亞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圖6示意阿瓦薩地理位置。據此完成12~13題。

  圖6 阿瓦薩地理位置圖

  12.阿瓦薩發展現代輕紡工業的主要優勢條件是

  A.科技發達  B.勞動力充足  C.資金雄厚  D.海運便利

  13.建設阿瓦薩工業園區對當地產生的主要有利影響是

  ①提高就業率,增加當地居民經濟收入 ②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提高工業化水平

  ③保護生態環境,解決當地環境汙染問題 ④學習管理經驗,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由於自身或外界環境的變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種植被所替代的現象叫做演替。長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蝕,植被生產環境很不穩定,植被髮育較差。由於流水侵蝕作用的不同,現在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經處於演替的後期階段,植被帶的垂直變化最為完整。下圖示意長白山火山灰分佈。讀圖7完成14~15題問題。

  14.北坡植被帶自下而上垂直分佈為

  A.紅松闊葉混交林-暗針葉林-亞高山嶽樺林-高山苔原

  B.山地常綠闊葉林-紅松闊葉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暗針葉林-亞高山嶽樺林-紅松闊葉混交林-高山冰雪

  D.紅松闊葉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針葉林-高山冰雪

  15.東坡只有地勢較平坦處形成了小面積森林,其主導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量  C.光照  D.土壤

  為保障列車正常運營,蘭新高速鐵路在區域性路段採用了圖8開天窗隧道或圖9鐵路單側築牆中的工程方案。讀圖8、圖9完成16~18題。

  圖8 天窗隧道景觀圖 圖9 鐵路單側築牆景觀圖

  16.兩幅圖中工程方案的共同作用是

  A.阻擋風沙 B.阻擋泥石流 C.防野生動物進入 D.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17.圖8中天窗的主要主要作用是

  ①通風 ②節約材料 ③美觀 ④採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在拍攝圖8照片幾秒鐘後,某靠窗乘客所乘列車經過圖9所示路段,能夠欣賞到遠處窗外風景。那麼可以推斷出

  A.該列車整體向東執行 B.該列車整體向南執行

  C.該列車整體向西執行 D.該列車整體向北執行

  河床中的岩石在水流的磨蝕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由於水流中攜帶的礫石對坑穴的側壁進行不斷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鏡,其形似井,地貌學上稱之為壺穴圖10。據此完成19~20題。

  圖10 壺穴示意圖

  19. 壺穴常常形成於河流的特殊河段。有利於壺穴發育的是

  A.河灣地段 B.基岩鬆軟 C.裂隙發育 D.巖性一致

  20. 壺穴中常有豐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其

  A. 水質潔淨 B. 穩定半封閉 C. 光照充足 D. 水溫較高

  古人修建太陽觀測臺,通過觀測日出日落於某塔序號來確定日期與季節。圖11示意修建於古代祕魯某山丘的太陽觀測臺地形。圖12是在下圖中某點拍攝的太陽觀測塔照片照片左北右南。據此,回答21~22題。

  圖11 太陽觀測臺地形圖

  圖12 太陽觀測塔景觀圖

  21.拍攝照片位於圖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2.在②點觀測到日落於塔13時,則

  A.福州春意盎然 B.華夏烈日炎炎 C.長城秋風蕭瑟 D.漠北冰天雪地

  二、綜合題:本題共4題,總分56分。

  23.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資料1:圖13示意世界某區域地理環境

  圖13 世界某區域地理環境圖

  資料2:圖示區域所在的國家地跨亞歐兩洲,為世界最大的榛子榛子喜溫好光生產和出口國,榛子栽培、加工歷史悠久。近年該國在H河進行了河流綜合開發,並在奧爾杜規劃了“巧克力矽谷”,生產的創匯產品榛子巧克力,產品銷往歐洲等地。

  1指出A所在區域的地貌型別,並闡釋其形成過程。4分

  2簡析H河AK段與BK段的水能資源差異6分

  3分析奧爾杜建設“巧克力矽谷”的理由6分

  24.1969年巴基斯坦把首都遷到北部城市伊斯蘭堡,北部地區的人口快速增長,農業得到了大力開發。管道底託是管道與支撐管道的支架之間的連線件,一般可分為固定型和滑動型。在支架發生移位時,可滑動管道底託能降低支架對管道的束縛力。圖14為巴基斯坦區域示意圖,圖15為天然氣管線景觀圖及橫截面圖。12分

