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成本會計的心得分享

  相對於成本會計電算化而言,成本會計資訊化進一步擺脫了人工會計的束縛,體現出一種純粹的資訊化管理思想。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通過一個多星期在東利公司、東馬公司的學習,我受益匪淺。以前沒有在工業企業工作的經驗,接觸到成本會計還是在書本中,那時在校時總是覺得成本會計是最難的,因為涉及很多個步驟、方法,每個步驟或方法下面還有很多細的步驟和方法,真是複雜。比如,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分為基本的和輔助的,基本方法下面還分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種,分步法又分為逐步結轉和平行結轉,逐步結轉下還有綜合結轉和分項結轉。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書本中介紹的那麼複雜,但在有的方面比書本中的內容還要細很多,比如科目的設定,實際“產成品”下的次級科目要比書本中更細、更多。還有就是要完全做好成本核算,還必須與其他部門做好配合,與車間、庫房的產品分類方法、分類順序相一致,這樣才能與財務的核算相銜接,工作起來才得心應手,還便於與他們相核對,找出差異。

  東利公司與東馬公司的車間產品流轉過程是一樣的,車間都分為編織車間和成衣車間,他們的流轉過程如下:

  1、編織車間:原材料 購入 紗庫 領用 編織車間 加工為毛坯入 檢驗室 轉入 成衣車間

  2、成衣車間:毛坯 領用 成衣車間 加工為成衣 包裝車間 包裝產品入 庫房

  這兩個公司在成本核算方法和要素分配歸集方面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一些核算細節和科目設定方面有差異。總體核算方法如下:

  1、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分步法,分為半成品即衣坯、產成品兩步;分步法下的逐步結轉分步法即為計算半成品成本法,計算出衣坯的成本;計算半成品成本後再轉入下一個步驟時使用分項結轉,即把半成品的成本分成四項費用結轉到成衣成間的成本核算中。

  2、成本核算輔助方法:分類法。編織車間的原材料由車間按型別報出用量按實際分配,成衣車間用的縫合紗按實際產量進行攤銷;其他三項費用按摺合係數進行分配。

  3、原材料的分配和歸集:編織車間的原材料由車間按型別報出實際用量,財務據此做成本,無需進行分配,但要根據定額消耗量的比例,把每一型別的產品原材料費用再分配到不同的工藝號產品中;成衣車間使用的縫合紗按實際完工產量進行平均分配。

  4、人工費用分配和歸集:人工費用根據不同部門的實際發生額分別記入人工成本和期間費用中。再依據不同型別產品的實際產量乘以摺合係數摺合係數每個月由車間提供且每個月的摺合係數是不相同的得出摺合產量,把人工成本按摺合產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型別的產品中。

  5、燃動力的分配和歸集: 燃料及動力的費用根據不同部門的實際發生額分別記入編織車間燃動力成本、成衣車間燃動力成本和期間費用中。依據不同型別產品的實際產量乘以摺合係數摺合係數每個月由車間提供且每個月的摺合係數是不相同的得出摺合產量, 把燃動力成本按摺合產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型別的產品中。

  6、製造費用的分配和歸集:把發生的折舊、領用的低耗品等車間費用分別計入編織車間製造費用和成衣車間製造費用中。依據不同型別產品的實際產量乘以摺合係數摺合係數每個月由車間提供且每個月的摺合係數是不相同的得出摺合產量, 把製造費用按摺合產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型別的產品中。

  7、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和歸集:無。這兩個公司沒有輔助生產車間,所以沒有設“輔助生產成本”這個科目。

  8、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和歸集:編織車間是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即編織車間月末的在產品就是車間領而未用的原材料;財務成衣車間月末無在產品,無需分配,而實際中成衣車間的在產品就是由編織車間轉入的剩餘的未使用的衣坯。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基本掌握了這兩個公司的成本核算方法。我將根據本公司的特點再結合他們的方法展開成本核算工作,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我也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畢竟沒有進行過實際操作,但我會努力,在工作中學習。我相信我有能力完成這項工作,不會辜負領導對我的期望。

