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白居易琵琶行教案
對於語文老師而言,做好教版,就是上好課的前提!為此,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人教版高一語文白居易琵琶行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高一語文白居易琵琶行教版
【教學目標】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學習運用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
3.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課文意境。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方法】誦讀法、串講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名句“同是天涯淪落人”匯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介紹白居易。
師生共同回憶,重點在其“失意謫居”。
2.解題。
“行”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回憶樂府相關常識。
3.相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後,由於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於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於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4.學生藉助註釋閱讀“序”,進一步瞭解寫作緣由。
5.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句讀。
6.學生朗讀課文,體會詩歌情感。
7.學生默讀課文,藉助註釋,初知文意。
8.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明確:詩中通過對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時期樂伎們的悲慘命運,表達了詩人對歌女的同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天涯淪落人”之恨。這首詩為我們塑造了兩個鮮明的藝術形象,一個是琵琶女,一個是詩人自己。這兩個藝術形象雖然社會地位不同,生活經歷各異,但是他們卻有著相似的不幸遭遇。也正因如此,他們的情感才通過琵琶曲得以溝通和共鳴。另外,這首詩中的音樂描寫十分出色,已經成為千古絕唱。詩人採用多種藝術手法,將無形的音樂形象描繪得鮮明生動,具體可感,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表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
全詩按時間順序分為五段:
第一段,江頭送客聞琵琶;
第二段,江上聆聽琵琶曲邀見歌女;演奏名曲;聽者陶醉;
第三段,歌女傾訴身世苦少年歡樂;晚年淒涼;悲苦心境;
第四段,同病相憐傷遷謫;
第五段,重聞琵琶青衫溼。
三、合作探究
1.小序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併為全詩定下了悽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較清楚地講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麼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詩合可以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是什麼將詩人和琵琶女聯絡在了一起?為什麼能聯絡在一起?
明確:音樂;“同是天涯淪落人”。
4.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樑,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明確: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溼。
5.什麼樣的琵琶聲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明確: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能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
第一樂章是“前奏曲”: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淒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鬱,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
第二樂章“歡樂曲”: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
第三樂章“沉思曲”: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由於心情沉痛,越來越低沉,以至於停頓,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後一樂章“悲憤曲”: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也和詩人無辜遭貶的憤懣不平相合。
6.詩人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這些手法有何好處?
明確:1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形象可感;2巧用擬聲詞和疊詞;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結合;4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
7.“男兒有淚不輕彈”,詩人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確:1傷琵琶女。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本引發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後,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琵琶女也深深憐憫詩人。 2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兩人有著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澱,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8.課文前後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篇首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淒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別時茫茫江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彷彿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彷彿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淒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後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鬱的月光裡,悽美哀人。
9.學生再讀課文,感受課文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劇美”。
10.藝術成就。
明確:1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後,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後,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後,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溼” 。風塵知己,處處動人。2詩中寫景物、寫音樂,手段都極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寫身世、抒悲慨緊密結合,氣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終浸沉在一種悲涼哀怨的氛圍裡。3作品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概括力,而且轉換跳躍,簡潔靈活,所以整首詩膾炙人口,極易背誦。諸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都是凝鍊優美、扣人心扉的語句!
由於這首詩,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30多年後唐宣宗在為白居易寫的一首詩中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筆譯全文。
高一語文白居易琵琶行教版的人
1.白居易《琵琶行》優秀教版
2.高中語文必修3《琵琶行》教版
3.九年級上冊語文琵琶行預習教版
4.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琵琶行》練習試題及答版
5.粵教高中語文必修三課文琵琶行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