  圖14 巴基斯坦區域示意圖

  圖15 天然氣管線景觀圖及橫截面圖

  1分析圖中天然氣管線採用可滑動管道底託的原因。4分

  2新德里從波斯灣進口天然氣有①、②兩條線路。簡述①、②兩條線路各自優點。4分

  3分析印度河中上游地區農業大力開發對M河段河流環境的主要影響。4分

  25.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草地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干擾的響應是近年來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生物多樣性增加,生態系統將變得穩定。在生物多樣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項重要指標,它表示了某種植物在該區域生態環境中所佔的地位,數值越大,數量越多,區域主導性越強。通常認為,施肥能導致植物重要值的改變,進而引起草場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我國一環境研究小組在溫帶某水分條件較好的天然草場連續兩年進行人工施肥實驗,該草場主要由ABCD四類牧草組成。圖16示意施肥後引起的草類重要值變化情況。

  圖16草類重要值變化情況圖

  1指出施肥前該天然草場原有的優勢物種,並說明判斷理由。4分

  2分析在高濃度施肥條件下,該天然草場生態環境的變化。5分

  3實驗結果對我國此類草場的天然牧草生產有何啟示。4分

  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易經有言:天玄而地黃。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距今1萬年前,中華先民就在黃土高原上耕耘,種植粟黍,發展農業,歷經萬年而不絕。黃土土質疏鬆,吸水能力猶如海綿,能使蘊藏在深層土壤中的無機物質上升到頂層,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圖17示意黃土高原範圍圖,圖18示意黃土沉積物特徵與厚度分佈。

  圖17 黃土高原範圍圖 圖18黃土沉積物特徵與厚度分佈圖

  1從地形角度分析六盤山附近形成巨厚黃土沉積的原因。6分

  2說明黃土高原能夠易於耕耘且萬年而不絕的土壤條件。4分

  3分析黃土高原坡耕地改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5分

  高三地理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44分

  1-5 ADABA 6-10 CCADB 11-15 BBCAD 16-20 ACACB 21-22 DD

  二、綜合題56分

  23.16分1河口三角洲1分。河流攜帶大量泥沙1分,入海處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頂託作用1分,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形成三角洲1分。

  2 AK段水能資源較BK段豐富。2分 AK段:降水較多,支流多,河流流量大;等高線密集,河流落差大。2分 BK段:降水較少,支流少,河流流量小;等高線稀疏,河流落差小。2分

  3位於榛子產地,原料豐富;延長榛子加工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臨近港口,海上交通便利;加工歷史悠久,技術先進;河流綜合開發,電力充足;地處亞歐大陸交界處,產品利於銷往歐洲等地。每點2分,答對3點給6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4.12分1巴基斯坦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1分;支架容易發生位移1分;可滑動管道底託可減輕支架位移對管道的影響1;提高天然氣輸送的安全性1分。

  2①線路優點:全部採用管道運輸,氣象條件干擾少1分;避免多種交通運輸方式轉運,連續性強1分。

  ②線路優點:海運成本更低,運輸量更大;1分;不經過其他國家,保障石油進口安全1分。

  3印度河中上游農業大力開發,增加了水資源消耗,導致M河段水量減少1分;中上游地區農業開發引發水土流失,導致M河段河道泥沙淤積加劇1分;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M河段水質惡化1分;水生生態環境受破壞1分。

  25.10分1優勢物種為A,2分施肥前A的重要值最高,說明其在草場中佔主要地位2分

  2高濃度施肥條件下,A類牧草的重要值急劇增大,說明其數量迅速增加,可能擠佔其它牧草的生存空間;1分其它牧草數值呈下降趨勢,說明生長受到抑制。1分該草場整體生物多樣性呈減少趨勢;1分最終導致草場生態環境惡化1分

  3控制畜牧業的規模,減小對牧草的需求量;1分防止為提高產草量而過度施肥;1分中低濃度施肥或合理施肥;1分加強草場生態監測,防止出現草類多樣性減少1分

  26.15分1六盤山附近位於賀蘭山和烏鞘嶺的山口地帶1分,處於西北季風通道內;由於受地形約束狹管效應1分,西北風力較大,攜帶沙塵量大;1分受六盤山和秦嶺等東、南部山地的阻礙作用,1分風力減弱,沙塵不斷沉積;1分六盤山和秦嶺等東、南部山地阻礙夏季風進入,降水較少,流水侵蝕弱,利於黃土累積。1分

