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財務會計的心得感受

  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以下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自從畢業做了五年財務工作,回顧這幾年的歷程,總結工作以來的經驗和體會,我認為做財務工作首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眼大、心細、手勤,這也是做財務工作的三大寶典

  所謂眼大,就是不為金錢所動,要有博大的胸懷,堅強的意志,淡泊的心境。財務人員要與金錢經常打交道,如果不擺正心態,就容易犯錯誤。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沒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態,容易被金錢所誘惑。“無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在平常的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公私分明,哪怕是一分錢也決不能佔為己有。人常說,有再一,可能就有再二,可能就因為這一次挪用或佔有幾百元,而發展成以後的幾百萬元,從而走向犯罪的深淵。

  所謂心細,就是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這是一個財務人員所必須具有的品質,這是為工作負責,也是為自己負責。剛走上財務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平時養成的馬虎毛病還沒有完全改,連最基本的數字加減預算往往都算不正確,填寫憑證時,不是少算一筆就是多算一筆,經常出錯誤,更可笑的是有時連憑證號都編不正確,要麼就編重了,要麼就漏編了,賬本也被連累著改得一道一道的。我們單位手工帳沒有脫離,因此我曾經一本一本的從新抄寫賬本,現在回想起來,也練就一手好字。後來單位信賴一個女孩,剛剛畢業,毛手毛腳的,扔廢紙的時候,連同重要的會計資料一塊扔了,最後用的時侯找不見,幸虧在當天發生,晚上九點了我們把垃圾桶翻了一遍,才找出來,當時我哭得心都有,我怎麼帶了這麼個徒弟啊。很幸運的是垃圾還沒倒,要是倒了呢?有的東西可以彌補,有的東西是不可以彌補的。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一定要養成嚴謹,認真,細心的工作態度。否則,不但會給個人造成損失,也會給集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記得報紙上還曾經報道過一篇新聞,說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在支付現金支票的時候,誤把四千八百元看成四萬八千元,結果盤庫時怎麼也對不上,查了幾天懷疑可能是這個地方出現漏洞,最後通過警方協調才把事情解決。一時的疏忽,就會釀成很大的後果。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是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做到認真,細心,一絲不苟。

  手勤,這也是一個財務人員必須具備的素質。現金和銀行存款必須做到日清月結,每天都要盤點,核對,這聽起來似乎比較麻煩,做起來更麻煩,但必須這樣做。因為假如我們一旦出現失誤,能立即發現,通過回憶找出原因,還有彌補的機會;如果時間過得久一點,可能就會忘記,即使發現錯誤,也失去彌補的最佳時機。就拿每天的現金盤點來說,如果盤點時發現現金多或是少了,我們可以及時核對賬本,想一想今天的工作內容,是否付錢的時候給別人多付了,或是少付了,或是其它原因,能很快找出緣由。如果我們圖省事,少了這道手續,時間久了發現錯誤,也難以找出原因,即使找出原因也可能失去補救的機會。作為會計,更應勤記賬,勤查賬本。每天做的帳,要及時登記賬簿,每天的應付、應收賬款都應根據收付款情況及時更新,不斷為領導提供新的、準確的資訊。這樣領導對於資金的安排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為合理運用和週轉資金做出正確的決策。

  從做財務工作積累的經驗我發現對我的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雖然簡簡單單的六個字,但我認為,即使作其他工作也離不開他們。

  篇2

  財務會計學是指主要以對外提供財務報告的形式來滿足有關方面的決策,對企業會計資訊的需求為主要目標的會計學。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斷髮展和完善的。在社會生產中,會計一方面對生產過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勞動產品的數量進行記錄、計算;另一方面則要對生產過程中的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分析、控制和稽核,以促使人們節約勞動耗費,提高經濟效益。正是因為在社會生產中人們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客觀上就需要有一種以經濟資料的記錄、計算、分析、控制、稽核為中心的經濟管理工作。

  在還沒有接觸會計學這門課之前,我想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只有感性的認識,儘管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有些人已經同會計打過交道,或者已使用過會計憑證,或者閱讀過會計報表。但問到我們會計是什麼?我們也許會說:會計就是寫寫、算算。通過在這兩個月的學習,我才發現會計並不是那麼簡單。“管理活動論”者認為,會計是一項具有反映和控制職能的經濟管理活動。而“資訊系統論”者則認為,會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資訊為主的經濟資訊系統。從以上兩個觀點我們可以理解會計是一個數據處理,進而產生資訊,利用這個資訊達到加強經濟管理,從而實現預期目標的工作或者活動。

