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方法與技巧總結

  學習方法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正如醫生用藥,要對症下藥不能千人一方。同學們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特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

  

  1、高中的學習和初中的模式不一樣,高中學習不能以孩子的努力程度來衡量。

  2、太認真了較真的學生,學習不夠靈活,不會變通,死記硬背,巨集觀聯絡、衍生、擴散的學習思想就處理不好,學習累,效率低。對於這樣的學生應怎樣對待?

  3、怎樣做好預習、聽課、複習 三方面合理有效地安排?

  4、思維導圖系統學習法在學習中的應用框架結構、知識網路

  5、勤動手才能少出錯。

  要養成勤於動手的好習慣。理科特別是數學,不動手想學好是不可能的。光抱著書看,好像看明白了,其實由於平時不動手,動手能力就會越來越差,解題質量、解題速度這些基本技能就會嚴重地下降。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學生上課能聽懂,但就是不會做題的原因。還有些學生看著這道題會做,可是怎麼抬筆就出錯,為什麼呢?這就是基本技能不過關的原因。基本技能是需要訓練的,不是看書看出來的。我們有一句話,叫“看人挑擔不覺累,自己挑來累彎腰”。

  一道題,看著老師講得挺明白,但是自己動手試試,可能就不是那回事了。所以很多問題不要只是覺得聽明白了就不動手了,其實這不是真的會做。應該是聽別人跟你講,聽明白之後,自己再獨立地動手做一遍,好多的技巧,好多精彩的地方,好多未被你發現的遺留問題,往往都是在動手的過程中才發現的。

  6、錯題千萬別放過

  要認真對待錯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問題,因為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學習中不要怕出錯。可怕的是學習中出現了錯誤,出現了問題,卻採取一種漠然視之的態度,這樣的學習就很難有高效率。

  有兩類題目,必須引起學生的重視:一類就是作業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另一類就是考試或者課外練習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如果鑽研一個題目,一直找不著思路,建議你既然用心思考還想不出來,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別再鑽牛角尖了,停下來看看答案和相關的提示,一旦看明白了,自己再把它獨立地做一遍;或者有不會做的題目,就請教同學,人家一點撥,你只要找著思路,就別讓那個同學講了,你應該回去接著那個思路,進行認真的獨立思考。這樣的一種學習,才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這個題目的鋪墊,你的學習就會悄悄地上一個臺階。但是有些題目,你看著非常陌生,甚至看答案都看不懂,這樣的題目說明你離它的差距太大,應該敢於放棄。

  7、作息時間安排好

  一句話是:你可以長時間地不學習,但是你學習的每分每秒都必須是高效的。第二句話是:七加一大於八。就是7個小時的學習,加上1個小時的鍛鍊,效果絕對大於8個小時的學習,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