  2黃土土質疏鬆,易於耕作;1分黃土透氣保水,礦物質豐富1分,且具備自行肥效能力1分,利於耕作;土層深厚,分佈廣,經歷長期耕作後仍能保持1分;黃土沉積過程仍在持續。1分任答4點得4分

  3坡耕地改為旱作梯田,平整土地1分,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利於農業生產經營1分;旱作梯田坡度減小,剖面流流速減慢1分,利於地表水下滲,利於土壤保墒1分;減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1分

  高三地理上學期期中試卷參考

  第1卷選擇題共40分

  本卷共20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寫在答題紙上每小題2分,多選、錯選、漏選,該小題均不得分。

  科學家預測在2019年至2020年太陽表面將再度出現“無黑子”現象,又稱為“白太陽”,預示著太陽活動將進入“極小期”。據此,回答第1題。

  1.“白太陽”現象持續期間,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澇災害更加頻繁 ②極地附近出現“極光”的範圍將擴大

  ③地球磁場受到的干擾減弱,磁暴減少 ④太陽活動對無線電短波通訊干擾減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順利召開。圖1為非洲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和年降水量分佈圖。讀圖,回答第2、3題。

  2.峰會期間,

  A.北京比金沙薩正午太陽高度角大

  B.北京晝長夜短,晝漸短,夜漸長

  C.北京日出東南,比開普敦日出早

  D.地球公轉和自轉速度都逐漸減慢

  3.圖示區域

  A.年降水量自西向東逐漸增加

  B.年平均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

  C.甲地受寒流的影響,降溫明顯

  D.乙地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豐富

  圖2中的4條曲線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觀測的輻射和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其中,太陽總輻射強度是指到達地面的太陽短波總輻射強度,地面淨輻射強度是指地面收入與支出輻射差額的強度。讀圖,回答第4-6題。

  4.影響R地該日太陽總輻射強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陽高度 ②氣候型別 ③地形特點 ④地表溫度 ⑤雲量變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5.圖中曲線與地面淨輻射強度、近地面大氣溫度、地表溫度依次對應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6.此次的觀測地點和時段可能是

  A.西歐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準噶爾盆地,10、11月份

  圖3為世界部分地區三圈環流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氣流的運動方向。讀圖,回答第7-9題。

  7.通常能夠為其所影響地區帶來降水的有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④⑤⑥

  8.圖示環流狀況出現時,

  A.內蒙古高原北風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蔥蘢D.南極大陸紫外線強烈

  9.能夠正確表示氣流②運動模式的是

  2018年9月16日17:00颱風“山竹”在廣東省登陸。圖4、圖5分別為16日8:00、17日8:O0海平面等壓線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第10、11題。

  10. 16日8:00到17日8:00

  A.海南島由偏南風轉為偏北風B.北京受冷鋒影響強,降溫引發凍害

  C.東海受颱風影響,風力加大D.颱風中心向西移動,勢力逐漸減弱

  11.颱風“山竹”

  A.中心風力最大,破壞力最強B.水平氣流呈現順時針方向旋轉

  C.使我國雨帶北移,北澇南旱D.易引發風暴潮,破壞沿海基礎設施

  沃爾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範圍廣,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達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

  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僅為14立方米/秒。為了開發沃爾特河,人們在其下游修建大壩攔水,形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水庫——沃爾特水庫。圖6為沃爾特河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2、13題。

  12.沃爾特河流域

  A.地勢北高南低,河流屬大西洋水系

  B.緯度低,氣溫高,蒸發是流域內主要水汽來源

  C.多為熱帶沙漠地區,河水大量下滲

  D.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季節變化小

  13.水庫建成後可導致

  A.沃爾特河的流域面積增大 B.水庫上游河段含沙量減小

  C.河流人海年徑流總量增加 D.大壩下游河段枯水期縮短

  圖7是世界區域性地區洋流分佈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4、15題。

  14.圖中洋流

  A.①的水溫低於北半球同緯度的洋流④

  B.②流經地區緯度低,水溫高,為暖流

  C.③受中緯西風影響,自西北流向東南

  D.③為寒流,⑤為暖流,③比⑤水溫低

  15.關於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使流經的地區增溫增溼

  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陸東岸

  C.③促進高低緯間熱量交換

  D.④⑤交匯處形成著名漁場

  北京市某中學利用假期時間到甲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途徑一處石林景觀,該石林為花崗岩巖體,經地殼運動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態各異,岩石多具有水平紋理。隨後同學們查詢資料,發現自然界裡有些區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沒有樹木,卻也成林。圖8為我國四個不同區域的“非木之林”景觀。讀圖,回答第16、17題。

