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歷史唯物主義內容彙總

  歷史唯物主義是高中政治哲學的難點內容,那麼具體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政治歷史唯物主義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歷史唯物主義內容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方 法 論】:尊重社會實際,樹立實踐第一的思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同時要確立先進的正確的社會意識,反對落後的消極的社會意識,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2、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原理

  【原理內容】: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表明生產關係一定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反之,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表明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方 法 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點和矛盾分析方法,認識和把握階級社會的各種現象;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不斷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方面和環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3、群眾的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

  【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 法 論】:同群眾實踐相結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各自基本內容、地位,原因,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鬥。

  4、人生價值原理

  【原理內容】:人生價值包括兩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個人的社會價值,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個人的自我價值,亦即貢獻與索取,貢獻與索取是互相聯絡密不可分的。

  【方 法 論】:樹立正確價值觀,在貢獻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5、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原理

  【原理內容】: 1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個人對社會做出了貢獻,推動了社會發展,就為個人索取打下了基礎;個人從社會那裡得到了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又會激發起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2人生的價值首先在於對社會的貢獻,這是因為:①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保障;②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③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可靠標誌。一切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就在於他們對社會的貢獻。3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既要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在一定條件下,精神貢獻可以轉化為物質貢獻。

  【方 法 論】: 1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處理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關係時,就要講貢獻,也不能否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應把二者結合起來。2這一原理還要求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有利的客觀條件,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實現人生價值。

  6、價值觀與社會存在的辨證關係原理價值觀導向作用原理

  【原理內容】: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大的導向作用。表現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導向作用。

  【方 法 論】:我們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就稱為價值判斷。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的選擇,就稱為價值選擇。

  2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8、我們應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1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 ①人只有在勞動中,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創造價值。 ②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地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從而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 ③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人類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2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高中政治歷史唯物主義考點

  考點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是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即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的內容很多,如藝術、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學以及風俗習慣等。

  2.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歷史唯心主義否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認為精神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原因。

  考點2價值觀

  1.價值是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係,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這裡的事物既包括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

  2.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①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②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③價值觀人皆有之。但是,由於歷史條件不同,人們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們的價值觀也就往往不一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在階級社會,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

  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①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②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指向就不同。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去從事有益的活動。③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人們進行什麼樣的人生選擇,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實際上都是在一定的價值觀指導下進行的,實際上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將自己的價值觀轉化為現實。價值觀不同,人們努力的方向、行為的態度、方式和結果也就不同。

  4.評價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①最高標準是兩個符合,即是否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是否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最高的價值觀。③黨的基本路線是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三個有利於”是衡量我們思想和行為的價值標準。

  5.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誠信是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黃金規則,是一種社會意識。信用機制是市場經濟有序的基礎, 國家經濟要發展,就必須在全社會建立信用機制,誠信已經成為一個國家長遠發展的一個戰略資源,無視信用則是發展經濟的一種公害。誠信是一種人品修養,是人格的提升和高尚的情操。

  考點3集體主義價值觀

  1.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觀:①內容: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耐,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②原因: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係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它是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③在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應允許個人在不違反集體主義原則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具體的價值選擇,從根本上說,社會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但個人的正當利益也必須得到維護,社會集體應該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為個人利益的實現創造越來越多的條件。

  2.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①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包括社會、國家利益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相促進而共同發展。②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並不是說二者之間完全一致。二者在具體利益上是有差異的。集體利益是全域性利益、長遠利益的體現,個人利益一般表現為區域性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不一致的情形是經常發生的。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重要調節作用。這是因為: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注意: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市場經濟中矛盾的解決,需要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其中道德手段主要是集體主義的作用。

  4.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①總體要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②具體要求,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要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要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5.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①個人主義的特徵。個人主義是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個人主義是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適應的。②個人主義的危害。第一,從出發點看,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片面強調個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顧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利益。它對人們的思想產生極大的腐蝕作用。第二,從結果看,個人主義把個性解放、個性自由作為人生追求的惟一價值目標。這種只顧個人不顧他人和社會的競爭觀念和生存原則,必然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殘酷鬥爭,危害社會穩定。第三,個人主義片面強調個人興趣、愛好的至上性,導致人們對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信仰危機,我行我素,乃至違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6.保護個人的正當利益。個人正當利益是指個人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條件,如個人身體的健康,個人起碼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和學習條件,個人才能的發揮和發展等,個人正當利益應該得到尊重和維護。

  高中政治複習策略

  一把握命題走向,堅持六個強調

  一是要強調國家意志、牢牢把握思想政治課的正確的意識形態功能,反映時代大趨勢,培養學生分析黨的重大方針政策、辯證思考、正面宣傳,這既是政治學科對學生的教育功能,也是高考政治學科命題的是命和責任。二是要強調以《新課程新考綱》為複習指南。三要強調以課本抓主幹,重基礎原理的運用,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四要強調理論聯絡實際,使其學生關注時政熱點如:物價與通脹,住房與房價,政治體制改革等熱點問題。著力培養學生講教材的相關原理用來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五是要強調學生提高獲取和解讀資訊、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處理材料的資訊能力和對教材知識的應對能力。六是要強調答題的科學性,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示範材料的分析,教會學生自己學會歸納不同題型的應答措施,提高得分率。

  二認真研究考高,做的六個關注

  一是要關注新課程新課標規定的必考點這是指導高三複習的迎考的立足點。二是要關注新增點。每一年的考試說明都有一定的變化,我認為每一年的新增點就是複習迎考的一個重點。三是要關注盲點。所謂盲點就是《考試大綱》所列的內容,但近幾年在考試中又沒有出現的特備是有關選修部分的知識點但同時又是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應給予高度重視,進而不斷提高政治複習的前瞻性和實效性。四要關注時政熱點如繼續加強和改善巨集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2012年的經濟工作,要堅持統籌兼顧,切實把握好各專案標、任務之間的平衡,穩中求進。要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穩增長,就是堅持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努力克服國內外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及時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保持經濟平穩執行。控物價,就是繼續採取綜合措施,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調結構,就是突出主題,貫穿主線,有扶有控,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決緊迫性問題,切實辦成一些讓人民群眾看得見、得實惠的好事實事。抓改革,就是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解決影響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促和諧,就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積極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隱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這些都是高考政治複習的重中之中要求學生思考從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的不同角度去設計問題進而準確地把握命題的切入點,做到有的放矢。五要關注自己的弱點,在複習迎考中要查缺補漏,提高複習效率。六要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高考迎考是系統的一項工程在複習迎考中要以人為本,要讓學生快樂學習,教師要給予學生身心健康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