  當我們接觸了這門課程後,就會清楚的發現會計學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每個企業自始至終也都要依賴於會計。當前,伴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高科技的日新月異,會計將成為全球性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時也必將在會計學國際協調工作中,在治理整頓全球性經濟秩序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都會被凸現出來。

  正是意識到財務會計在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所以這學期報了這門課在這兩個月的選修課學習當中我學到很多有關財務會計的知識;通過學習我想在這裡淺談一下我對財會的認識。

  一、對會計認識

  通過對會計知識的學習,我認識到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管理生產過程的客觀需要。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而產生和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不僅僅侷限於對經濟活動予以記錄和計算,還要通過預測、決策、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來謀求經濟效益。特別是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應運,會計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顯著。

  總的來說,會計的概念可以表述為: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其基本職能為核算與監督。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利潤三項。會計核算內容是指特定主題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迴圈與週轉、資金的推出三個階段。

  二、對財務管理的認識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它是從事財務管理活動的根本指導。

  財務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投資、資金營運、籌資和資金分配等一系列行為。企業資金投放在投資活動、資金運營活動、籌資活動和分配活動中,與企業各方面有著廣泛的財務關係。這些財務關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供貨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的環節職能主要有:財務規劃和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業績評價與激勵。其核心是財務決策,財務預測是為財務決策服務的,決策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通過財務管理的學習,我不僅對財務管理的定義、內容和職能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我對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管理對企業的意義、財務管理的手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三、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

  會計與財務管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正確認識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既關係到課程設定的科學性,又涉及到企業職能部門劃分的合理性。

  對於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目前學術界有四種觀點,即“財會合一觀”、“大會計觀”、“大財務觀”、“財會並列觀”。

  1財會合一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會計與財務管理本來就是一回事,兩者難分難解,主張統統合並,溶為一體。

  2大會計觀:即會計包括財務管理。持此觀點的人認為,會計具有管理職能,當然應包括作為管理活動一個分支的財務管理。

  3大財務觀:即財務管理包括會計。持該觀點的人認為,財務管理的業務環節主要是編制財務計劃,組織日常管理執行財務計劃,進行會計核算,開展財務分析,實行財務檢查。會計工作屬於財務管理的範圍。

  4財會並列觀:即財會平行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會計與財務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絡,應分別對待。

  一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

  1從存在的客觀基礎上看:會計的原始形態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早期,它存在的客觀基礎是時間節約規律,即用最小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勞動成果,是為有效地組織和管理生產服務的。財務管理,其存在的客觀基礎是財務活動,它並非自有生產活動就存在,而是人類生產活動發展到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所進行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從物件上看:會計與財務管理有區別,根本原因就是兩者物件的不同。會計作為一個經濟資訊系統,它的處理物件是價值運動資訊。財務管理的目的是根據價值運動規律,為企業帶來儘可能大的收益,所以,其管理的物件就是價值運動自身。

  3從職能上看:會計職能是核算與監督。會計並不對價值運動進行直接管理,它也不具備管理所固有的職能。相比之下,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價值運動直接進行管理,因而它具有一般管理所固有的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二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聯絡

  會計與財務管理雖然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兩個不同的學科,但它們之間卻有著密切的聯絡。那就是財務管理離不開由會計提供的財務資訊,而會計則要密切跟蹤財務活動,捕捉有關資金運動的資訊,反轉來為財務管理服務。財務管理是進行有關資金籌集供應與運用的意向決定,而會計是為這種意向決定提供情報的。這裡所說的提供情報,也就是提供價值運動資訊。正是價值運動資訊,將兩者聯絡起來。

  當然我對財會的瞭解也只是皮毛,其深層次的內容還不是特別清楚,還有待於以後進一步的學習;不過這學期跟著蔡老師學習財會改變了我以前對財會的認識;比如,以前我總是用死板這個詞定義給會計,感覺知識比較死板,沒有聯絡實際,可自從學習了財會基礎知識後,知道活學活用才是實質。當然活學活用的基礎是吃透原理,因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舉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據具體情況運用會計核算方法,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以求得對課程內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近兩個月對財會的學習,我的感覺是受益匪淺,蔡老師不僅僅光講書面上的知識;而且她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給我們講讓我們能深刻的瞭解財會;特別是每節上課前她都講一些事例,一些有關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感覺非常好;可是時間過的太快了,馬上就要結課了;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能繼續聽蔡老師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