  篇2

  會計實務就是會計理論知識在實踐上的模擬,通過實驗,加深退會計實踐 原理和流程的認識。入學至今做過與會計專業有關的實務有《初級會計實務》 、《中級財務會計實務》與此次的《成本會計實務》三次。學科的不同決定了實操目的與重點的異同。與前兩者相較,有以下幾點的不同:一,核算的物件層次不同,《初級會計實務》與《中級財務實務》的核算物件側重於單位的經濟活動,《成本會計實務》的核算物件是車間產品。《成本會計實務》的核算範圍更小,從核算範圍可以看出成本會計是服務於財務會計的;二、學習重點不同:《初級會計實務》的重點是會計建賬流程與會計基本業務核算的學習。《中級財務會計實務》在《初級會計實務》的基礎上側重會計業務的重點核算,如存貨、持有至到期投資等;三、核算的原理與方法不同,《成本會計實務》通過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方法分配產成品與在產品費用。而與《中級財務會計實操》對有價證券的成本核算則是成本法與公允價值變動法等。 成本會計在產品與產成品費用分配方法有三種。這一次《成本會計實務》主要重點是品種法和分步法兩種。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和對核算目的的要求兩種方法各有不同的適用範圍。品種法主要適合用於大批的單步驟生產,如發電、採掘等。分步法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紡織,冶金機械製造等可以劃分為若干個生產步驟的企業。在這兩種費用分配法下,結構性的穿插輔助車間生產成本的互動分配法,廢品損失核算和約當產量法等知識點的運用。這次實務只對品種法與分步法的練習,有正對性抓住成本會計知識的重點內容。基本上理清了這一學科的脈絡與考查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已達到實務的目的。

  雖然幾次實務的側重點稍有不同,但同樣是會計學科分支點知識原理在實踐上的模擬。我認為有一點應該是共同的,那就實務要求在完成是要有“系統性”或者說是“整體性”。與平時考試只注重對具體某一個知識點的掌握,在“系統性”的影響下,如果只是對學科知識片面的理解和掌握部分的原理和方法,那不繫統的知識點在實務的過程中將會捉襟見肘,或者說如果沒有及時的發現與糾正,那麼實務的結果將會出現系統的錯誤。這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注重知識的全面掌握。通過這樣的模擬實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刻苦求實的學習心態。從而賦予了實務本身一個更為抽象,更高的目的。

  篇3

  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們對成本會計有了更深的瞭解,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這個課上,老師一直注重我們自主學習,使我們對每一種方法都能很好的在實際中運用,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和提高了我們會計核算的實際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成本會計核算過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為畢業後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生產成本的歸集與分配是基礎部分,也是中心環節,它對以後幾章內容有很大作用,成本歸集與分配過程實際上就是成本計算過程。在本科學習中,我們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式,先後對材料費用、職工薪酬、其他費用、輔助生產費用、製造費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等進行了學習。

  其中例如製造費用: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它包括工資和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租賃費、保險費、排汙費、存貨盤虧費減盤盈及其他製造費用。

  企業發生的各項製造費用,應按其用途和發生地點,通過“製造費用”科目進行歸集和分配,“製造費用”科目可以按生產車間開設明細賬,賬內按照費用專案開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費用發生時,根據支出憑證借記“製造費用”科目及其所屬有關明細賬,但是,材料、工資、折舊以及待攤和預提費用等,要在月末時,根據彙總編制的各種費用分配表計入。材料、產品等存貨的盤盈、盤虧數,則應根據盤點報告表登記。歸集在“製造費用”科目借方的各項費用,月末時應全部分配轉入“生產成本”科目,計入產品成本。“製造費用”科目一般月末沒有餘額。

  在只有產品的車間裡,製造費用可直接計入其產品成本。在生產多種產品的車間中,就要採用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將製造費用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製造費用分配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有按生產工時、定額工時、機器工時、直接人工費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只有產品又有工時統計資料的車間裡,可按生產工時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如果企業沒有文明工時統計資料,但制定有比較準確的產品工時定額,也可以按產品定額工時的比例進行分配。在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中,製造費用也可以按機器工時比例分配。

  課堂上老師引導帶領我們學習,並且留一些案例和練習給我們自己分析,也讓我們自己小組討論學習總結,讓我們體會和收穫很多實用的知識。在學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加努力的積極的去完成成本會計的課後任務,不僅要把一些難點、重點搞清楚搞明白,連那些細節的東西都不能放過,從而加深理解了成本會計核算學習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