  16.甲地

  A.位於半乾旱地區,溫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

  B.位於地勢第一階梯,氣溫低,凍融風化顯著

  C.氣候溼潤,森林分佈廣,生物風化作用突出

  D.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學風化作用明顯

  17.關於圖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確的是

  A.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紋理,主要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

  B.乙地“土林”呈壟、槽相間分佈,其延伸方向與當地盛行風向垂直

  C.丙地“冰林”晶瑩剔透,近年消融速度加快與全球變暖密切相關

  D.丁地“石林”高聳陡峭,錯落有致,主要由地殼垂直運動導致的

  圖9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脈中某地區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8、19題。

  18.圖中斷層①、②與岩層③、④形成的先後順序可能是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19.圖中

  A.甲處斷層位於板塊的生長邊界 B.乙處物質直接來源於地表

  C.丙處位於背斜構造的頂部 D.丁處岩石由岩漿冷卻形成

  2018年8月11日上午8時許,房山區大安山鄉發生大規模山體滑坡崩塌。因預警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據此,回答第20題。

  20.關於滑坡災害敘述正確的是

  A.為避免誘發滑坡災害,應全面停止山區工程建設

  B.夏季雨後應儘量避免山區遊玩,遠離災害易發區

  C.災前可藉助遙感技術,預測滑坡災害的發生地點

  D.災後可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監測人員傷亡情況

  第Ⅱ卷綜合題共60分

  21.12分圖10為我國華北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某遊客從遊客服務中心出發,沿公路步行至A處觀看山腰處的溶洞。

  1說出該遊客行進的方向,估算其步行距離及A地到溶洞之間的相對高度。4分

  圖11為遊客拍攝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牆圍繞,中部被一條弧形大牆分為上下兩部分,放眼望去,呈現獨特的元寶形態。

  2推測遊客的拍攝地點位於圖10中B、C、D、E中的哪一處,並說明判斷的理由。5分

  該村落堪稱山區院落民居的典範。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院落,這些院落小巧精緻,組織緊湊。院落形狀以四合院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設定窗戶,其他三面設定磚牆。村中建築整體築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層層抬高。村中道路則依山勢修建,雖算不得寬闊,倒也平展。以當地盛產的青石和紫石鋪就,寓意“平步青雲”、“紫氣東來”。

  3分析該村落建築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3分

  22.14分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公轉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古人通過對每個節氣的天氣、物候現象的觀察來把握季節的變遷,並以此來指導農事活動。

  表1我國秋季的主要節氣

  節氣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日期 8月7日 8月23日 9月8日 9月23日 10月8日 10月23日

  1說出我國秋季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特點。7分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的結束,冬天的開始。此時,華北地區於夜間始現白霜。呈現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涼”的肅殺景象。

  2簡述“秋分”至“霜降”期間華北地區的氣溫特點。3分

  晚秋時節氣溫波動大,空氣溫度常會突然下降,使地表溫度驟然降到O0C以下。農作物因此受到損害,造成霜凍災害。在霜凍來臨前,農民通過在田地間燃燒柴草、牛糞等製造大量煙霧,以此防禦霜凍,稱為“煙燻法”。

  3運用大氣受熱過程的有關知識解釋“煙燻法”防禦霜凍的原理,並說出此方法帶來的其它影響。4分

  23.10分讀圖12,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圖示地區的地形特徵。3分

  2與甲地相比,說明乙地的氣候特徵,並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

  24.8分讀表2,回答下列問題。

  小明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欲探究“山地森林分佈上限高度隨經緯度的變化規律”。表2為小明蒐集到的學習資料。

  表2東亞部分山地中森林植被帶的分佈上限 單位:米

  學習任務:

