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娶親的故事

  民間故事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合。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夜班娶親》

  天色漸暗,新近到任的張縣令忙了一天,正要回後堂歇息,忽聽得衙門外面的街道上傳來了一陣嗩吶的聲響,側耳一聽,像是一支迎親的隊伍打此經過。

  張縣令心中十分納悶,不說別的,單單就風俗而言,也沒聽說過,有誰家在晚上娶媳婦的啊!

  於是,張縣令揮手叫來差役,命他到外面去打探情由。一會兒,差役滿面詫異地回來稟報,說那確實是一支迎親隊伍,不過奇怪的是,那隊伍中,不管是新郎還是隨從人等,人人閉口不語,面對旁人的議論和詢問,全都啞口無言、呆如木人。

  張縣令連連稱奇,就細細思量了一番。這張縣令雖是科舉出身,正兒八經的聖人門下,但因他生性好奇,少時也曾專門拜師,修習過一些陰陽卜算之道。而張縣令一來此地上任,就風聞當地百姓篤信陰陽卜算之言,平日裡無論破土、蓋屋,還是置業、開市,都要請陰陽先生卜算一番,在這嫁娶大事上自是不會馬虎。如此說來,這支迎親隊伍就更加古怪了,因為若按陰陽卜算之道來判,非但眼下這個時辰不宜嫁娶,而且就連今日一整天,也是一個甲子才會輪迴一次的凶煞之日,在今天婚嫁,會被煞氣所衝,輕則傷及自身,重則禍及全家。

  想到這裡,一向心性沉穩的張縣令開始覺得驚詫:這是哪家的迎親隊伍?又是找了哪個先生給批的八字、選的日子?莫非背後有蹊蹺不成?

  張縣令躊躇片刻,終是不能安心,便換了便服,帶上差役,循著迎親的嗩吶聲,一路追了上去。

  迎親的隊伍吹吹打打,出了縣城,向南而去。張縣令悄悄尾隨著,來到了城南三裡處的劉家莊,看到花轎在一戶人家的門口停了下來。

  張縣令擔心自己的出現驚擾了人家的喜事,於是帶著差役避在一邊,想等他們接了新娘、再次啟程時隨後跟著,返回縣城。

  一會兒,隊伍迎了新娘,回到縣城,在大街小巷一路穿行,天近亥時,終於在一所大宅院的門口停了下來。這個時候,張縣令長長地喘了一口氣,問差役:“那是何人的宅院?”

  差役答道:“啟稟老爺,那是城中首富白員外的宅院。這白員外年過半百,卻只有一位公子,年方二十。聽說這位白公子自幼好學,一心想要求取功名,很少在外露面。這次娶親的,應該就是這位白公子了。”

  張縣令點點頭,在寒風中裹緊了身上的衣服,靠著白員外家的院牆坐了下來,側耳聽著院內的動靜。院內的婚禮進行得很快,不過半個時辰的工夫,寥寥數十名賓客就陸續告辭離去,整座宅院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張縣令靠坐在牆外,直到宅內再無聲響發出,才回到縣衙。清晨起來,草草擦了一把臉,張縣令連早飯也顧不得吃上一口,就匆匆令差役傳喚白員外問話。

  白員外到了縣衙,面對張縣令的問詢,無奈地長嘆一聲,把這夜半娶親的緣由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

  原來,白公子自幼好學,一心求取功名,二十歲了,卻從未考慮過終身大事。可沒想到就在數月前,白公子在廟會上見了城南老劉家的閨女,回家後就害上了相思病。白員外見兒子終於動了心思,十分高興,一打聽,這劉家雖不及白家富庶,卻也是小康之家,於是當即請了媒婆到劉家提親,可等到問來女方的生辰八字後,請先生一合,白員外頓時傻了眼:八字不合!若是單說這兩個孩子以後居家過日子,倒是能夠白頭到老,可就是迎親這一關難過,整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頭,竟然找不到一個適合這兩個孩子成親的日子!

  白公子得知此事,頓時茶飯不思,白員外請遍了這十里八鄉的陰陽先生,仍是無法可解。直到前幾日,一位高人登門自薦,面授種種機宜,白員外雖覺荒誕,可面對日漸憔悴的兒子,他才無奈地決定:夜半娶親。

  聽完白員外的敘述,張縣令十分憤怒,好個陰陽先生,白員外已是愁悶不堪,還為他選擇大凶之日,實在是混賬至極、居心叵測!張縣令向差役喝道:“速速將那陰陽先生捉拿歸案,本縣定要向他問個明白!”

  話音剛落,就聽衙門口一聲大笑,一位白麵長鬚的中年書生緩步走進堂來,拱手一揖,笑道:“不勞大人勞師動眾,某家自己來便是了。”

  張縣令猛地站起,盯著這位不速之客,叫道:“師……師兄?”