  從表2中選取適當資料,提出你對“山地森林分佈上限高度隨經緯度的變化規律”這一問題的合理假設。要求:假設表述明確,資料選擇合理,選用資料、提出假設的理由表述清晰。

  1提出假設:山地森林分佈上限高度隨經緯度的變化規律為 。3分

  2提出這一假設所依據的資料有 填寫編號。3分

  3選擇資料、提出假設的理由是 。2分

  25.16分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湖泊是流域中物質遷移的重要“歸宿”,湖底的沉積物像“書頁”一樣記錄了流域內環境變化的重要資訊。洱海位於我國雲貴高原西北部,其西側的點蒼山森林茂密,眾多溪流發源於此,豐富的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匯聚于山前窪地,形成了雲貴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

  1簡述點蒼山東麓河流的特徵。4分

  2推斷圖13 a中湖岸邊的甲地至湖心處的乙地湖底沉積物粒徑粗細的變化,並說明原因。4分

  歷史上流域內氣候乾溼程度的變化會導致湖泊水域面積的增減,進而影響到入湖河流所攜帶泥沙的沉積條件。因此,科學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積物粒徑粗細的變化推斷流域內過往的氣候變遷。圖13 b為乙地湖底沉積物粒徑與其沉積時間的對應曲線。

  3概括自1300年至2000年之間乙地湖底沉積物粒徑的變化趨勢,推斷圖示地區近百年以 來氣候乾溼狀況的變化,並簡述判斷的理由。6分

  考古證據表明,距今2、3千年以前洱海西岸地區就有了大量人類活動的痕跡。當時人類活動的方式主要是砍伐森林、發展農耕和開採礦產。

  4試推測這一階段人類活動對湖底沉積物沉積特徵的影響。2分

  參考答案

  地 理 2018.11

  第Ⅰ卷 選擇題 共40分

  本卷共20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寫在答題紙上每小題2分,多選、錯選、漏選,該小題均不得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B C C B C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A C A C A B B

  第Ⅱ卷 綜合題 共60分

  21.12分

  14分

  行進方向:先自東向西,再從東南向西北;

  步行距離:約400~600米之間;

  相對高度:60~100米之間。

  25分

  拍攝點位於D處;D處海拔高於村落最高點,可俯視拍攝;D處位於開闊山谷中,與村落之間視野開闊無遮擋;由地圖中的村落形態可知,D處的拍攝角度恰當;D處與村落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適合拍攝村落全景。

  33分

  該村落地處山區,土地面積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狹窄;位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北面磚牆利於阻擋寒冷的冬季風;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且依陽坡層層抬高,有利於採光通風;石材豐富,便於就地取材。。

  22.14分

  17分

  秋分前,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秋分時各地均晝夜等長;秋分後,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

  整個秋季晝漸短,夜漸長,緯度越高晝夜變化幅度越大。

  23分

  氣溫逐漸降低,最低氣溫可達0℃以下,氣溫日較差大。

  34分

  原理:“煙燻法”產生的煙霧可增加近地面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增強大氣逆輻射,使地面的熱量損失減少,提高了地面溫度。煙霧本身具有一定的熱量,提高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減少了霜凍危害。

  影響:增加大氣汙染。

  23.10分

  13分

  南部以高原為主,北部以平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

  27分

  乙地氣候特徵:年降水量大,降水季節變化小;年平均氣溫高。3分

  成因:地勢低;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位於沿海地區;受沿岸暖流影響強。4分

  24.8分

  略

  25.16分

  14分

  水系特徵:流域面積小,河流短小、河床落差大,自西向東注入洱海答出任意2點得2分;

  水文特徵:流速快,流量的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小,無結冰期答出任意2點得2分。

  24分

  由甲地至乙地沉積物顆粒逐漸變細;

  河流攜帶的泥沙是湖底沉積物的主要來源;河流流入湖泊時流速降低,所攜帶的泥沙逐步沉積;泥沙顆粒大的先沉積;因此湖底沉積物的粒徑逐漸由粗變細。

  36分

  沉積物粒徑變化趨勢:

  答案1:沉積物粒徑變化存在波動,但整體保持穩定。

  答案2:1300年~1500年、1700年~1850年沉積物粒徑逐漸減小;1500年~1700年、1850年~2000年沉積物粒徑逐漸增大。

  氣候逐漸變乾燥。

  氣候變干時,湖泊面積減小,河流入湖處距離湖心更近,湖底沉積物粒徑增大。

  42分

  沉積物的數量增多;粒徑增大;成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